APP下载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2020-08-07冯崇巧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学小学

冯崇巧

摘 要: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活化教学是当今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可以被有效激发,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此,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阐述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尚处于心智成长阶段,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帮助小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此外,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热情,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问题解决中,在无形中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从当前教学情况分析来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以教材为纲,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将数学公式与数学概念灌输给学生,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束缚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能力。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实际生活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

2.当今小学生数学现状的需要

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很多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数学教学方式,没有将实际生活与日常数学教学相结合,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会在课上向学生灌输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点,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大量的数学作业,导致学生对数学科目产生严重的厌烦心理,数学成绩自然不会理想。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有必要改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吸收、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重视数学理论知识讲解,通过“填鸭”的方式完成数学教学,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实践能力相分离,看似学生已经扎实地掌握了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运用的时候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新课程标准中,不仅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何将生活素材与数学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小到生活中的各种实物形状、去超市购物,大到科学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生活性,使得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激发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兴趣与欲望。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处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但从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来看,很少有教师能够做到生活化教学。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策略

1.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从而促使学生快速融入数学课堂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师在讲授“轴对称”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如飞机、蝴蝶等,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真观察与分析回答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变形,进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此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由实际生活延展到数学概念再回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3]。

2.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学习探究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强调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从而营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实现生活化教学。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内容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学习小组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一道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题,每个小组设计一道计算题,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答题,答题最快的小组获胜。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下计算题:周末小红与妈妈一同去超市,一共带了10元钱,买苹果花了3.5元,买橘子花了6.2元,那么小紅与妈妈带的钱够用吗?是否有剩余?剩余多少?通过这样的竞赛答题方式,不仅能够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兴趣,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到答题中,能够将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从中教师可以得到教学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精神,达到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小学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4]。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学小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