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推进“一观一点一能力”课题中有关思政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2020-08-07赵滨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题法治道德

赵滨

一、研究的缘起

针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从学科性质和特点入手制定课题——迎泽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区域推进“一观一点一能力”思政教学研究。其中,“一观”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点”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能力”指学生关键能力点的培养。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实现以下目标:

(一)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思政课程为引领,积极构建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学科的协同育人体系。

(二)通過分析、研究,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状,构建迎泽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新模式。

(三)在经历创新教学模式的形成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迎泽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实施,在“一观一点一能力”的课堂中,实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目的,推进素质教育,上好思政课。

(四)通过“一观一点一能力”教学新形式的实践和实施,促进区域内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进而全方位促进学生课后的知识、行为与情感道德的统一;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三、研究过程与策略

为实现“一观一点一能力”思政教学研究,我们重视以下环节:

(一)引水活源,理论研题

研究之初,首先,在学科中心组核心成员的基础之上,引入具有新思想、高素质、强能力的成员,组建课题小组。其次,课题小组成员深入学习领会国家领导人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前行方向,注重抓好落实,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再次,通过查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报纸杂志、网络文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并通过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得实践创新。

(二)灌溉普及,四步推进

课题组通过利用教材培训、主题讲座、专家引领、活动延伸等方式对区域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课题普及,带动全区学科教师走进课题,深入课题。

第一步:课题下的普及化,培训推进,普及课题。课题组为全区实验教师召开了专题培训会,重点对“一观一点一能力”进行定义阐释,对接下来的教学研究活动等方面进行培训。同时,课题组成员面向全区以讲座的方式,将课题推进。

第二步:课题下的学习化,素养推进,知识融合。为进一步聚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区教研室牵头,开展了“三三素养”学习活动。道德与法治学科“三三素养”学习内容涵盖思品学科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提出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思考。

第三步:课题下的多元化,专家推进,拓宽视野。邀请面塑大师胡旭春老师以《面塑——指尖上的智慧》为契机,手把手教面塑,从传统文化方面入手,促课题深入研讨。

第四步:课题下的指导化,行动推进,知行合一。邢秋红老师做《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案例分享》讲座初步呈现课题的实践应用,将课题引向纵深。

(三)修枝剪叶,明确方向

每学年,课题组都以全区小学为调研对象,抽样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统计教师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学生关键能力点等知识的了解情况。同时,为了真实可靠地掌握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认同现状,随机选取道德与法治教师与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情,以确定教学策略。通过调查,梳理总结了道德与法治课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对课程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课程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对时事、生活中的热点信息关注不够。基于以上问题,课题组选择典型学校进行“跟踪式”辅导,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从教材的开发到教具的使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策略的实施,从道德法治教育点到思维训练点都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个例,总结经验,研究策略,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四)滴灌深研,步步升华

第一步:理论促研,提升素养。本次课题借助道德与法治“惟品汇”“新时代下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等活动,通过讲座、研讨课的形式,与与会专家、太原市十县区道德与法治教师们一起讨论课题、共同研讨,推广“一观一点一能力”教学新形式,形成课题效果,并编写教辅书多册。

第二步:课堂教研,导明方向。首先,课题组和实验教师坚持中心组活动,成员教师备课,集体听课、研讨。每周三的中心组活动督促课题的有效推进,扎实研究。其次,课题组及中心组教师深入各校,采用查看资料、随机听课、调查问卷以及学生座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测评,对被测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详实的学生学业评价监测,并对课题的实施进行阶段性研究小结。

四、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结合思政点,凸显“一观一点一能力”,道德与法治的课前有了更多的思考,更好的准备

1.“3+1”备课模式形成,课题目标明确化

在课题指导下,形成了“观·点”推进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教学的备课新模式,即授课时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特色建立不同的课型体系。“3”,代表在课题的引领下全区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不仅栏目齐全,而且有“一观”“一点”“一能力”内容的标注;“1”,代表思政点的体现。在原有备课的基础上,目标更明确、重难点更突出。

2.“积木”式课程搭建,课程资源本土化

课题重构了“观·点”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是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和资源的契机和缘由。“生活处处皆教材”,学生视线所及之处皆为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跟时代脚步,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充分整合利用学校所处地域的本土资源和法治教育点,并将其适度、适量、适时地融入教材,通过对课程设计、实施的素材、条件的发现、发掘、搜集、认识、整理、改造、加工、储存、提取、配置、组织和合理使用等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真正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n化”区本教研模式的推广,教学研究专业化

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对老师的教学成长起着毋庸置疑的作用。针对区域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堂现状,思品中心组借助“一观一点一能力”备课模式,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创立了区域内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n化”教研活动模式。

(二)结合思政点,凸显“一观一点一能力”,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充满了思维的魅力

1.凸显课题下的魅力课堂,“多向”式思维确立

课题确立了区域内“‘观·点影响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学新形式。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课题下的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应运而生。在充满文化情境的课堂教学环境下进行道德渗透,教师在课堂上紧抓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渗透点,相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出发点,教师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爱国情操、思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凸显课题下的高效课堂,“情境”式课堂形成

在“一观一点一能力”思政教学研究的影响下,迎泽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呈现出高质高效、师生共成长的优良态势。基于课题研究,道德与法治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培养其关键能力是必要的,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在课堂上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之间加大交流和互动,同时适当进行角色的调换。其次,教师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结合思政点,凸显“一观一点一能力”,师生在共享与延伸中成长

1.凸显课题下的育人精神,“1=n”的共享模式形成

随着教研的深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好课例,这些课例中使用过的教具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家都想用。年轻教师尚且能复制,年纪大的教师操作起来就比较吃力。课题组将优秀课例里的教具进行了研发整理,针对一线教学,利用教具的简单、直观、有趣,带动教师使用的积极性,大家在使用中继续改进,良性循环。为了便于大家更好使用教材,课题组组织了区域内道德与法治课教具比赛。2019年3月活动正式开始,各校针对所选课题进行备课准备、教具制作和展示,并通过网络教研的方式共同评价、共同研讨,做到人人知目标、课课有创新,“观”“点”养能力、“思政”润无声。

2.凸显课题下的思维延伸,“蜜蜂”式的拓展延伸形成

针对区域内的思政教学研究,我们设计并实施了道德与法治课外拓展延伸活动记录表,统一的格式、详细的栏目,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有新意,有实效。教师以教材为例进行拓展,以提高学科课程的达成度为落脚点,整合学校课程与课外教育资源,精心选择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系列化研究性学习,帮助他们化解难点,开阔视野。例如,在学习“感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附近的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捶捶腿、唱歌、聊天,现在的小学生平时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都是爷爷奶奶服务他们。通过这样的形式,换他们服务,使他们感受一下平时父母的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做一个独立、孝顺的孩子。在活动最后的评价阶段,通过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环节,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得到思想、思维、思德上的成长。

區域内各校每学期根据教材及学生实际至少开展一次拓展延伸性活动,并能够整理成册,有主题、有创意、成系列、评价形式多样,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结合活动主题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最终通过开展活动来发展并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助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课题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