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的文字 循环的热情

2020-08-07蔡小亚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

蔡小亚

摘 要:循环日记,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小组成员之间轮流习作,互相批改,互相学习,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批阅和评价,从而提高全班同学习作水平的一种习作方式。循环日记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四个必不可少的策略:循环形式促合作;日记内容巧引导;评价方式重多元;激励方式靠群体。循环日记,是一种特殊的习作方式,它使一个小组、一个班级成为一个习作的共同体,使读、写、评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小组合作;互动评价;循环日记

为了让学生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搭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我和学生商量,决定从三年级开始每天让学生写日记。学生整整写了一个学期,我也每天认认真真地进行批改,可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没有多大提高。不仅学生抱怨没有内容可写,甚至连家长也觉得日记太频繁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写日记的主动性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日记与更多读者见面呢?怎樣才能挖掘更好的日记形式呢?参考了很多教学杂志中的做法,我开始着手进行调整……我想,如果每个学生一星期只写一篇日记,这对每个学生来说应该都是容易做到的事情。于是我按写作能力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在一个星期内轮流写作,共同使用一个日记本。这样,循环日记就诞生了。

循环日记,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小组成员之间轮流写作,互相批改,互相学习,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批阅和评价,从而提高全班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习作方式。

一、张弛有度需循生:循环形式促合作

1.分组而坐、促进合作

循环日记的写作离不开小组的合作。为了便于操作,必须由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的小组该如何构成呢?开学时排座位,按照性别、学习能力的强弱、听讲的专心程度等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每组5人,按T形摆放桌椅,组成小组学习共同体,平常各项活动均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写循环日记只不过是众多活动中的一项。

2.明确职责,竞聘组长

一个小组必须设立一个富有责任心、能力比较强的组长。一位能干的组长能够团结整个小组,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因此竞聘组长之前,先明确组长职责:必须有号召力,做好团结协调工作;要帮助作文水平低的同学,写好循环日记。参加竞聘的组长,先写一篇竞聘作文,选出优秀者,进行演讲,再由学生投票产生组长。

3.准备日记,快乐出发

当循环小组成员确定后,每个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给自己组取好名字:“星星满天”“小马奔驰”“五兄弟”“快乐风车”“水晶蝴蝶”“流光溢彩”“彩色糖果”。老师给每一小组准备一本漂亮的日记本,每一个小组就自发地在封面上写好组名,在扉页画好图,写好简介。在日记本的第一页上写上本组同学的姓名以及设计成绩登记表。

二、随心随性随感发:日记内容巧引导

1.组长带头,示范领路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篇日记最为重要,这个重要的任务就交给各个组长了。组长都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个个使出看家本领,完成了各自小组的开山之作。于是一篇篇高质量的日记诞生了,不管是内容还是书写都是他们的最高水平。有了一个高的起点,后面的组员也丝毫不敢放松。这样依次下去,即使习作基础稍差的学生,有了前面的日记领路,下笔也有参照了。

2.日记内容,先收后放

日记的内容,我动了一番脑筋。一开始每个星期都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来写,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让学生自由发挥。一开始我给出的题目尽量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3.日记形式,百家争鸣

在循环日记中,大多数学生用笔名写作,他们觉得笔名更有趣、更自由。他们用自己的笔把自己的快乐、悲伤写得精彩纷呈。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悲伤,有时还会配上一幅幅漂亮的插图。

三、不拘一格创新意:评价方式重多元

循环日记的写作,个体写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让别人来评议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我在每篇日记的文末,设三个互动栏,那就是“家长的话”“同学的话”和“老师的话”。每个学生写出来的日记,一定要给家长、同学、老师看,请他们修改和评议,这样才能通过别人的角度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

1.家长积极介入,推动日记发展

家长参与评价,不仅让他们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方便了两代人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感到家长非常重视自己的学习,关心自己的生活。

2.同学参与评价,各自取长补短

过去,日记都是由老师批改的,只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小学生对同龄人有一种认同感,渴望相互沟通和了解。他们渴望看到同学的日记是怎么写的。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同学交流。会写日记,不一定会评价别人的日记,这就需要老师正确引导。我要求学生在每次写作前仔细阅读前面的日记,学会取长补短。经过长期的训练,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修改在写好日记中的作用。每次日记写好后,学生会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日记进行加工,并根据同学的点评和老师的提示对自己的日记进行润色和修改。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学生自主自发的,这是学生认真学习、努力进步的体现。

3.老师穿针引线,面批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A写好日记之后由B修改,写出评讲意见,B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A。不仅如此,B还要将习作交到老师手中,老师进行面批,然后老师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学生A和B,师生之间进行面对面交流。从学生的层面来说,每位学生既进行了写作的训练,又学习了怎样修改作文;从老师的层面来看,老师既指导了学生如何进行写作,又指导学生如何恰当地修改作文,而且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老师的指导如果只停留在面批和评语上是远远不够的,面批只面对两个人,评语能看到的就只有一个小组的5个人而已。因此,老师的集体指导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利用学生的午自修时间,根据情况安排集体辅导。我会选择写得好的优秀日记来读,每读一篇会让学生说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有的日记是动作和语言描写得好,读给他们听,明确告诉学生今后的日记要注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有的日记是比喻句和拟人句用得好,语言生动、有趣,有的日记是选材好。把这些好文章读给他们听,老师作相应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把好方法用到自己的日记里。这样的集体指导是有效的。

四、相互追逐促循环:激励方式靠群体

循环日记是一种“群体行为”,它能充分发挥群体的激励作用,有助于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良好的循环状态。

1.课堂表扬,公开朗读

师生对日记的认同是学生写日记的强大动力。每天批改后,我都会利用早自习、午自习甚至是语文课,来表扬班上写得最好的日记或进步最大的日记,并读给大家听,同时,也方便大家学习,取长补短。当一个同学得到五星级的评价时,整个小组的成员都会聚在他周围祝贺他。即使是一条红线的批注,一句赞赏的话,也能把学生的热情推到最高点。在评价中要特别注意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哪怕是一个好词,或是一句好话,我都给予大力称赞。只有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2.评选“每周最佳日记小组”

对学生的日记,我采用的是评语加“星级制”,最好是“五星级日记”。每周一进行评比,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把一周内每组的星星数加起来,哪个小组的星星最多,哪个组就是本周的冠军。有时只有一组获胜,更多的时候是两个甚至几个小组获得相同数量的星星。他们成为并列冠军。我更喜欢后一种结果,那表明大家都努力了,都取得了进步。

3.形式多樣地展示学生的日记

我在教室的角落里开设了一个“我们的日记”专栏。全班七个小组都设计了自己独特的队徽,并把它张贴在专栏里。每天,我都会在“我们的日记”一栏里把优秀的日记复印出来贴上去,供大家阅读和交流。让学生有一个自己成长的小天地,让它也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一个乐园。我也经常将优秀的循环日记推荐到学校小海燕广播站及各类刊物上。每当有同学的日记发表,总能在班中激起一股写作的热潮。每天欣赏完学生的日记,写上评语,日记就放在班级图书架上,接受一帮小读者的欣赏。

五、循环日记促发展:家校三方共成长

日记天天在学生、老师、家长之间你传我阅,你写我评。家长们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孩子,还可以了解孩子的伙伴,而老师更是从这本“书”中,直接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1.学生写日记的次数减少了,质量却提高了

由原来的每人一本日记本变5个人一本日记本,学生每星期只能轮到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每当轮到他们写日记时,学生总是尽最大努力写好,希望为自己和小组再添一颗星。为了自己的荣誉,为了群体的利益,日记不再是漫不经心的敷衍,烦人的包袱,因此,循环日记中没有应对现象,每一个孩子写的每一篇日记对他自己来说都是高质量的。

2.家长了解孩子的方式增加了,积极性更高了

每一位家长都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同班同学中到底处在什么水平。循环日记让家长们及时地领略到了班上孩子的整体水平,也知道了自己的孩子和同班同学的真实差距,做到辅导、引导更加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

3.老师的工作量减轻了,指导却更有效了

每天批阅每个孩子的日记是很大的工程,批阅起来费时费力,而且收效甚微。采用循环日记,每天只批阅七本,工作量减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有机会把眼光更多关注到学生身上,有针对性地指导鼓励,给学生更恰当的建议。尽量接触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师生情感的更加融洽必将推动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循环日记,是一种特殊的习作方式,它使一个小组、一个班级成为一个习作的共同体,使读、写、评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学习的对象,并体验到了写作的快乐。并养成了随时观察生活,我手写我心的好习惯。我和我的学生还有家长一起书写着这本我们“自己的书”,我们将继续写下去……

参考文献:

[1]陈秉章.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林崇德.学习动力[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06-01.

[3]王深根,毛建华.新课程研究:研读课程标准示范课堂教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