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序思维促生长

2020-08-06孙丽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低段学生小学教育培养策略

孙丽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尝试独立思考,主动解决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核心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意义,善于创新研究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进而为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研究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低段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当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根据教学素材、学生学习习惯设计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为其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有序思维的引导下,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为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数学有序思维能力的基本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序数学思维能力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即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提取

因为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识字量少,缺乏对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对于数学书中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也无法独立地提取。因此,有序的观察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本知识的关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审题到答题,每一项环节都做到循序渐进、遵循规律,构成了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分支[1]。

(二)有序审题,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有效解决问题

审题是否正确,是学生能否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有序审题就是让学生在拿到试题之后,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包括归纳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将关键的文字或条件画下来进行批注和理解,为后续解决问题提供有效保障。

(三)有序操作

数学学科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抽象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抽象性的事物一般缺乏判断力,教材中也有很多知识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来猜想。因此,通过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能力,不仅切实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而且还能优化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意识,积累经验的同时对于失误的操作也有一定的认知,继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的理论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石,同时也是引导人类理性思考的关键。因此,作为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可以让小学生从幼稚的思维中走出来,逐渐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有序的数学思考方法,并在有序的逻辑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理,优化自身的判断能力。而且按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大多处于心智年龄不成熟的阶段,对问题进行判断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失误,走进思维死胡同,碰壁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将培养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作为重点,既符合当下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能引导小学生从思维的僵局中走出来,强化自身表达意识的同时,也能逐渐学会自我思考,强化数学思维核心素养[2]。

(二)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要素

数学教学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演绎推理和解答问题的过程,而是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不断积累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解题技能,继而优化自身的数学核心思维能力。具体来讲,学生想要解決数学问题,就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如演绎、对比、综合、推理、想象等获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强化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对以上几种技能进行补充,转换成可逆思维、变量思维和对应思维等,将未知转化成已知,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使得有序思维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

(三)帮助学生内化新知的关键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学生不断内省、吸收新知识的过程,如果没有良好思维模式的引导,学生势必会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不利于思维的开发。但是,在有序思维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地将新旧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在脑海中形成数学学习大纲,哪些是已经学会的知识,哪些是新知识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且有序思维还能让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类,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已学过的知识串联成数学知识系统,每增加一项新知识内容,能够自动归档并消化,这对于帮助学生评价分析数学能力、内化新知识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有序思维生长——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在比较与观察中体验有序

观察作为思维的眼睛,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主体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尤其针对低段的小学生来说,观察是认识一切的关键,教师通过引导其进行有序的观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和理性资料,在教材中获取理论知识,并为后续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图画的成分也相对较多,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为其观察图形知识进行有序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学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简单到复杂地理解数学知识,并适当地用手读图,在观察的过程中争取做到不遗漏、不重复,进而培养学生整理数学知识、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3]。

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认识并解答与钟表相关的知识和问题,在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准备多个钟表教具,让学生从外形开始,指出钟表的各个零件和构成,并说出钟表的运动轨迹和规律,从观察的角度让学生认识钟表。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更有序地学习,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学习小组分发钟表,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将钟表拨到特定的时间,哪个小组耗时最短,每个组员就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让学生在竞争和有趣的氛围中观察钟表和各指针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为其后续图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学生有序地说,在表达和梳理中获取知识

思维是素养内化的表现,语言才是思维的直接体现。当前,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或语言颠倒的情况,这些虽然是小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有序思维的养成。因此,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序地说,将思维和语言的培养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学会“话经大脑”,思考之后再进行作答。具体来讲,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耐心地引导其举手发言,并指导其语言中存在的漏洞,让学生敢于发声。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学生的发言用语进行特殊训练,如回答问题时要加入适当的连词,“首先……然后……再次……最后”等,培养学生有序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类与整理”的时候,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准备多个分类教学的素材,如人群的图片,让学生将人群进行分类。不少学生按照以往的思维习惯,从左到右看图说话,不仅缺乏条理,而且也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律,学习效果不明显。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规律对其进行分类。

师:图片中一共有几个人?

生:十个。

师:现在我想按照大人和小孩的规律,将人群分为两类,每一类有几个人?

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逐渐说出答案,教师趁势再提问:除了按照大人和小孩的规律,还可以将人群进行怎样的分类呢?

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除了大人和小孩之外,还可以按照男女比例、左右站姿等规律进行分类,组织好语言后回答问题。这样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又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组织习惯。

(三)帮助学生有序操作,在研究和实践中增进兴趣

语言是思维的基础,动作则是思维的直接体现。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其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用生动、直观和有趣的动手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保障操作的流畅性和严谨性,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认识数学知识、强化数学技能,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设计多种多样的测量问题,为后续的应用题解答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在不给学生准备教具的情况下,让学生测量桌子的长度。不少学生以自己的手掌为基础单位,沿桌角测量,获得最终的长度。其次,允许学生使用格尺,让学生用格尺来精确测量书桌的长度,单位精确到厘米。最后,为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黑板的长度。有的学生将等长的A4纸作为基本测量工具连在一起,连成黑板的长度,只要知道一张纸的长度,就能知道结果;有的孩子则从家里带来了卷尺,直接测量。无论哪种方法,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获得的结果,在实践中对长度单位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理论的把握具有重要的影響。

(四)帮助学生有序训练,在练习和巩固中提升技能

数学知识点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每个知识都环环相扣并具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只有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才能消化旧知识,掌握新技能。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形式多样的训练素材,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学习情况,结合生活实际引入一定的数学训练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断积累和进步[4]。

例如,在讲到“位置”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几何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在黑板的上下左右写上“东南西北”,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对方位有一定的认知。同时,制作一些场景图片,让学生将每一个物体的位置信息明确表述出来,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对位置信息和方位信息有更明确的认知,进而为后续空间几何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任务和学生基础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准备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引导低段小学生有序思考、有序观察和有序实践,在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夯实数学学习基础的情况下,提升数学课堂质量,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詹丽群.小学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八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C],2019:5.

[2]李小芹.有序思维促生长: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8(5):23-24.

[3]刘兴强.浅谈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7(16):70-71.

[4]俞松萍.让学生的思维绽放最美的花朵:小学低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42.

猜你喜欢

低段学生小学教育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