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绽放语言魅力之花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2020-08-06徐丽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高效魅力

徐丽

摘 要: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师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因此,从课堂语言艺术的独特性、讲究的出发点和折射的多面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教学案例呈现课堂语言艺术的精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语言魅力与课堂高效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魅力;高效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便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它富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教师的语言是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其本身具有教育教学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和其他语言形式有着本质区别,拥有自己的独特性。

1.互动性特征

教师的课堂语言需要学生的参与、补充、呼应,语言运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推动、相互合作、交流对话、共生共创的过程,且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2.指导性特征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侧重于指导性,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学习的具体需求和课堂情境来指导学生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3.效率性特征

从教学角度而言,教师的语言艺术不能单纯定义为好或不好,更应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这才是根本的立足点。

二、课堂语言艺术讲究的出发点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杰作《学记》中有“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绽放出语言的魅力之花,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必须从以下几点出发。

1.课堂语言要落在学生的需求点

一堂有效率的语文课,教师的语言必然是落在学生的需求点上的。当学生在课上产生学习需求且通过自身努力不能实现所求目标时,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效引导会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会反过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听讲的动力,从而使课堂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2.课堂语言要借助学生的兴奋点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说到学生关注的焦点上,想议论想表达的热点上,从而激起学生听讲时的共鸣,同时运用课堂语言艺术,借助学生的兴奋点,相机开发学生的潜能,打开他们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在语文课上敢于遐想、积极联想、勇于创造,使语文课堂既充满教师语言的精彩,又彰显学生参与的热情活力。

3.课堂语言要契合学生的思考点

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能够运用自身的语言艺术,通过对文本的把握,对学生的调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但又不急于点破,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收获丰厚的学习成果。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偏差时,教师又能利用语言艺术加以巧妙点拨,拨正学生学习、思考的航向。

4.课堂语言要把握学生的感悟点

当学生在语文课上有感而发、有感而问、有感而究时,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运用课堂语言进一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这种感悟成为语文课堂宝贵的生成性资源,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课堂教学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三、课堂语言艺术折射的多面性

语文教师的语言既称其为艺术,那么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造,而创造艺术的阵地就在语文老师每一节精心打磨的课堂之上。在课堂中,我们所领略到的语言纷繁异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口吐莲花、妙语如珠;挥洒自如、激情四射;缜密严谨、一丝不苟,不论是哪一种语言的呈现,追寻的都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与魅力。在这些精品课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来的特性是各不相同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生动幽默,趣味盎然,具有吸引性

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这话并不过分。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引起学生宽松愉悦的心理共鸣,从而顺利地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因此,许多教师愿意将幽默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语言中,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欢笑,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中就有这样一个精彩片段: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于老师运用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让他们体会“喘不过气来”这一句应该如何把杂草被除草剂喷洒后的反应通过朗读再现出来。一个富有教学机智和幽默的教师,他的语言艺术也会将他的这种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

2.富于激情,以情动人,具有感染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富有艺术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发声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的。当教师带着对教学的热爱,对文本的共鸣,富于激情地去讲解,学生立即就会受到你“情绪辐射”的感染。浙派名师王崧舟老師本身就是一位极富教学激情的人,他富于诗情的语言感染力在《望月》一课中展现得尤为出彩。

师:近,亲近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近。大家看,诗人旅途劳顿,日暮时分,终于把船停靠在了江渚,江边,可以休息了,可这时候最先出来迎接他的竟然是倒映在江边的那轮皎洁的明月,诗人心中不禁涌起了一丝欣慰、一点欣喜,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孩子们,我们看,有人因为好奇而——生:呼月

师:有人因为忧伤而——生:问月

师:有人因为思乡而——生:疑月

师:有人因为欣喜而——生:近月

师:有人因为愁绪而——生:对月

师:有人因为怀念朋友而——生:思月

师:望着天上的同一轮月亮,但是每个人的月亮是不同的,心情是不同的,感受是不同的,体会是不同的。孩子们,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王崧舟老师大气的课堂,用美的语言加以渲染,通过教师的激情,感染每一位沉醉其间的学生流连忘返,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教学饱含深情,处处用情,时时生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的情境,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老师的情感深入文本,用心、用情体会着“另一种意义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3.逻辑严谨,步步深入,具有开发性

要想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就必须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句句有用,字字精确。例如孙双金老师在教学《儿歌》一课时,就引导学生改诗中 “阳光在溪上流着”中的一个“流”字开始,进而修改全句“陽光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来发掘学生想象的潜能,提问的语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考也是由浅入深。在课堂上,一个个孩子仿佛都变成了诗人,创作出了一句句精彩的诗句。

4.因势利导,激发智慧,具有启迪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启迪性的语言和适当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得也是这个道理。本人曾有幸聆听王崧舟老师《二泉映月》一课,对其中王老师启迪学生的一个片段记忆犹新。

师:是啊。你知道那个“璧”指什么?其实啊,你自己仔细看看这个字,我不说,你可能也会懂。静影沉璧的璧下面是个什么字?(玉字)对,你猜一下,这个璧可能指什么?

生:我觉得可能指月亮像玉佩一样皎洁,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水中。

师:呵呵,太好了。掌声。(掌声)老师可没告诉你啊,是你告诉老师的。

王崧舟老师是一位高明的语言大师,当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并不急于出手帮助,他明白老师直接灌输的东西并不一定能被学生全盘吸收,只有学生自己体悟到的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财富,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启迪学生,让他们借用自己的口、眼和脑,说出来、看出来、想出来,才能使课堂释放出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登高望远的课堂。

5.精要精炼,精湛精美,具有灵动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既要有对学生的引导,又要有对文本的解读,而拥有高超语言艺术的教师还不仅仅满足于对文本的深入挖掘,他们会追求运用精炼、精湛的语言对文本进一步开发,二次创作,利用其中的空白点,拓展、延伸教材,带领学生在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重塑人物、品味语言。较为典型的就是以下老师对课文的改写。

《二泉映月》现代诗(常熟市实小  洪榴)

弦在手指间拨响,乐在清泉上流淌,情在晚风中倾诉,思在月光下悠长。

二泉的月啊,照着他孤冷的身影;二泉的水啊,印着他凄凉的人生。

双目失明,目光却穿透黑暗,只因心中有爱的灯盏;

一生坎坷,却无畏任何磨难,只要身边有音乐相伴。

二泉的月啊,照耀着他倔强的灵魂;二泉的水啊,铭记下他不屈的呐喊!

以上案例语言的灵性之美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课文意蕴与形式的提升和超越当中。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各自对课文理解和感悟中形成的意念和意韵,通过诗化的语言精准、精炼而诗意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师生在言语实践智慧中孕育出的灵性之花悄然绽放。

不论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中展现的是哪一面,其目的都是为了在课堂上用优美的语言渲染美好意境,用真情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用启迪拨开文本的重重迷雾,用点拨引发学生深远的思考,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其语文素养,展现语文课堂的风采和魅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语文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高效魅力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东方欲晓》的魅力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