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设导入——敲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第一锤

2020-08-06王婷瑜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王婷瑜

摘 要: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有趣有效的课前导入往往能够起到“投石问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正是因为课前导入环节之重要性,数学教师才致力于研究课堂导入的方式。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切口,从课堂导入方式研析的角度探讨数学课堂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课堂教学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同时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但是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习惯采用复习式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然后进入新课内容。这种导入方式并非不可取,但对于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不大。广大教学研究者早已提出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式,数学教师也应该尝试从传统的单一课堂导入方式中走出来,不断应用新的课堂导入方式来激活课堂,点燃课堂魅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探讨

1.设置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往往思维也不活跃。所以,我们从担心孩子太爱玩转变为担心孩子不会玩。有学者也认为:游戏应当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与单调枯燥的讲授式和灌输式教学相比较而言,游戏更符合小学生的“口味”,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虽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游戏一直被家长“妖魔化”,游戏的应用也受到制约,但新课改后,越来越多教学研究者强调游戏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认识到游戏的育人价值。其实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双面性的,游戏也不例外。作为新时代数学教师,我们自然应该辩证地看待游戏,合理地应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富有童趣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将精力集中于课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为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混合运算”这一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游戏环节来导入新课内容:首先利用白纸制作简单的卡片,卡片上随机写上0-9之间的数字以及“+”“-”符号。上课伊始,我们先将卡片随机分给学生,讲解游戏规则:要求教师随机念数字和符号,念到数字和符号的同学都站起来,按照老师念的顺序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总共设计5道题,答题数最多的学生获胜。游戏结束后,告诉学生,其实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看来这节课我们可以轻松学习了。通过这样的导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平台,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数学教学。

2.制造悬念导入新课,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保证人积极探索某件事或者某一事物的积极心理倾向,同时也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之所在。所以新时代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制造悬念式课堂导入,以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从人们对悬念的渴望和认知来看,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成人,都对有悬念的事物格外好奇,比如有人喜欢看玄幻小说、有人喜欢看警匪悬疑大片,这些都是利用了悬念来吊住人的胃口。我们教师同样可以利用此吊住学生的胃口。

例如,教学“年、月、日”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开场白:“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是某年某月某日出生的?你们喜欢过生日吗?每年都会在生日时庆祝生日吗?每个同学每年都会有一次生日,可是巧巧同學他今年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知道他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吗?”这样的悬念导入,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起,此时老师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后,就能从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带着探究任务进入学习,整节课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投入,岂不一举两得?

3.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听故事不仅是小学生的爱好,也是我们成人的爱好。有心理研究学家证明,很少有人不喜欢听故事,往往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故事情境,更容易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一节课40分钟,故事是最容易让学生忘记时间的。笔者前一段时间看新闻,新闻内容反映,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总喜欢教师“理论+实践”教学,这里的“实践”就是指讲故事,讲教师自己的故事,讲学生喜欢的故事,通过讲故事将课堂时间无限缩短化,学生投入更多,时间过得越快,学习的积极体验感更强。对于课堂导入也是一样,以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往往更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这一节课前,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富商,他有4个儿子,4个儿子从小因为性格不合总是争强好胜、自私自利,他们总认为自己的父亲更喜欢其他三个孩子,富商可花费了不少精力教育他们。直到有一天,富商发现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决定将自己存下的1000两黄金分给4个儿子,他给老大分了,给老二分了,给老三分了,给老四分了,说完便撒手人寰了。4个儿子悲痛欲绝,将父亲埋葬后依然认为父亲遗产分割不平均,觉得老四分得最多,要求老四交出其他部分。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们认为富商分得平均吗?请你帮忙分析,并说出理由,显然此时有不少学生是困惑的,此时我们趁势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带着这个疑惑去主动探究,最后终于帮助富商的四个儿子解决了矛盾,也从中轻松地掌握了新知。

借助此类故事,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困惑,为了解决困惑,学生自然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之中。

4.生活事物导入新课,激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是新课改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作为新时代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构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从而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另一种魅力,了解数学的本质价值,继而真正爱上数学。

例如,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时,为了指导学生应用百分数计算,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个生活情境:提前准备好两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子,然后在其中一个杯子中倒入150g的水,在另一个杯子中倒入100g的水。接着拿出白砂糖,在150g水的杯子中加入30g糖,在100g水的杯子中加入25g糖,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两个杯子中的水,哪一杯更甜呢?”因为还没有学习百分数计算相关知识,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学生猜测结束后我们就可以趁势导入即将教学的内容:为了验证猜测,学生会摸索出几种简单计算方法,判断到底哪一杯更甜。

通过此类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情境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既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同时也看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更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原则

从上述相关导入策略来看,不难发现,我们采取的一般课堂导入方法也是遵循一定原则的,这种原则既符合数学教学规律,也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体总结如下:

1.课堂导入坚持趣味性原则

从以上游戏导入、生活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式导入来看,所有的导入策略都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让新课导入环节首先带给学生一种愉悦体验感受,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既快乐又有趣的事情。

2.课堂导入坚持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主要指导入环节的内容与新授课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设计所有导入环節都是符合教学内容的,不是盲目随机的胡乱设定。所以,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教师首先要研读教材,其次研究学生,既要把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要掌握教学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内容,应该如何采取教学方法,从而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导入话题。比如低年级学生,我们尽可能设计一些游戏化、故事化的导入,而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设计比较偏向于生活化的导入。

3.课堂导入坚持机智性原则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授课,机智教学。因为所有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学生都是灵活多变的。在不同情况下,我们教师要灵活选择导入策略,比如有多媒体环境下,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没有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我们也可以设计实物导入新课。只有结合具体教学情况灵活机智地选择,才能真正让导入环节掷地有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课堂导入是一个引子,教师是这个引子的启动者。所以,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将这个引子做得更有趣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作为新时代数学教学者,我们必须掌握课堂导入艺术,灵活机智地选择课堂导入策略,并且坚持遵循相关导入策略,才能真正实现精设导入,以导入来敲响课堂第一锤,让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让课堂教学掷地有声,立竿见影。当然,关于课堂导入这个引子的设置方法远不止笔者上文提及的,更多相关策略有赖于广大教学者不断探索和发现。

参考文献:

[1]李超.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J].名师在线,2019(2):23-24.

[2]王丽.巧借导入艺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4(23):83.

[3]王敬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艺术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7(10):24-25.

[4]魏丽丽.导入的艺术: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应用简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5):105.

[5]邴永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导入技巧之简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5):26.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