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损伤患者肠道管理对肠道症状、排便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

2020-08-02高凤兰阿曼古丽·孜亚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脊髓损伤生活质量

高凤兰 阿曼古丽·孜亚地

【摘 要】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管理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肠道症状、排便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选择来本院接受肠道管理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管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肠道症状和排便控制情况。结果:管理后相比于管理前,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存在差异,管理后少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排便控制情况评分显著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肠道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促进患者排便的控制,并减少患者肠道症状的发生率。

【关键词】 脊髓损伤;肠道症状;生活质量;肠道管理;排便控制情况

脊髓损伤会对患者的肠道功能造成一定障碍,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来本院治疗的8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对象,旨在分析肠道管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本院治疗脊髓损伤的80例患者;研究时间: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有患者经检查诊断,均被确诊为脊髓损伤,对研究知情,告知患者及家属肠道管理的重要性。在80例患者中,56例患者为男性,24例患者为女性,患者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41.63±8.24)岁。在损伤平面方面,有19例患者为腰脊髓损伤,有13例患者为颈脊髓损伤,有48例患者为胸脊髓损伤。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保存完整,未出现中途转院的情况。

1.2 方法

1.2.1 确立目标 先确立肠道管理的目标,即通常在1h(或视情况而定)之内排空患者的肠道,并且在此过程中降低药物的干预,形成能够预测的、规律的排便,减少无规律、不可预测的排便和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的出现。

1.2.2 制定方案 医护人员要先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排便习惯,充分利用脊髓损伤后的反射群,建立直肠肛门反射、大肠反射等,进而根据患者脊髓损伤的程度和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当的管理方法,时间在3个月之内[1]。

1.2.3 对不同的脊髓损伤患者建立不同的肠道管理方案 1)慢性脊髓损伤。等到患者脊髓损伤的病情逐渐稳定后,就可以进行肠道的训练和管理,对患者残存功能进行训练,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管理。2)急性脊髓损伤。急性脊髓损伤会造成脊髓休克,从而使直肠松弛,一般在4d内不用对大便进行处理,4d后,医护人员戴手套对患者的直肠进行检查,手套要选择乳胶材料的,如果有大便可以直接用手抠出。一周之后,患者可以正常进食,可以给予其少量的缓泻剂,指导患者在排便时对结肠进行按压,或指导患者戴手套对肛门括约肌进行扩张,以促进肠道的蠕动,从而促进排便,在患者卧床期间,还可以在患者直肠内推入开塞露,以促进患者顺利排便[2]。

1.2.4 残存功能训练 1)排便姿势训练。要根据患者脊髓损伤的具体情况在选择适当的排便姿势,大部分脊髓损伤的患者能够根据便桶来选择坐姿进行排便;对于脊髓损伤水平低的患者,可以选择坐姿或蹲姿;对于脊髓损伤水平高的患者,可以选择斜卧、半卧或平卧等姿势。2)排便时间训练。食物由口腔到正常的排空,大概在48h之內,如果在大肠内食物停留的时间越长,则水分就越会被吸收,粪便就会变得干燥和硬结,也就容易发生便秘。3)直肠刺激训练。戴上乳胶手套,润滑手指后,可以进入患者肛门3cm左右,与直肠壁接触后,沿着肛管壁旋转30s左右,但是要注意力度的轻柔,之后取出手指以方便粪便排出。每过10min左右,可以刺激1次,在刺激3次之后,如果患者的肠道中仍然有粪便,就需要借助人工排便。

1.2.5 饮食管理 指导患者尽量食用粗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带有刺激的食物,不同的食物能够改变粪团性状,不同的粪团造成的肠道排空阻力不同。叮嘱患者食用高纤维膳食和含糖的食物,能够增加患者粪便的流动性和容积;也要提醒患者每天摄入2.5L左右的液体,或指导患者饮用橘子汁、杏仁露、柠檬水等,都可以刺激肠胃的蠕动,从而有利于粪便的排出[3]。

1.3 观察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患者的以下指标:1)生活质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排便情况,大于6分表示患者能够将大便良好的控制;4~6分表示患者能够基本控制大便;小于4分表示患者无法控制大便;3)肠道症状,包括腹胀腹痛、失禁、便秘、腹泻、恶心。

1.4 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检验方法分别为t检验与卡方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排便控制评分不小于4分:管理前12例,管理后53例,管理后患者排便控制情况明显好于管理前,P<0.05;肠道症状发生情况:管理前21例,管理后3例,管理后患者肠道症状明显较少,P<0.05;生活质量:管理前(65.34±6.21)分,管理后(74.26±7.34)分,差异对比显著,P<0.05。

3 讨论

有相关报道显示,在脊髓损伤病情得到控制之后,肠道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胀、排便障碍、排便时间延长、活动受限、饮食受限、精神压力过大等临床症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患者的预后[4]。

本次研究显示,接受肠道管理后患者的排便控制情况明显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肠道症状还有所减少,这是因为肠道管理具有一定的整体性,首先从了解患者的习惯入手,根据患者脊髓损伤的情况选择管理方法,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如缓泻剂、人工排便、饮食控制、肛门括约肌训练等;对部分失禁的患者,还要进行肠道收敛性药物、肠道炎性控制等治疗,而脊髓损伤患者往往都伴随着排便异常,因此早期就需要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肠道管理和训练,有研究显示,通常在患者脊髓损伤后2周病情会趋于稳定,这时进行肠道管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5]。不仅如此,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相应的饮食管理以及必要的残存功能训练,并利用残存功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快促使患者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重返社会。

综上所述,肠道管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燕杏,张瑞英,林玉芸,等.手指直肠刺激技术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管理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7):75-76.

[2] 张文豪,杨德刚,李建军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04):401-404.

[3] 陈巧灵,吴慧慧,李娜.延续护理对完全性胸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7):1281-1286.

[4] 吴丹,邓佩琳,张少军,等.社区居住脊髓损伤患者慢性疼痛的4年回顾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15(06):657-663.

[5] 张洁,朱一平,肖建华,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截瘫患者膀胱和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02):111-115.

猜你喜欢

脊髓损伤生活质量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