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丁苯胺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

2020-08-02王聃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脑梗死

王聃

【摘 要】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失语患者采取丁苯胺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就診的66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给予3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给予33例观察组丁苯胺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NIHSS评分与AQ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82.18±2.37)分,AQ评分(87.23±3.61)分,比较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丁苯胺注射液治疗,能够获取优质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保证安全治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 语言功能;脑梗死;失语患者;丁苯胺注射液

脑部形成血栓,局部位置供血不足是脑梗死患者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以致于损伤中枢神经与脑组织,从而在智力、言语以及肢体等方面出现障碍[1]。脑梗死症状多为急性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错过最佳溶栓治疗时间,因此,患者有很大概率发生肢体瘫痪。相关数据表明[2],30%脑梗死患者出现偏瘫后,会发生失语症,若不在短期间进行治疗,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需获取临床重视,给予有效治疗。本课题主要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采取丁苯胺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就诊的66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3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51~78岁为年龄范围,平均年龄在(61.25±2.37)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7例,48~76岁为年龄范围,平均年龄在(62.47±2.85)岁,比较两组基础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中包括两方面。首先,进行血小板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药物(生产批号:国药准字J20130078;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口服治疗,药物规格为1片50mg,1次服用0.3g,每天服用1次,于睡前服用。其次,进行常规治疗:控制患者血糖、血压,维护肠胃平衡、水电解质平衡,降低其血脂,进行语言康复训练。2)给予观察组患者丁苯胺注射液治疗。实施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100041;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注射治疗,药物规格为100mL,药物剂量为0.9g氯化钠与25mg丁苯肽,间隔12h进行1次治疗,连续性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NIHSS评分与AQ评分。利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患者临床效果越理想。利用AQ评估患者失语程度,分数越低,患者失语情况越显著。

1.4 统计学方法

主要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测评本次研究数据,NIHSS评分与AQ评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t与χ2进行各自检验,对比组间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NIHSS评分与AQ评分,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AQ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A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也改变了饮食结构[3]。目前,正在逐渐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发病情况。肢体偏瘫、恶心呕吐以及头昏头痛是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肢体无力的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失语症,患者出现脑损伤后,语言功能会出现受损,甚至丧失语言功能,对患者的生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会使患者出现一定的心理压力。相关研究表明,丁苯肽能够平衡患者脑能量代谢,减少患者出现大脑缺血区域,降低出血量,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脑梗死症状在临床上有很多治疗药物,患者有很多的选择性,但都无法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表明[4-5],由芹菜籽提取出的丁苯肽在机体将其吸收后,能够对谷氨酸含量加以控制,并使兴奋性氨基酸得到抑制,降低破坏神经系统的概率。与此同时,应用丁苯肽,能够加快患者血液循环速度,防止患者出现脑部缺氧的情况,对海马区域加以保护,促进恢复受损细胞,使脑细胞死亡情况得到缓解。本次研究通过对丁苯胺注射液治疗与常规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AQ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AQ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肽通过对血流灌注加以改善,增强恢复缺血部位的神经元,使患者的失语症状得到缓解。通过对患者体内兴奋性氨基酸的有效抑制,能使细胞内钙浓度逐渐降低,缩小脑梗死面积,对治疗失语症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给予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丁苯胺注射液治疗,能够获取优质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保证安全治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尚忠,席君,米丽姑.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言语不利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10):1473-1474.

[2] 唐强,李宏玉,朱路文,等.针康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07):35-37.

[3] 孙远征,于天洋,郭颖.于氏头穴丛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08):20-24.

[4] 沈晓艳,孙莉,徐建奇,等.LINC联合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7,32(04):275-277.

[5] 魏从兵.丁苯酞联合语言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03):256.

猜你喜欢

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保守治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对于脑梗死,你必须知道的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