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研究进展

2020-08-02杨恺欣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培训模式

杨恺欣

【摘 要】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临床教学环节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学内涵也在逐渐拓展,且国内高等教育推广程度也逐渐提高。多年来,我国各阶层医疗机构在护理人员培训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护理资源并不充分,这说明了加强我国临床护理师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本文从我国临床护理师资队伍现状、培训方案等方面,了解我国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模式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学;护理师资;培训模式

[Abstract] Nursing is a practical applied subject, clin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ursing educ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nursing discipline in China, the connotation of nursing science is gradually expanding, and the degree of domestic higher education promotio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Over the years,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all levels in China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training of nursing staff. But nursing resources are not sufficient. This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nursing teacher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teachers in China, training programs and other aspects,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linical nursing teachers training mode in China.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Nursing teachers; Training model

臨床护理教学是培训临床护理人才的关键途径,也是医院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针对护理实习生、规培护士及专科护士的培养开展了尝试及探索[1-2],并以此为基础,对护士培训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达到提高护理人员执业水平及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3-4]。而随着我国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在逐渐拓展,且国内高等教育推广程度也逐渐提高。多年来,我国各阶层医疗机构在护理人员培训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护理资源并不充分,这说明了加强我国临床护理师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本文现对我国临床护理师资队伍现状、培训方案及常用培训管理模式简单阐述如下。

1 我国临床护理师资队伍现状

护生是指护理专业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岗位的过渡时期,而护生的培训质量与护理师资力量关系密切。护理临床带教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手段,其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所培养的护士素质和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5]。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将护理专业纳入中等教育中。本世纪初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速度逐渐提升,但由于上世纪对高等护理教育的忽视,使得护理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临床教学方面的护理师资缺乏程度更为明显。

在传统临床教学中,主要由护士长牵头,制定带教方案,并指定带教老师,但忽视了不同院校、专业及等级的护理培训目标及方案,这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6]。本世纪以来,我国颁布了护理事业发展纲要,尤其是2016~2020年期间发展规划纲要,以护理师资力量的提升为其中的重点内容。但我国临床护理师资人员中,无论是学历、知识结构,还是培训经历、临床经验、自身学习及科研能力,均参差不齐,而且其中很多人未接受过系统培训[7-8]。

2 我国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方案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探索优化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模式,且逐渐开展多种形式的护理教学,在提升临床护理教育水平及护理师资教学能力方面已经获得比较好应用效果[9]。

2.1 临床护理师资选拔

教育成功的前提是教师的合理选拔与培养,因此,要保障我国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就要对临床护理教师制定合理的、科学的选拔标准[10]。目前临床护理师资通常由科室护士长指定,一般由科室高职称、高年资、理论操作水平较高,且有一定临床带教经验的护士承担。在国外,主要是由专职护理教师担任,教师学历都为本科或以上,且大部分为硕士研究生。或采用院校合作形式,以医学院校护理教师为主,临床护理教师为辅,同时承担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教育,以保证临床护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11-13]。国内学者[14-17]认为,临床护理师资选拔应根据教师自身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进行调整,不同护生带教应配备不同学历的临床护理师资,在医院内部采用培训和考核或竞聘等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临床护理师资。

2.2 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方案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重点已经从专业教育逐渐开展至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促使临床护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学人才[18]。

现代社会鼓励个性、培养创造性,而培养创造性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但就总体而言,从对执业核心能力要求模糊、缺乏因材施教要求,到了解教学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及培训方案,是以此为基础、对护理师资的培训进行改进,且满足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19-21]。

临床护理师资需满足教学与领导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与沟通能力、人文关怀与循证护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为满足上述要求及不同执教地点和层次的要求,将护理师资培训需求分成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其中,大专及以下层次,需护理师资具备教学能力与专业知识、临床思维及专业价值观、人际关系调节能力,这与大专及以下护生年龄多不足20岁、精力充沛、易冲动等特点有关,有助于夯实基础、满足临床对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本科阶段则是由大专及以下学历,向更高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迈进的中间阶段,其核心在于在夯实基础的基础上,为培养研究型等高素质、创新力较强的护理人才做出贡献[22]。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層次的培训目标则是加强科研创新[23],提高专科培训及MNS教育质量,为临床提供思维活跃、专业素养过硬、具备良好创新性、科研能力强的护理高级人才。其中,为提高硕士研究生以上护理人员培训师资力量,可将胜任力、人格、知识结构等作为研究生导师的筛选标准。

2.3 临床护理师资培训内容

张小蓉等以临床护理教师在职业素质、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人际协调能力、人格特征等的岗位需求胜任力为导向[24],在课程内容上安排临床护理师资所具备的教学管理、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专题讲授、现场示范、工作坊练习、情景模拟、成组讨论、临床实践等方法,使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逐渐提高。谭严等培训护理临床师资以需求为导向的模块教学方法,采用“一理论三技能”的模块组织教学[25],在教育基本理论、交流技能与师生关系、现代教学方法、护理技能方面,采用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成人培训方法。

3 结语

综上,我国护理学科在不断加速发展,我国各阶层医疗机构在护理人员培训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我国护理资源并不充分,需要不断优化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方案和管理模式,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为祖国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金玉,周琴,纪璇,等.我国中医专科护士培养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09):645-648,662.

[2] 于恩光,许月萍,余秋燕,等.“学姐妹”带教模式在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09):654-657.

[3] 王静,杨亚平,方莉娜,等.伤口护理区域同质化联动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6):913-917.

[4] 威晓梅,任国琴,赵世娣.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医联体“三段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技术的推广模式与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01):120-124.

[5] 吕岩,于艳秋.本科护理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评价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05):43-44

[6] 董婷婷,刚婷婷.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及教学管理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07):694-698.

[7] 何婷婷,李荣,李向青.我国三甲医院专科护士培训认知及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8,33(19):1-4.

[8] 饶东,翁艳秋,席惠君,等.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03):12-16,24.

[9] 潘敏莉,王志坚,翁一冰,等.品管圈教学模式在助产士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4):1104-1108.

[10]侯睿,张振香,杨培常.我国临床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组成及选拔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3,28(17):88-90.

[11]夏晨帆.中美护理临床实习情况比较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01):85-67.

[12]谢燕,于兰贞,周宝尚,等.中美部分院校护理学硕士教育临床实践培养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0):917-920.

[13]黄萌萌,温贤秀.基于胜任力的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模式研究现状[J].现代临床医学,2014,15(04):312-314,317.

[14]李莼,周春兰,吴艳妮,等.临床护理师资管理和培训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报,2013,(12):14-16.

[15]金莲.护理研究生带教体会[J].护理研究,2009,23(24):2221-2222.

[16]侯晓静.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模型的建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5.

[17]梅晓芳,薛坚,明雅煜,等.护理本科学历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养[J].护理学报,2010,17(14):25-28.

[18]张珊珊,周利华,刘安诺.专科护士对“双能型”教师的认知、态度与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28):3603-3605.

[19]叶富英,祝亚男,俞国红,等.基于实践为导向的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培训方法及体会[J].中国医院,2018,22(04):53-55.

[20]何海艳,段艮芳,吴学华,等.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中医护理大专生学习适应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02):118-121.

[21]朱平,刘芳,吴广霞,等.高校护理教师循证护理教学能力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03):102-104.

[22]潘靖菁,高钰琳,王惠珍.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大纲的构建研究[J].重庆医学,2018,47(17):2382-2384,2388.

[23]杨志仙,赵红云,陈蜀,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思考[J].全科护理,2018,16(16):1943-1945.

[24]张小蓉,魏大琼,罗玉琳.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23):5-7,11.

[25]谭严,周密,向燕卿.模块教学在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培训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97-98.

猜你喜欢

培训模式
“产培研”一体化的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培训新模式
浅谈医学院校生物信息学专业青年教师规范培训模式的建立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退役士兵职业培训模式与就业途径探讨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运用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建优质师资,促园所发展”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生数学竞赛培训模式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党员培训模式与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