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对策初探

2020-07-29陈玉茜罗舒雅

美术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引言知识产权人才

陈玉茜 罗舒雅

【摘要】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人才对区域文化品牌的打造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培养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便成为了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的核心内容。但是,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素质一直以来却不尽如人意。优秀的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需要培养美术专业素养、多元化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等多方面素质。

【关键词】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人才;创新

引言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美术类非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形象的重要文化“品牌”。在知识产权的所有构成要素中,人才是直接决定能否利用知识产权将美术类非遗成功打造成为一个区域文化品牌的关键所在。2016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也鲜明地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争夺知识产权人才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打造文化品牌的主要手段。美术类非遗丰富的地区必然集中大批杰出的知识产权人才。令人担忧的是,当前,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区域文化品牌的建设效果。为此,培养高素质的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工作迫在眉睫。

一、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现状及根源

(一)知识产权人才区域文化品牌意识相当薄弱

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的区域文化品牌意识相当薄弱是当前区域文化品牌发展的“瓶颈”。不少人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即美术类非遗是前辈先人传承下来的“旧货”,从区域文化品牌的角度培养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的意义似乎不大。迄今未能形成从区域文化品牌的角度论述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专题理论研究成果,从而导致一批批区域文化品牌流失。对于一些身处偏远山区的美术类非遗而言,知识产权人才的区域文化品牌意识更加匮乏。因此,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侵犯案件通常发生在距离城市较为边远的地区。

一些地方为了贪图一时之利,竟然将历史悠久的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拱手转让他人。这种行为本质上无异于自毁本土品牌和区域形象。例如,广西马山壮绣是至今仍然坚持手工制作的精细刺绣品。壮绣在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被选为象征着民族团结与和平友谊的纪念品赠予参加会议的贵宾以及各国政府首脑。但是,壮绣如今只是申请注册了商标“壮美坊”,没有申请更多种类的知识产权。因此,这种独具壮族魅力的美术类非遗鲜为人知,未能真正成为一个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二)知识产权人才素质定位较为模糊

缺乏清晰的方向只会导致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徒劳无功。由于受到现代商品经济浪潮的猛烈冲击,许多美术类非遗申请知识产权的最终目的大多只是为了保护个体经济利益,而非打造本土区域文化品牌。这些所谓的知识产权人才想方设法对美术类非遗进行各式各样的包装,只为吸引更多的买家。因此,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大多为法律等领域的精英。

(三)知识产权人才知识结构十分单一

当下,一些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主体对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分类了解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在一些地方,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主体还存在着并非传承人,而只是经营知识产权的商人现象。缺乏多元化知识结构的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只能是一个“跛子”。大量活生生的个案再次有力地表明,那种仅怀一技之长的所谓“专业型人才”在当代社会已经难以完成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的重任了。这也是江西湘东傩面具制作技艺等一大批古老的美术类非遗名不见经传的主要原因所在了。

(四)知识产权人才缺乏研发意识

不少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崭露头角后,没有及时进行可持续性的后期研究开发,从而使得一批批宝贵的区域文化品牌在无声无息中渐渐地变成了“废片”。尤其是唐卡等手工艺复杂的美术类非遗需要知识产权人才从遗产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其知识产权进行研究性保护。但是,不少人只顾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轻视了区域文化品牌的研发。令人担忧的是,当下诸如此类的个案比比皆是。

(五)知识产权人才创新意识不足

忽视美术类非遗品牌的创新,只能导致优秀的民间艺术走向衰落,甚至遭受他人侵犯。由于时间久远,一些美术类非遗的知识产权往往停留于传统题材、形式、材料和工艺,缺乏现代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受到社会的冷落。例如,瓯塑等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虽然十分精美,但是,由于材质和工艺的特殊性,不利于长久保存,从而影响了知識产权的保护。

二、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素质的思考

为了打造一个靓丽的区域文化品牌,如何培养优秀的知识产权人才已经成为了美术类非遗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工作。河南等多个美术类非遗丰富的地区已经意识到提高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素质的重要性,并通过组织培训和同类借鉴等多种灵活的方式促进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的发展,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独具优势的区域文化品牌。

(一)知识产权人才应具备专业素质

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应充分了解美术类非遗发展的起源和发展,领悟美术类非遗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掌握美术类非遗的专业技术。根据美术类非遗的特点申请系列知识产权,打造特色区域文化品牌。

例如,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广西北海贝雕是一种制作技艺相当繁琐的美术类非遗。这种传统工艺的制作关键在于因材施艺。贝雕大师的雕刻艺术极其高超,他们将有斑痕的贝壳制成树木躯干,用螺纹贝壳切作仕女的发髻,用江瑶贝仿成枯枝。如今,北海贝雕已经成功注册了“北海贝雕”新商标,雕刻了《碧海思路》《富春山居图》《高尔夫之传承——从英格兰到三千海》等富有浓郁地域气息和现代风格的花鸟类和人物类系列贝壳产品,并获得外观设计专利“一种珍珠贝雕画工艺品的制作方法”,量身打造出一个属于北海的专有“贝文化”品牌。

(二)知识产权人才应具备复合素质

美术类非遗是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结果。美术类非遗的变异、融合以及消失都是受到上述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美术类非遗涉及的领域更为广阔。为了借助知识产权打造高质量的区域文化品牌,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品牌人才还应具备丰富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文学等相关领域的系统理论,并重点突出这些元素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及地方特色。

传统戏剧和民间乐器是美术类非遗擅长表现的主题。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木版年画中的众多题材均取自晋剧《火攻记》等经典曲目。颇受当地老百姓欢迎的传统乐器也是美术类非遗的常见创作题材。河北武强年画《春回大地》中的长笛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乐器。因此,借助知识产权打造区域文化品牌需要知识产权人才充分了解美术类非遗中民间音乐的源流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以便更有针对性地申请知识产权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民间舞蹈是美术类非遗创作中的另一种常见题材。艺术家们常深入民间,采集了大量关于民间舞蹈的素材。成为美术题材后的民间舞蹈动作显得活灵活现,颇受大众青睐。许多个案表明,民间舞蹈越密集的地区,其民间舞蹈题材的美术类非遗越丰富。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彩塑《剑舞》等美术类非遗中的舞蹈造型均取材于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另外,在美术类非遗中,民间舞蹈常和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这对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提出了必须熟悉多种艺术形式的更高要求。山东烟台剪纸作品《女乐》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作品中的女性手舞足蹈,似为跟随音乐翩翩起舞。

民间文学是美术类非遗创作题材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此类题材在一些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甚至达到了随处可见的程度。从艺术传承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依赖于美术类非遗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一种至今在北方流传十分广泛、影响力较大的传统民间木板刻画艺术。杨柳青木版年画不仅具备极强的艺术鉴赏性,同时还有着难能可贵的历史参考作用。其创作题材极为广泛,涵盖《子鱼卧莲》等民间传说和《忠义堂》等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地域性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应该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来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使美术类非遗成为本地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总之,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必须熟知美术类非遗中地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文学题材的与众不同之处,并有效提炼其中的精华部分。从上述角度来看,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应是一个“工匠型”的全才,培育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力求创造一流品牌。

(三)知识产权人才应具备创新素质

创新是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重新焕发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原动力。美术类非遗形成的年代距今已经十分久远。原有的表现主题、外在形式、用工材料和制作工艺大多都与时代格格不入。因此,知识产权人才将美术类非遗打造成区域文化品牌需要坚持创新。

知识产权人才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作出反映时代生活的美术类非遗题材。第一批国家级非遗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创作题材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十分注重创新。反映耕织农事的《春牛图》内容现代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十足,构图丰满稳重,画面采用颇为夸张的手法以烘托主题。绘画颜色多用深红、浅灰、大黄和明绿等,极富强烈的视觉效果。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可以选择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作品,申请版权和商标等多种知识产权种类,为当地打造一套创意区域文化品牌。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美术类非遗作品近年来被制作成外在形式具有现代审美情趣的各种创意产品,广泛受到大众的青睐。江苏扬州剪纸是一种体现在纸上的镂空艺术。扬州剪纸虽然柔美秀丽,但是大多传统作品远离现实生活。现代扬州剪纸的新形式开始层出不穷,包括婚照、邮票、相册等。其中,2015年由扬州民间工艺大师设计、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银奖的剪纸作品“剪纸宫扇”便是扬州剪纸的现代形式代表。剪纸宫扇外形为六角形,结实轻薄的新型雪纱扇面薄如蝉翼。这种颇具创意的“剪纸宫扇”扬弃了传统扇面的原有传承技艺,巧妙地融合了扬州剪纸和扇面艺术,使得古老的美术类非遗散发出剪纸和扇面的强烈现代艺术气息。扬州剪纸宫扇作品凭借其新颖独特的外观形式,目前已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剪纸宫扇”知识产权的申请不仅再次有力地证明了扬州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为当地打造文化品牌锦上添花,成为扬州一个地地道道的“黄金品牌”。

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美术类非遗的制作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环境的限制,为此不得不进行适应性的改变。近年来,由于刺绣材料的不断变化,承载着五千年苗族传统文化的贵州苗绣也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一系列的改变。苗绣上的装饰物在缝制过程中常常习惯使用一种名为锡的金属片。但是,锡片数量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昂。民间艺人便改用一种质地上与锡片颇为相似而价格仅为锡片十分之一的锑片。由于锑片带有锡片所不具备的光泽度以及视觉靓丽而更加受到现代人的青睐。贵州苗绣近年来先后成功注册了“蝴蝶妈妈”和“榜香郁”等国内外驰名商标,逐渐形成了成熟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76个产品先后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有力地提升了苗绣的地位和名气。

制作工艺是美术类非遗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美术类非遗特色所在。近年来,不少地方大胆改变美术类非遗制作工艺,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陕西凤翔泥塑民间工艺大师胡新明在传统泥塑制作技法的基础上,在彩泥材料中加入糯米汁,精心设计出了一系列活灵活现的动物和人物造型。胡新明创作的泥塑羊和泥塑马分别在2002年、2003年被国家邮政局列为生肖系列邮票图案。在凤翔泥塑的名气日趋凸显之际,传承主体可申请注册相应的商标,为打造一个响亮的陕西文化品牌添砖加瓦。

(四)知识产权人才应具备品牌素质

利用知识产权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是时代对美术类非遗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充分理解知识产权和区域文化品牌的关系,并且具备系统的理论素养以及扎实的实践能力,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区域文化品牌。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庆阳香包绣制技艺近年来便成功注册了商标“陇东祥瑞和”,并荣获由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又成功申请了专利“刺绣宫灯香包手工缝制模具”。基于庆阳香包绣制技艺的巨大知识产权效应,庆阳香包绣制产品近年来畅销全国各地以及远销30多个国家。庆阳香包绣制的知识产权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地域特色鲜明,已经成为了当地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地方可乘势而上,利用知识产权打造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增强美术类非遗的国际影响力。

结语

培养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的工作并非个体所能实现,而需亟待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共同扶持。一些地方虽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简单的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内容融入学校课程,也只是停留于形式单一的趣味性课外活动。由于担心开设专业后所带来微薄的经济利益而不愿開设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专业,当前一些美术类非遗所在地出现了被迫异地办学的怪象。有的学校对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被商品经济牵着鼻子走。只有彻底解决上述系列问题,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

注释:

*项目基金:2017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美丽乡村”背景下传统文化元素在广西少数民族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7FMZ012)。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广西民间艺术的主题学研究》(项目编号:18YJA760014)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引言知识产权人才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