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绘本阅读中的实践

2020-07-27张婷婷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绘本阅读英语阅读核心素养

张婷婷

【摘要】近些年,英语核心素养一直指导着教师重新审视学科内涵并引导教师积极改变英语课堂活动观,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课堂活动。绘本有其图文并茂的独特性,同时兼顾趣味性、思考性和情感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学生发展语言水平,提高阅读能力,构建文化品格,提升思维品质。本文结合优质课竞赛中的经典绘本阅读课例,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实践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绘本阅读 英语阅读

目前,英语绘本正成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它有着图文并茂的独特性,同时兼顾趣味性、故事性、思考性以及基于情感体验的交流互动。在如今倡导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回归教学本真,立足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重新审视学科内涵,合理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绘本教学不是语言教学,也不仅仅是为了识文从而读懂故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绘本的精美图画,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体验人物的复杂情感,在分析和推理的基础上对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想象力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增进积极的阅读体验,培养阅读品格。

一、关注整体阅读,促进文本理解

阅读的整个过程其实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过程,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离不开充分的“读”。从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到具体细节的分析和比较;从对人物情绪的感受和体验,到文本意义的学习和解读,都建立在充分的阅读上。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整体阅读的时间和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经常会看到很多教师在设计时,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按照自己的意愿分解成几个段落,并分段设计各种看似丰富多彩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失去完整接触文本的机会,让阅读变得不连贯、不完整,时断时续。同时,学生疲于寻找正确答案,无暇顾及绘本图画的美感和故事内容的精妙。

如在跟上兔子系列绘本I love you, Dad 中,笔者设计了三次整体阅读的活动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文本。

第一次整体阅读是在谈论完封面之后。封面的谈论紧扣feelings,从“How do you feel?”到画面中的男孩“How does Dan feel in the story?”,然后教师给出绘本中截取的几张Dan的表情图,这也充分发挥了绘本中图片的重要作用,巧妙在读前设疑,激发阅读兴趣。学生观察后发现他在故事中的情绪时而快乐时而伤心,教师顺势提出 “Why? What happened?”并且只给了一个主题:读故事,用1~2句话概括回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次整体阅读任务是承接第一个整体问题的。学生回答到了小男孩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有了不同情绪的变化,从而继续抓住“梦”这个点深入阅读。设计的要求也十分简单,主要是观察图片,阅读文字,旨在深入了解Dan的梦境是怎样的。两次连续的整体阅读任务给了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机会,为学生的有效理解奠定了基础。

全文学习完之后,开始第三次整体阅读。回顾故事内容,伴着舒缓的音乐,进一步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分析和归纳文本的主题意义,提高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流畅性。由于故事的最后一幅图和封面相同,所以我们再次回到封面,与刚开始的感受讨论做对比,激发学生言说的欲望,达到前后呼应。

纵观这三次整体阅读,各有侧重,第一次整体阅读指向整个故事,快速浏览旨在了解故事梗概;第二次整体阅读指向局部,故事中最重要的段落,仔细阅读了解细节;第三次整体阅读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指向全文,结合本节课的交流讨论静静翻阅,体会内心别样的感受。

二、优化活动内在逻辑和关联,提高综合运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在转变英语教学方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动力,是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更是课堂目标达成的载体。在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按照布鲁姆的学习能力分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认知过程的逐步深化,从浅层次的“记忆、回忆” “理解” “应用”入手,引导学生的思维层级不断深入深层次的“分析”“评价”与“创造”。同时,兼顾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的综合提高。而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后,通过一个个孤立的活动进行突破,分而击之,忽略了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

在进行I love you,Dad绘本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首先从看封面“你的感受”过渡到主人公Dan的感受,展示表情图片引发“Why?”的思考,初读全文了解发生了什么。原来是因为Dan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有如此情绪的变化,然后聚焦梦境再读“What impresses you most?”,在梦境中,机器人Click为他做了很多事情,哪部分让学生印象深刻。笔者也尝试过分两次阅读解决两个问题,“What can Click do?”和“How does Dan feel?”但这两个问题,学生语言输出的是文本中Click做的事情,或表达情绪的词汇,如happy、 unhappy、 sad、 surprised等。这并不能达到核心素养要求的综合语言的输出。所以我们进行了整合,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丰富课堂生成。在学生表达之后,教师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我思考进行相应的追问:你是更想要方便的food pills还是爸爸妈妈做的饭菜?如果有这样一个能为你开车,为你记笔记的机器人,你想不想要?为什么?促进真实的交流和精彩的课堂生成。接下来梦醒之后,爸爸从他的梦中感悟到什么?以及用问题“Does he really not want to be with Dan?”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学完全文后,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再次回到封面,首尾呼应。我们可以看到纵观整节课的活动和问题,基本上做到了环环相扣,内在有关联,逻辑上有递进。而且整节课基本上设计的都是开放性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特别之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推动深度学习

英语教学的意义,并非简单带领学生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理解了文本的意义后,将自己在绘本中获得的独特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转化成理性的思考,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成为积极的语言学习者。教师需要迈好文本分析的第一步,认真研读文本,重视故事情境,更多关注深层意义的解读,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机智地分析和追问,引发学生对故事背后情感价值观的思考,积极创造有意义的师生互动,最终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处。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的、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和共鸣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最后,笔者还设计了“阅读分享会”,分享对三个问题的想法。第一个问题结合故事对他们的后续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第二个问题结合故事引发思考的同时,稍微延展开去,谈谈你愿意和谁一起分享;第三个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如果平日里你的父母很忙碌,你会怎么做?这是一个十分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和判断,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和思考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也可以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小组内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这几个问题慢慢趋于开放,从紧扣文本到逐步结合生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总之,绘本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言词汇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充分研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步。课堂的活动设计要指向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文本的问题设计要能引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考,能够将学生的理解带到一个新高度;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要提高到對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分析;对文本脉络的梳理要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和参考。只有长期坚持,细化到每一节课,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内化成学生阅读能力的长期发展,也唯有这样做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地在课堂上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绘本阅读英语阅读核心素养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