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估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0-07-27徐兴锋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估算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徐兴锋

【摘要】估算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计算方法。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缺乏思维灵活性和变通性,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成长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正视估算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教学价值,加强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丰富学生的估算方法,提升学生估算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估算能力 课堂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新编调整后,加强了估算内容设计,调整了估算、口算、笔算三类算法的教学比重,为小学数学教师算法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学意义,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学生在处理一些数据复杂或不需要精准结果的生活问题时,可以快速得出问题的结论。培养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可以从创设数学情境、注重分散渗透、鼓励差异发展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数学情境,培养估算意识

创设数学情境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真实的数学学习场景,教师通过提高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为估算知识的渗透建立条件,增强学生估算学习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1.提升情境趣味性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就意味着课堂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体现趣味性和生动性,还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爱好,将学生感兴趣的趣味内容融入创设的估算情境中,激活学生探究知识的内驱力,让学生产生估算的内在心理需求,主动参与到情境内容学习和思考中,使估算教学从“教师教估算”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估算” “感受估算”。

教学“克和千克”时,教师利用两分钱硬币和两袋500g的食盐,让学生切身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然后创设趣味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现在已经知道1克和1千克大约是多重了,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克或者1千克的呢?”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纷纷投入小组讨论中,回答出了一张餐巾纸大约重1克、一粒花生质量约1克、大瓶可乐的质量约是1千克等多种答案。这样巩固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以估算眼光看待生活事物的数学习惯。

2.增强情境生活性

生活中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例不胜枚举,超市购物、家庭收支、估算身高和长度等场景都涉及估算的应用。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活元素融入情境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情境问题展开探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小学生生活经验较为有限,教师创设的问题难度不宜过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给予必要的课堂指导,帮助学生突破认知思维局限性。

学习“平均数”这一数学概念时,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缺少认真审题意识,习惯直接按条件给出的数据做除法运算。教师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提出“某班级有男生21人,平均身高是1.43米,有女生25人,平均身高是1.45米,求全班學生平均身高为多少。”的问题,让学生估算全班学生平均身高的范围,让学生认识到全班平均身高在1.43~1.45米范围内,展开情境问题探讨,能够避免学生列出(1.43+1.45)÷(21+25)的错误算式,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数学意义。

二、注重分散渗透,总结估算方法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有关估算方法的教学素材,将估算教学渗透到各个章节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和形成估算方法,提高学生估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1.搭建估算渗透立足点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估算知识集中体现在代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在做好代数内容集中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将其渗透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类知识当中。这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资源分析能力,了解课时教学内容中,哪些知识可以与估算教学相配合,利用好教材内容的同时,适当拓展和延伸,将与之匹配的图片、教具等资源引入课堂当中,创造估算教学立足点,丰富学生估算方法建构的感性认知素材。

例如,在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出示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列式解答,而是让学生观察图形中的已知数据,对图形面积、体积或容积进行估算,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再列出对应算式,进行精确计算;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教师在统计某一研究对象具体数据前,引导学生估计数学事物数量多少,再进行统计。在多种数学知识分类渗透中,不断强化学生估算意识,锤炼学生估算技巧,提高学生估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探寻估算方法生长点

估算并不是漫无目标的随意猜想,对于结果的大致估计需要一定估算策略的支撑。实际教学中,学生运用估算时常常会出现先算后估、为估而估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估算应用意识不强,没有行之有效的估算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技巧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对估算概念的深入解析或具体范例的示范讲解,向学生传授一些实用且有效的估算方法,为学生建立估算方法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教学计数单位、计量单位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连串的问题链,渗透单位估算法。例如,在学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后,教师展示问题:一个学习小组有4()人、一个班级有5()人、一个年级有6()人、一个学校有3()人;再如,教学了米和厘米的计量单位后,让学生对桌椅、黑板、教室、楼层建筑的长度或高度进行估算。在问题的引导下,促使学生掌握单位估算法的一般思路,深化学生课堂知识的理解。

三、鼓励差异发展,提升估算能力

估算教学设计落实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数学基础、学习能力、认知经验等个体差异性,设计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每位学生的估算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1.估算教学策略多元化

小学生身心发展有其独特的客观规律,个体间差异性使得学生在面对同一数学知识时,会形成不同角度的认识。特别是估算学习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可能得出多样化的估算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处理方式,而应正确认识学生的客观差异性,分析学生的估算思路,进行个性化教学指导,提倡估算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得到自然生长。

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采取问题情境形式展开教学:周末时,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园体验“恐龙峡谷”项目,这个游乐项目成人票价是48元,儿童票价是28元,5人以上团体票价是30元。组织学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方案才能最省钱?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小组成员交换意见,通过估算认识到不同购票方案花费的差异,巧妙地提出了与其他游客组成5人以上团体购票的方案,增强了学生的估算应用意识,使学生的思维认知上升到新的层次。

2.估算习题设计分层化

估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能力的训练和提升,离不开必要的习题巩固。教师除了利用好教材内的习题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自主编创一些具备典型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通过变式训练、一题多解等形式,对习题训练进行分层处理,适应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性,提高习题巩固训练效果,推动学生估算能力的稳步提升。

设计“小数除法”巩固习题时,教师以由易到难问题组的形式进行呈现。①指出下面哪些算式的商小于1:4.6÷3、6.84÷7、1.1÷11、23.48÷32;②下列算式商最大的为()A.64÷16,B.64÷0.16, C.6.4÷16;③甲、乙两个修路队,甲队9天可修路10.35km,乙队8天可修路6.48km,先说说甲、乙两队哪队修路效率更高,再计算验证。通过层次化问题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巩固,有利于全体学生估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是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除了以上论述的几类教学方法外,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努力发掘更多估算教学的着力点,在持之以恒的课堂渗透下,让学生充分感受估算方法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将其内化到数学认知体系当中,主动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估算教学的学以致用,使学生估算意识、估算方法、估算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張锐.不容忽视的“估算”教学 ——探析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9(5).

[2]赵淑霞.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教学模式及意义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21).

[3]单婷婷.基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内涵与实施方法分析[J].好家长,2019(13).

猜你喜欢

估算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初探
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