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地区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脱贫致富对策建议

2020-07-27王强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脱贫致富相对贫困精准扶贫

王强

摘要:目前全国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但贫困地区依旧存在,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山东一些农村地区贫困问题也出现新的特点。该文结合现阶段山东省部分农村存在的贫困问题特征,找到贫困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提出要优化生产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群众在扶贫工作中的参与性,建设基层干部队伍,提升贫困人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脱贫致富。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相对贫困;返贫;生产结构

王 强. 山东地区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脱贫致富对策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4):5+7.

精准扶贫指有针对性、准确性的开展扶贫工作,不应搞平均主义,要重点帮扶特困地区的家庭及特困群体,有效准确地落实扶贫工作。山东省响应党中央号召,结合部分农村地区贫困特点,准确、有效、合理地开展扶贫工作,努力挖掘、整合社会各领域力量和资源,有针对性地落實精准扶贫工作,努力建设美丽新山东,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

一、山东省部分农村贫困特征

改革开放后,山东省在脱贫扶贫工作中真抓实干,努力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随着扶贫形势的变化,山东部分农村贫困问题呈现出新特征。

1、贫困程度较深

扶贫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随着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不断优化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贫困地区村民人均收入明显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消费支出,优化了地区的基础设施。但受到历史发展演进、地理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还存在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较多等问题,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山东一些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这将制约这些地区的发展,也会对山东整体发展造成影响。

2、贫困人口呈现“插花式”分布

山东部分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分布逐渐集中到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的边远地区、高山区以及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在全部人口数量中,贫困人口集中的情况有着较大占比;而从全省的角度来看,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出“插花式”,主要的分布特征是分布范围不集中、分散成点状、贫困成因较为复杂、存在隐蔽性、难以消除贫困状况等。通过阶段不同、程度不同的扶贫开发工作,部分贫困人口从区域性分布转化为点状分布,呈零星状分散[1]。

3、相对贫困问题突出

绝对贫困为生存贫困,指的是贫困人员无法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生活保障及生存要求。结合贫困监测资料可知,山东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农村地区绝对贫困趋于缓解。但日益凸显相对贫困问题,从农民收入不均衡情况来看,尽管能够在基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的问题,但还有一些人收入比社会最低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收入存在明显差距,即为相对贫困。现阶段山东扶贫的主要对象是农村相对贫困的贫困人口。

4、返贫问题普遍

返贫指的是受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产业格局调整、外部市场变化、升学、患病等因素影响,在贫困标准线上或原有脱贫人口因收入低又回到贫困队伍中,成为贫困人口。返贫问题的普遍性暴露出贫困人口对外来风险抵御的能力弱,现阶段山东部分农村地区人口处于脱贫和返贫不稳定状态,返贫给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在返贫总人口中因患病及自然灾害影响的返贫人口比例较大,这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山东贫困出现新特点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山东脱贫工作获得良好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绝对贫困问题。现阶段农村贫困问题呈现出新的特征,找出贫困形成原因可深刻认识到脱贫工作面临的难点,从而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1、生产结构单一

山东部分贫困农村地区存在着生产结构单一的情况。农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种植业,且主要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种植较少。农业生产是部分农村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生产结构单一难以提升农民种植的经济效益,贫困农户生活质量差,没有良好的抵抗风险能力。生产结构单一,使得山东部分农村地区发展落后,加重了贫困情况。

2、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

山东部分农村地区集聚了很多贫困人口,主要是因为这些人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较为保守。在山东一些贫困农村地区,依旧有一些农民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中。除此之外,部分贫困农村地区教学水平较低,师资较为薄弱,加上家庭经济负担重,使得部分人口接受教育少,文化水平低。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比发达地区落后,尤其是贫困地区,因为教育事业落后,使得贫困人口素质不高,掌握的技术、文化及知识有限,难以提升自身的脱贫能力[2]。

3、扶贫政策没有完全落实,群众参与度低

针对贫困农村地区开展扶贫工作时,会出现投入资金分散、政策合力不足、难以精准发力等情况。为改变贫困农村地区的状态,应将这些地区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除此之外,山东扶贫任务较为繁重,群众没有积极参与将对贫困农村人口脱贫致富产生严重影响。

三、精准扶贫下山东农村脱贫致富的对策

1、优化生产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山东贫困农村地区资金来源渠道少,主要是粮食种植。为了完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可改造低产田,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种植更多的经济作物。贫困地区人民要解放思想,使用先进技术,合理科学的安排农作物种植,使产业转移升级。此外,可改造贫困农村农户的房屋,在贫困农村地区建设医疗卫生、公路、学校及通讯等基本设施,加强贫困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群众在扶贫工作中的参与性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依靠群众的力量,坚持以人为本,使群众科学地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在落实扶贫工作时,政府应为贫困人民创造一定的参与机会,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参加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人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贫困人口在扶贫工作中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部门的扶贫工作要深入开展,引导贫困人口构建经济协作组织,和非贫困地区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开展一些帮扶协作,例如社会捐助及项目协作等。对社会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扶贫主力拓宽,发挥社会各方力量,进行不同方式、不同特点的精准扶贫工作。

3、建设基层干部队伍,提升贫困人民文化素质

与贫困人民频繁接触的是农村基层的干部,基层干部队伍可直接落实扶贫政策以及规划扶贫资金的应用。应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实践锻炼及理论培训,优化工作作风,将精准扶贫作为导向,将帮扶措施与帮扶计划落实到每一户贫困家庭,准确落实帮扶资金任务及项目。要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能力,及时援助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的贫困人口,对贫困户给予及时有效的救助。基层干部应积极联系贫困人口,到贫困地区走访调查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对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落实精细化管理。除此之外,很多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低,没有很强的脱贫能力。应重视提升这一部分群体的素质,使其学习专业技术,增加文化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鼓励贫困人口通过多种途径创业及就业。

四、结语

为有效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山东采取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贫困人民文化素质、增加农民参与度等扶贫对策,以此缩小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在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改变部分贫困农村地区的现状,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佳蔓. 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村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专题研究[J]. 中国商论,2019(02):206-207.

[2] 吴明芮. 黑龙江省林口县精准扶贫问题研究[D]. 吉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脱贫致富相对贫困精准扶贫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的指导意义
精准扶贫关键是要选准派强第一书记
关于河南省产业扶贫法律问题的研究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老少边穷地区干部面临多重现实发展困境
改革以来中国贫困指数的测度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