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对策研究

2020-07-23吴丛生

求知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众所周知,浓厚的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科的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0-0048-02

引 言

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的抽象性造成数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抗拒心理,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分析当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情况,制订适合的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数学学科由于对学生的逻辑和运算能力要求较多,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或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日渐下降,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和厌烦心理[1]。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当前小学生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的原因

1.教师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数学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学生的考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将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看得非常重要,认为成绩是衡量一位学生数学能力高低的唯一评判标准[2]。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些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分析、讲解数学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向,对数学理论知识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致使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其中的运算奥秘,降低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教师对课堂内容设计不合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与课堂的有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内在联系,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学活动和教学案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让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复杂、枯燥,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3]。

3.教师缺乏创新理念

小学生年龄较小,天生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越是新颖的事物越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陈旧,创新意识较为薄弱,主要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会采用新兴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对数学存有抵触心理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于启蒙阶段,刚刚开始进行系统性学习,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理论性较强,抽象的数学推理过程有时比較难以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高,自信心低,经常会产生挫败感,导致学习兴趣日渐降低,甚至对数学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4]。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对策

1.以兴趣为导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各有不同,数学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对于学生的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个体差异表现明显。为了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营造有趣、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专注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导向,用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对学生存有任何偏见[5]。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和责骂,而应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活动引入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2.趣味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6]。

教师可以亲自演示或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与本节课教学主题相关的图形或物品,在上课时让学生在讲台上为其他学生演示这些物品的对称轴在哪里;或让学生画出身边熟悉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鼓励学生,及时予以学生肯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求越来越明确。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改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详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个性化教育,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对于家庭条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在与学生的谈话中积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在提问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发表想法和见解,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7]。

4.将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数学课堂的枯燥、乏味是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由于实际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紧密,学生理解数学原理的难度较大。数学起源于生活并将回归于生活,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积极回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有什么特点”;然后,鼓励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属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在图纸上绘画出来,让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要做成梯形?做成梯形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5.学以致用,增加数学应用实践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学生灌输“学以致用”的观念,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8]。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拟统计主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在班级、学校、家庭或小区内进行统计,将统计数据用统计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6.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有效调节学生兴趣状态

单一的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多样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发展[9]。例如,当学生遇到学习困境,情绪低落,无法认真听讲时,教师不应在课堂上点名批评学生,应与学生进行私下面谈或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结    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教师应重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向作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10]。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对数学的实践和应用、引入多元化評价机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刘建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学周刊,2020(15):95-96.

任丽荣.浅谈调动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兴趣的方法[J].中国新通信,2020,22(07):212.

潘智.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83.

薛香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解析[J].学周刊,2020(10):103-104.

王兆喜.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J].学周刊,2020(21):21-22.

梁锡梅.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发展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0(21):31-32.

薛洁.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学周刊,2020(21):33-34.

李建润.浅谈小数数学趣味教学[J].学周刊,2020(21):37-38.

魏雪瑞.谈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0(21):105-106.

范香花.谈兴趣驱动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20(21):119-120.

作者简介:吴丛生(1972.7—),男,福建清流人,中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