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

2020-07-23都温中

求知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少先队共青团中小学

摘 要:本文从开展的必要性、实施原则、实施路径、关鍵衔接、组织保障等方面分析了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的策略,重点探讨了实施青少年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要做好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科技创新、骨干培养和主题活动五个“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分层思想政治引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0-0004-02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共青团的政治责任。为党育人、立德树人,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领是共青团、少先队的基本要义。构建青少年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模式,其核心是一体化,关键在分层,通过构筑系统的思想建设工程,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同时有力推动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改革,实现团队协同发展。

一、开展团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少年工作,尤其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引导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使命。面对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的全新环境,实施团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凝聚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是时代课题,也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的一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1]。

从培养对象的维度看,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黄金时期。6~18岁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处于基础教育阶段,都会经历从少先队到共青团的组织生活。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要建立在情感认同、理论认知、意志执守的基础之上。因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大、要求高,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单凭枯燥的知识灌输和浅层的情感鼓动,而是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所处教育阶段的差异性、身心发展需求的多样性,把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规律性,通过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增强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培养内容的维度看,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注重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从理论源头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因此,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的内容设置,既有理论思想的滋养涵育,也有红色人物的激励熏陶;既加强集体仪式教育,也加强个人思想指导;既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注重生涯教育和人生规划。这一培养模式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有裨益[2]。

从培养主体的维度看,团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从少先队员到共青团员,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青少年对应的学习重点、主题活动和培养方式,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培养主体。通过界定不同培养主体的职责,厘清不同培养主体的工作着力点和方向,做到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从而充分发挥各学段培养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提升育人效果。

二、科学设置符合实际的团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内容

1.基本原则

坚持分层原则,针对青少年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科学设置不同的思想政治引领内容。

坚持一体化原则,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形成体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思想政治引领模式。

体现关键衔接原则,注重团队衔接和党团衔接,做到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无盲区、无死角。

体现尊重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的原则,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创新手段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引领,确保育人效果。

2.实施策略

实施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核心在于做好五个“一体化”。

(1)仪式教育一体化。仪式教育是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形式和环节,教师要努力寻找中小学仪式教育中的共同因素,突出仪式整体性,优化仪式流程,实现仪式教育的一体化。教师通过对仪式教育的集中设计,让学生从小开始接受仪式教育,在有形的仪式中推动各阶段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衔接。

(2)实践教育一体化。实践教育是检验思想政治引领成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积极开展一体化的实践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多角度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对个人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汇聚正能量,筑牢鸿鹄志。少先队要注重把握思想意识教育与体验教育、成长教育的结合,中学共青团要注重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实践教育的结合。

(3)科技创新一体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素质大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等,都是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活动,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一致性,学校应把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类活动项目统筹起来,并做好对中小学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

(4)骨干培养一体化。统筹考虑小学、初中、高中各个时期的骨干培养计划,将骨干培养一体化的思路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少先队、共青团组织架构建设,优化育人载体,充分发挥优秀少先队员、少先队干部,中学优秀团员、团干,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学生志愿者协会干部等骨干作用,实现学生骨干成才的不间断、连续性和一体化培养。

(5)主题活动一体化。统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围绕政治启蒙、价值观塑造、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将“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实践活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主题教育活动、“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十四岁集体生日暨离队入团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各学段少先队、共青团主题活动的整体设计之中,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

3.关键衔接

团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的重点是党、团、队的衔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团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第一,做好团队衔接。依托中学生团校,对初中少先队组织推优确定的入团积极分子进行不少于8课时的团前教育和志愿服务、劳动教育,规范开展离队入团仪式、十四岁集体生日等。坚持中学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加强班团一体化建设,落实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或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的工作机制。第二,做好党团衔接。充分发挥团组织推优入党的作用,坚持学生入党必须经过团组织推荐,实现入党关口的党团衔接;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学校党建的总体工作安排,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在高中阶段,要突出青年教师党员指导团支部工作,遴选优秀学生团员、团干参加学校青年党校学习,为他们到高校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党团的有效衔接[3]。

三、夯实组织基础,确保团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效果

确保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的效果,必须夯实组织基础,发挥组织优势,加强组织建设,充分激发学校党政部门、团队组织和广大师生的力量,按照团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引领的思路,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中学共青团组织应该把提升先进性作为工作重点,夯实团组织建设的源头基础。第一,要做好衔接,完善团队一体化工作机制,落实“全团带队”要求,履行初中团委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初中团委书记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第二,从严组织程序,严把团员“入口关”。明确团员发展标准,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学业成绩、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把思想政治表现和模范作用发挥作为发展团员的主要依据,从优选拔中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提高团员发展质量。第三,要规范入团程序,强化入团仪式教育,增强中学生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强化团员意识教育。第四,要明确初中阶段团队工作的重点,初中少先队以团前教育、推优入团为重点,团组织以团员发展、团员意识教育为重点。第五,要全面开展团内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通过“举团旗、唱团歌、戴团徽、学团史、过团日”等仪式教育,加强团员的主体意识,不断激发团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少先队组织应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主责主业,以加强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为重点,建立健全少先队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建立少先队员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第一,通过规范制度安排,积极正向引导少年儿童,增强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第二,要建立学校少工委组织,坚持召开少先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少先队大队委,规范少先队的中小队干部的产生和任職程序,倡导少先队自我管理,加强活动设计、创新活动载体,大力推进少先队组织规范化建设;第三,强调过程育人、阶梯成长,以“红领巾奖章”为载体,把握好队前预备、队中教育、离队输送三个关键阶段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行思想政治引领。

结   语

青少年之于人生,如初春斑斓;青少年之于国家,如朝阳蓬勃。中小学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应抓住时代机遇,担当责任使命,充分发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独特组织优势,实施团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教育,构建分层分类、序列明晰、系统科学的教育引导机制,系统科学地推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工作。

[参考文献]

关于印发《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共青团中央,2016-11-14

任飞.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思想的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02):48-50

华莉莉.群团改革背景下中学共青团组织先进性的调查与思考——以上海市为例[J].党史博采,2017(04):48-5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2019年度课题“共青团活动融入寄宿制学校校本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19-HJYY-3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都温中(1981.6—),男,河南新乡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管理、党团工作。

猜你喜欢

少先队共青团中小学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少先队助力“双减”,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如何“双加”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加入少先队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国际青年节少先队总检阅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共青团要成为“青年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