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纸媒材创意造型能力的探究

2020-07-23章江霞

求知导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废物利用小学美术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地将纸媒材造型界定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这一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课程内容涵盖面最广、分量最重的部分,而纸媒材造型又是该领域的重中之重。在培养小学生纸媒材创意造型能力的探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纸媒材的重要性和现状;其次要知道什么是创意造型能力,以及采用何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创意作品。

关键词:纸媒材;废物利用;创意造型;小学美术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88-02

引 言

纸媒材造型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自我国西汉时期发明纸以来,纸媒材造型就伴随人类文明的脚步诞生了。唐朝时,折纸艺术承载着人民的美好寓意传播到世界各国。公元8世纪,欧洲人第一次学到了折纸,并把折纸与教育结合起来,这种做法后来被推广到全世界。20世纪是现代折纸快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折纸大师,如日本的吉泽章在1950年前后创作了大量充满艺术魅力与创新精神的折纸作品。目前,日本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必修的折纸课程,韩国在教育内容中也安排了剪纸、折纸相关的课程,我国教育界历来将剪纸、折纸、撕纸等纸媒材造型列入美术教育范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地将纸媒材造型界定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而且纸媒材造型的教学内容从低年级一直延续到高年级。

例如,一年级“多彩的拉花”一课,就是利用一张平面的纸,通过折、剪技法的学习,完成多种拉花的方法,从而达到装饰环境的作用。再如,五年级的“提线纸偶”一课,所需主要材料就是硬纸壳和卡纸之类的纸媒材,通过改变纸的空间造型,然后连接纸偶各部位,制成有立体感的民间艺术——提线纸偶。每个年级的课程都安排了纸媒材造型内容,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纸媒材创意造型能力。

一、纸质媒材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造型能力是小学阶段美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利用各种媒材通过想象、创造等方式,进行的造型表现活动。创意能力是指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前提下,创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一种对知识经验在不同层面的运用[1]。因为纸媒材具有简便性、可塑性、可操作性和可构成的特点,所以纸媒材的设计和制作备受学生喜爱。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造型能力,结合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纸媒材的兴趣,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纸媒材造型活动,尤其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与表现。

随着纸媒材品种的日益丰富,如衍纸、纸绳这些新型材料的出现,相应的纸质工艺品也应运而生。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除了新型的纸媒材,我们身边一些常见的纸质废旧物也是非常丰富的,学生可以通过大胆想象,创造一些特殊的造型,使废旧物可以再利用,这个过程就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手工制作仅靠個人完成,通常会有较大的困难。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时他们的创意非常好,也有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是个人执行起来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在学习完“创意的小包包”一课后,学生对包的外形有很多种设计方法,但是怎样把包的两面组合在一起?怎样让这个包更有立体感?包的手柄怎么安上去?怎样缝制包边?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如果单独操作,可能无法完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探究。小组成员不仅可以交换彼此意见,集思广益,还可以在实际中取其特长,分工合作。因此,合作不仅是动手制作的合作,更是创意的融合。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使他们体会到亲自动手并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纸质媒材课程教学设计的多样化

手工制作第一需要创意和设计,有了好的创意和设计,然后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手工制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作品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上体现出来。手工制作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设计目的,制作出能够体现主题的作品,作品的形式和风格可以是多种多样的[2]。比如,以废旧纸媒材为主题的手工制作,给了学生比较大的思考、探索空间。学生收集了纸杯、纸盘、纸箱、纸盒等废旧物品。有了这些纸媒材,我们能够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废旧物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对于同一种材料,不同年级的学生选取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他们制作出来的作品也迥然不同。教师向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分别提出:“怎样利用纸箱制作出精美的作品?”带着这样的问题,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始收集资料,并尝试创作。学生边实践边思考,在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自己所想和实际不符时,就要以实际为基础,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而且教师要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比如,在选择纸箱做绘画材料时,因为纸箱有一定的厚度和纹理,学生想到了刻刀,但使用刻刀有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合所有年级的学生。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利用纸箱厚重、面积大的特征,可以把纸箱和衍纸结合起来,利用纸箱的厚重、大面积做画面的背景,衍纸的灵巧做画面主题的内容来进行创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纸箱有一定的厚度和层次,各个层次又有规则的纹理,可以从突出纸箱本身纹理的角度出发来探究制作作品的方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找到了创作方向,有的学生以纸箱本身的颜色作为底色,根据自己的喜好直接在纸箱上画出具体内容,用纯粹的线描或涂上颜色的方法完成主体部分,然后把主体以外的部分撕下一层,漏出一条条凹槽,起到装饰作用,整个画面平面和纹理相结合,变化中和谐统一、特色分明,每一幅都是精美的作品。

其次,对于不同的材料,根据其材质,可以探究不同的新意。例如,在教学“我是小小设计师——服饰设计”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不同的纸。课堂上,学生的课桌上出现了报纸、广告纸、卡纸、衍纸、皱纹纸、蜡纸、纸绳、瓦楞纸、海绵纸等,应有尽有。材料有了,怎样利用材料的特性设计服饰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开始分组探究:卡纸硬度大、皱纹纸比较软、报纸介于两者之间、蜡纸光泽度好、纸绳细而长,纸质的肌理与纸的软硬、厚薄、粗细、光滑度各不相同。了解各种纸的特征后,学生开始思考这些纸适合用在什么样的服饰设计中。比如,材质比较硬的卡纸适合装饰男士的服饰或者女孩蓬蓬裙的底衬;大红色、柔软的皱纹纸可以用在女性服饰上,结合色彩特征,比较适合制作女性服饰——旗袍;广告纸硬度大、质感强,可以体现现代服饰的质感……学生集思广益,将多种材质相互结合,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服饰。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通过收集材料、研究材料特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各种问题,充分激发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挖掘了潜能,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基本构想。学生形成构想和结合观察的过程就是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就感,大大增加探究的乐趣。此外,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沟通和交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体会到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解决问题的快乐,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结 语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小学階段,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最丰富的时期。教师应当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小学生纸媒材创意造型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找到他们的发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还可以将纸媒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学习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制作手工的乐趣,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多彩,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总而言之,纸媒材创意活动并不是单一技能技巧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它是一种能力、一种结构、一种把握世界的方法、一种审美和心理结构的塑造。教师在对纸媒材创意造型实践教学的探究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不仅要让学生积累美术专业知识,还要增强学生运用美术的意识,同时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李倩.美术手工课教学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07):224.

何明夏.纸语——立体构成教学中纸材的语境实践[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07):162-164.

作者简介:章江霞(1983.3—),女,安徽枞阳人,二级教师,“一张奇特的脸”获第五届“铜官杯”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百变团花”获铜陵市第八届小学美术现场课比赛一等奖,“变垃圾为宝”被评为教育部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

猜你喜欢

废物利用小学美术
狗毛废物利用
纸筒制作立体雪花
废物利用
废物利用制彩虹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