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0-07-23徐慧萍

求知导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导向文化

徐慧萍

摘 要:以解决问题为宗旨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寻访“老”文化系列课程,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路径、课程保障四个方面,探索了基于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之路,旨在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课程化。

关键词:问题导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寻访“老”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04-02

引 言

自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初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起,近20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状态依然不容乐观,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束缚了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如课程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课程实施浅表化,未能有效实施;课程评价随意化,没有系统的评价标准等。

近年来,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这些活动拉近了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大杂烩式”地全盘呈现,“走过场式”地看看戏、听听讲座,甚至有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看似热闹的活动背后,实则反映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的强烈诉求。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导向,我们开发了寻访“老”文化系列课程,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与改进,具体内容如下。

一、寻访“老”文化课程的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灵魂,也是课程实施质量的評价依据。2017年9月,教育部新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根据纲要精神及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维度制定了寻访“老”文化的总体目标,包括集体意识、公共意识、家国情怀、国际理解的价值体认目标;自立精神、自理能力、服务意识的责任担当目标;勇于探究、善于思考、乐于实践、学会合作的问题解决目标;创新意识、技术运用、审美情趣、科学素养的创意物化目标[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分学段有序推进,同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要基于学生的年龄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有序开展。因此,我们又将课程目标进行了分解和细化,分解细化后的目标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化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系统地分析了学生整体的培养目标、课程总目标、模块总目标、年级目标、主题目标等之间的联系,在突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总目标导向下,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四个维度建构立体化、进阶式与螺旋上升式的整体目标体系。对于如问题解决目标中的乐于实践目标,我们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确立:一、二年级的学生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寻访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生活体验;三、四年级的学生要能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乐于根据需要收集研究信息,认真严谨地对待寻访活动;五、六年级的学生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实践中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比较全面地收集信息,认真严谨地对待寻访活动。

2.具体化

结合寻访“老”文化课程的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又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的目标要求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小学阶段的目标进行二度开发,分年级、分模块、分主题地研制了课程目标,把“普遍取向”的课程目标变成“行为取向”“表现取向”和“生成取向”的课程目标,并明确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的具体目标,以及达成的程度。

以“寻访老字号”模块中的“寻访震远同”主题为例,该主题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五个活动环节。活动实施到第五个“拓展与创新”的环节时,我们安排了“老字号店铺设计与模型制作”的STEAM课。将该环节的教学目标又设定为以下几点。科学(S):掌握使模型结构稳定的方法并能应用于模型中;能搭建简单电路。技术(T):根据组间汇报和建议,具有二次修改设计的能力;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完成店铺模型的制作。工程(E):能够按照设计图纸完成店铺模型的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针对遇到的问题调整改进;能够在制作完成后感知结构稳定方法在模型中的效果。艺术(A):在模型中能体现震远同的特色元素;模型中的色彩搭配要合理。数学(M):能通过数学的比例尺缩放,计算模型尺寸;能优化电路线路布局。

3.层次化

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线,我们根据年级的不同,遵循横向统合、纵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使目标既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性与层次性,又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横向统合性。横向互联是同年级不同模块目标的互联,这种横向互联,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其的要求基本一致;而纵向互联则是各年级同模块目标的互联,具有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的特点。

二、寻访“老”文化课程的内容设计

优秀传统文化范畴很广,我们从艺术、习俗、建筑、技艺等角度切入,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构建了寻访老字号、老手艺、老物件、老艺术、老习俗、老游戏、老建筑、老遗迹八个模块的课程体系。而对于不同模块的课程内容开发,可以从不同维度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1.同模块分类别

我们通过对同模块下分类别内容的开发,进行了横向的探索延伸,拉伸了这一模块下学生认识的宽度,同时让学生形成系统分类的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去探索更多同模块下分类别的不同内容。

2.同模块同维度

我们通过对同模块同维度的课程设计,在纵向上挖掘了这一模块内容的深度,让学生在同模块相似主题的学习中,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新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在课程结束后,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探究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导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