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0-07-23宋吉东

求知导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学生在此阶段接受的教育将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向着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成长。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入手,探讨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56-02

引 言

时代的进步使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关注他们的思想、人生观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较好的引导,他们才能更加积极、阳光地成长,从而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个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也需要克服较多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研究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并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陈旧,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很多教师虽然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好的工作态度,但缺乏合适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时,有的教师由于缺乏高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课堂变得乏味无趣,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并不成熟,学习上也会有较多的问题。教师如果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偏向于讲授式教学,将不利于学生理解。同时,道德与法治知识过于抽象,很多学生都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虽然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但是当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降低,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小学生,一旦他们产生了排斥心理,未来较长的时间内都无法较好地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而影响他们的个人成长[1]。

2.学生学缺乏习主动性

除了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陈旧外,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有的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认为学生缺乏道德与法治知识,所以在课堂上以自己的讲解为主。这样的观念也会限制教师的思维,使教师将自己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中心,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在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不仅会缺乏自我思考,学习效率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师生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无法构建和谐、活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即使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不愿意提出。因此,教师会感觉自己在唱“独角戏”,而学生也会感到身心疲惫。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1.加强思想观念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阻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而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较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方面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提高,还需要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不仅会影响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还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產生较大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对他们自身的行为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如果学生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他们就很难实现较好的全面发展。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法律能够有效保障社会秩序性,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行为并不是人们知法犯法,而是违法人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也没有形成法律观念。为了更好地普及法律知识,教师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加强对学生法律观念的培养,既要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也要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进而使学生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成为思想和情感都健康发展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小学生会接触一些与法律有关的事件,因而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让学生主导课堂,设计合理的互动教学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加强师生和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设置法律知识问答小课堂,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一些法律知识的疑惑,然后通过教师解答的方式来普及法律知识。在问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两种回答方式:从法律层面上看,这件事应该怎样做;从情感道德层面上看,这件事又该怎样做。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点,其思想道德水平也会得到提升。此外,小学生也会被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并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喜欢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能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学生共同发展。

2.实践与理论结合,让学生学会从点滴做起

教师不仅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还要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要让学生学会从点滴做起[2]。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仅包括道德和法律层面的内容,也蕴含着一些人生小哲理,因而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更要学会在生活中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与长辈交流时应如何表现;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问题……道德与法治教育虽然很抽象,但教育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学生在生活中做好了点滴小事,能够促进自身思想道德观念的树立。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规范的言谈举止,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当学生们拥有了较好的习惯之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结合绘本、视频等方式加强学生理解

为了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应用绘本、视频等新颖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绘本和视频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比如,在教学基础的法律法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小视频,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而且这种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学生直接阅读书本的学习效果更好,同时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绘本、视频等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合热点新闻或事件开展情境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热点新闻或事件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既能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关注生活[3]。有的学生虽然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但是缺乏生活常识,也不关心日常生活,不能学以致用。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热点新闻或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好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问题。此外,学生也会从新闻事件中学习正面人物身上的美德,并避免自己出现与负面人物一样的行为。教师结合热点新闻或事件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也能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自如应对。

结 语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成绩优秀并不能证明其个人的优秀,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创新能力并能够均衡发展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能够较好实现个体价值的优秀人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还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4]。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他们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崔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20(07):187.

杨桂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06):44.

詹兴全,吴建玲.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浅谈[J].基础教育参考,2019(24):69-70.

李兆成.浅析当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名师在线,2019(32):43-44.

作者簡介:宋吉东(1964.4—),男,山东平度人,专科学历,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