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通用素养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实施路径及启示

2020-07-23韩改玲朱春山崔洁朱美珍

体育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澳大利亚课程标准学科

韩改玲 朱春山 崔洁 朱美珍

摘      要:通过对《澳大利亚课程:健康与体育课程(F-10)8.2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8.2版》)解读,发现澳大利亚通用素养之所以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得到有效落实,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1)通用素养横贯健康与体育课程及其他学科领域;(2)拓宽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培育场域;(3)重视信息素养培育和健康与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4)设置具体的评价标準和可操作性表现样例。得出启示:(1)颁布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的国家课程标准,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创设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协同育人环境,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目标;(3)将课程思政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形成体育运动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4)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情境的体育活动,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课程;通用素养;核心素养;健康与体育;澳大利亚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0)04-0111-06

The paths of implementation of Australian general capacities in the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inspirations therefrom

HAN Gai-ling1,ZHU Chun-shan2,CUI Jie1,ZHU Mei-zhen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aozuo Teachers College,Jiaozuo 545000,China)

Abstract:By 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 Australian Curriculum: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F-10) Version 8.2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CHPE),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reason for Australian general capabilities being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in the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that they are realiz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paths: 1) implement the general capacities throughout the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other disciplinary areas; 2) expand the cultivation field that bases mainly on school education; 3) value the fusion of information capacity cultiv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4) establish specific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operable performance examples. The authors derived the following inspirations: 1) issue n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s that base on key competencies for student development as the basis; realize studen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 2) create a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integrated synergic student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objectives of all directional and full process student cultivation; 3) implant curriculum ideology in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form a linkage mechanism of student cultivation under the synergy between spor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4) create sports activities in various scenarios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Key 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general capabilities;key competencies;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Australia

澳大利亚“通用素养”(General Capabilities)是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所提出,强调澳大利亚公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具有的核心能力,代表社会所有公民必须具备的基础、必要、重要的统整能力,包括读写(literacy)、计算(numeracy)、信息和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个人与社会(personal and social capability)、道德理解(ethical understanding)、跨文化理解(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等7种能力[1]。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标准要求通用素养贯通每个学科,由多门学科课程协同设置通用素养的内容,形成跨学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全科育人实施路径[2]。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通用素养的落实采用两种途径,理论层面强调通用素养对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引领,从整体上规范健康与体育课程发展;实践层面将通用素养各维度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体现健康与体育课程中对7大通用素养的基本要求。我国于2016年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随后各学科课程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本学科特征,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以体育与健康学科特征为逻辑起点的学科核心素养更侧重于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呈现“学科中心论”的现象,对于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论述停留在理论层面,在课程实践中不够具体和细化[3],不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综合培育。因此,借鉴澳大利亚通用素养在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实施路径,旨在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1  澳大利亚通用素养提出的背景

澳大利亚是较早研究和界定“通用素养”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为改善中学教育与后续教育及就业之间的衔接关系,提升中小学学生在人际交往、语文及数学方面的素养,澳大利亚提出“一般能力”这一概念[4]。20世纪90年代,为提高员工的职业发展能力,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澳大利亚着手在企业内部进行通用素养的研究,并界定企业员工“核心能力”的基本范畴,随后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开始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澳大利亚在《21世纪国家学校教育目标》中,从8个方面对学生基本能力的结构进行了阐述,强调21世纪学习者应具有的通用必备能力。2008年12月澳大利亚部长委员会(The Ministerial Council)正式签署《墨尔本宣言》[5],确立澳大利亚两大教育目标,并以此为依据,为其21世纪学习者鉴别出10项基本技能。2010年澳大利亚国家课程又从这10项基本技能中选择7种学生必须获得的基本能力[6],界定为7大通用素养,并将通用素养整合进各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中,共同促进澳大利亚教育目标的实现。

2  通用素养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2.1  健康与体育课程在通用素养各维度中的价值排序

健康与体育课程作为澳大利亚基础教育阶段8大学科之一,是培养中小学生通识能力的重要学科,连同其他学科合力促进通用素养的落地。由于不同学科具有各自的学科特点,因此对通用素养各维度的贡献率也有所不同。健康与体育课程对通用素养7个维度的贡献率,依次是个人与社会、道德理解、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跨文化理解、计算、读写、信息和通讯技术。

澳大利亚健康与体育课程对“个人与社会”素养贡献最大,排在8大学科之首,突出健康与体育课程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和人际关系的多边性等特点[7],凸显健康与体育课程在发展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其次是对“道德理解”维度的贡献,排在第3位,体现健康与体育课程在日常情境和运动环境中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引领。对“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与“跨文化理解”两个维度,健康与体育课程均排在第4位,体现课程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机会与各种体验来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价值,同时彰显课程引领学生对不同文化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尊重的特点。在读写、计算、信息和通讯技术等素养维度,健康与体育课程的贡献率依次排在第6位、第6位和第7位。健康与体育课程在通用素养各维度中的价值排序,既凸显健康与体育学科在落实7大通用素养中的价值特色,又体现通用素养不是由某一门学科来完成的,需要各个学科有重点、分层次去落实。

2.2  通用素养各维度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健康与体育课程是依据《课程标准8.2版》而开展的[2]。课程标准中详细阐述了通用素养在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具体体现:(1)读写方面,通过介绍健康与体育活动中的特定术语,发展学生读写素养;(2)计算方面,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学习使用测量和计算来收集有关营养、健身、户外活动及各种技能的信息,并要求学生使用统计推理来解释和分析与健康、身体活动相关的信息,能对健康行为做出预测;(3)信息和通讯技术(ICT)方面,利用ICT作为交流、合作、寻求帮助、获取信息及分析健康和运动领域表现的关键工具,能安全有效的在线访问体育活动信息和服务条款,学会管理自己的健康;(4)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方面,通过回应各种健康与体育有关的问题来发展自己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学习如何批判性地评估与学习领域相关的证据以及广泛的媒体信息,创造性地生成和探索原始的替代方案,通過舞蹈编排、游戏创作和技术改进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5)个人与社会能力方面,理解并欣赏每个人的长处和能力,积极参加活动,培养个人社交技能,有效管理时间,学会平衡学校、家庭、工作和社会责任;(6)道德理解方面,考察不同环境下人际交往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培养日常情景和体育情景下的道德判断能力;(7)跨文化理解方面,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尊重个人、家庭和社会健康行为的不同思考方式,并学会分析不同社会和文化群体在社区健康问题、运动参与观念和身体活动选择中典型行为[8]

综上,健康与体育课程在落实通用素养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凸显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多维价值,强调健康与体育课程对7大通用素养的贡献;(2)体现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学科特色,强调课程对“个人与社会”“道德理解”“跨学科理解”的突出价值;(3)突出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实践取向”,不论是读写和计算素养,还是道德理解和跨文化素养,均要求与实践发生紧密联系,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4)要求课程要为所有学生服务,针对不同学生需求,编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凸显课程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3  通用素养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3.1  国家课程标准引领健康与体育课程发展

通用素养在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标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一,与课程愿景呼应,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彰显学生发展目标,指引健康与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9];第二,通用素养不指代具体学科知识或技能,具有普适性特点,符合基础教育阶段健康与体育教育的需要;第三,通用素养强调“人的整体发展”,通过健康与体育课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融入社会、就业需要、个人终身发展的素养,来应对当前和未来社会的挑战。

《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标准》不仅在结构上引领健康与体育学科内容的设置,还对健康与体育学科如何落实通用素养提出了要求。在结构上,采用“通用素养与各学科课程内容深度融合”的形式,旨在确保学习本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有效落实信息素养、道德理解、跨文化理解等素养的培养。在内容上,将各通用素養与健康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中要培养的素养进行标注(见表1),并进一步解释该内容可以发展通用素养的哪一种维度。

3.2  拓展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育场域,强调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协同育人

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要在校内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在复杂多变环境中自信、有效且恰当运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通用素养”[10]“教育者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个人和社交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实践并发展上述7种通用素养”[11]。为落实澳大利亚校内外协同发展学生通用素养这一理念,健康与体育课程也在积极拓展体育教育场域,早在2005年,澳大利亚政府就启动针对小学生的“积极的课后社区”体育计划(Active After-school Communities简称AASC),其成员不仅包括学校体育组织和俱乐部,还包括家庭活动组织和社区组织,要求学校、家庭、社区各方合力为小学生提供高质量、安全有趣的课后体育游戏[12]。此外,“课后社区计划”还在官网提供很多可以在家庭中玩耍的项目,借助网络将体育活动化整为零地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实现家校共育。由此可见,澳大利亚对通用素养的培养不仅仅通过学校教育,还拓展至家庭和社区,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培养路径来“使所有澳大利亚青少年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且富有创造力的个体以及积极明智的公民”。

3.3  重视信息素养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融合和运用

《墨尔本宣言》要求学生掌握与当前的学习或生活相关的ICT运用技能,成为创新型和多元化的技术使用者。ICT和健康与体育课程的融合具体体现在:(1)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设置ICT学习科目,将ICT 的思想和理念与体育课程学习结合起来,理解ICT使用的道德规范,正确评价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所要担负的职责[13]。(2)将ICT作为工具或方法融合于健康与体育课程教学领域,运用ICT进行健康与体育领域的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使用ICT的技能;(3)利用ICT创设生动、情境化体育活动,加深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感知和理解,促进学生对运动健康素养的深度学习;(4)基于ICT的课程学习方法促进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反思以及创造性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5)运用ICT进行面对面或远程交流,构建虚拟学习社区,通过共享、互动、参与协作活动来重构对运动知识的理解、参与活动经验的获得及思维的发展[14]

3.4  设置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可操作性的表现样例

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每种通用素养均对应着不同学习阶段要达到的标准,以及根据这些成就标准设置的不同程度表现样例,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直观的评价,同时又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在通用能力上的不足,予以反馈和帮助。例如,对于F5-6年级学生,在“运动与身体活动”中关于“个人与社会”素养评价的描述是:学生在6年级结束时,一是要了解身体活动发展和变化过程,能解释不同人群和不同区域对学生身份的影响;能认识到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并讨论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人与社会交往的;描述自己和他人对健康、体育活动、安全和幸福的贡献,并且能描述与健康相关主要特征,以及参与体育活动对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二是学生表现出公平竞争和合作能力;能够获取和解读健康信息,运用决策来增进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及幸福;能在组合和执行动作序列时应用动作元素。这种分维度分指标分水平的通用素养评价标准,不仅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清晰,也使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更具有可操作性。

除了设置具体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之外,澳大利亚课程还针对学生的成就标准设置表现样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并且将作业分为3个水平“高于满意程度”“满意”“低于满意程度”[15],对每一份样例进行详细的解释,指明什么样的作业是高于满意程度、什么样的作业达到满意程度、什么样的作业是低于满意程度,用评注阐明通用素养是如何在这些作业实例中得以体现。

4  启示

1)颁布国家课程标准,树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继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颁布以来,各学科核心素养也已确立,但如何通过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来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成为各学科课程实施过程的关键问题。就目前我国通过颁布和实施各学科课程标准来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这一模式来看,还未能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不利。借鉴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将通用素养或通用能力融入国家课程标准的做法,从国家层面颁布《中国国家课程标准》,把多门学科按照其学科性质划分为若干领域,强化综合育人,弱化单一学科倾向。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国家课程标准,从整体上对“培养什么樣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做出总体规划,统筹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构建跨学科共育模式。其次,国家课程标准应对基础教育每个学习领域做出具体要求,处理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各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基础上,既要关注体育与健康学科特色,又要建立对核心素养具有“特别支撑”的学科特色素养;既要构建与体育健康课程相关联的融合素养,又要培育本学科支持核心素养的学科联系素养,从而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联合的各学科素养层次结构,分层分阶段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6]

2)创设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协同育人路径,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目标。

目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主要以学校体育为教学场域,多服务于体育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需求存在差距[17],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较难实现。相关研究表明,丰富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和亲子体育游戏),会对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良好的合作交流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为有效、多途径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改变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主的教学场域,创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协同育人路径,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场域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参与、适应挑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首先,家庭作为学生校外活动重要场所,可以开展各种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体育活动,将体育融入生活[18],更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也可以通过参加或协助学校举办各种体育活动,了解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对孩子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影响,结合孩子个人情况调整家庭体育教育内容与方式,和学校体育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体育品德[19]。其次,社区作为新型的社会组织单元,也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场域。可以通过举办体育研习旅行活动,将学科知识与真实生活情境链接,培养学生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可以呼吁体育明星或教练员走进社区,进行体育文化宣传和健身指导,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此外,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户外探险活动[20],为学生提供在校外习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平台和机会,实现课内外、校内外共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3)将课程思政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形成体育运动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要点,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习成,更关注完整人格的形成,而作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职责于一体的“课程思政”,将各类课程思政元素和教化功能进行整合,有效促进“人的完整发展”。体育教学中,可以挖掘学科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中蕴含的历史、精神、品质等思政元素,实现课程知识内含的价值观与国家意识形态同频共振[21]。如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武术动作或技能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等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习武过程,达到习武养德,立德修身。体育与健康学科特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集中体现“课程思政”实施目的,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健身育人”的根本作用,形成体育运动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凸显体育与健康学科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独特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不仅要与学科课程内容相适应,而且要与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思想现状相适应[22],让思政元素能够反映不同教学对象思想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思想发展需求,增强体育“课程思政”的效果,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落地。

4)创设多种情境体育活动,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性说明核心素养的发展强调一种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需要学生在复杂的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因为知识一旦脱离生成或者应用学科知识的情境,知识本身的生命力以及整个学习活动都会变得枯燥与乏味。就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形成而言,也是通过创设和借助各种贴近生活的多元有效情境的体育活动,与他人展开对话与分享、合作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从学科知识内容、旨趣到学科能力和情感素养的转化[23]。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实物模拟、基于生活等形式来创设不同情境的体育活动。“角色扮演”情境活动可以让学生带着角色、渗入自己的情感真切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加深对运动项目的理解;实物模拟情境活动将体育场地、器材以及其他实物作为模拟情境的道具,来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学习参与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基于生活创设的情境活动可以将学生带到熟悉的情境中,学生模仿或直接参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践,通过合作解决复杂的真实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24]。不同情境下的体育活动,也带来课堂学习组织形式的创新,焕发体育的魅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25]

此外,利用智慧课堂、慕课、翻转课堂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借助图像、视频和AR体验展现或再现运动情境,使体育理论知识、各项目技战术呈现生动性、可视性、可体验性,创设或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形式,推行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反思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批判式思维以及与实践能力[26]

澳大利亚通用素养是基于全球对“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探索下提出的,强调澳大利亚公民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通用素养各维度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落实,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实施。理论上强调健康与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与通用素养各维度的对应,并设置相应的学业标准和表现样例来深化通用素养的落实;实践层面,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协同培育机制、开设综合课程以及创设各种情境下的体育活动来促使通用素养落地。我国虽已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但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相加并不等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包括一些独特的核心素养,而这些独特的核心素养不是每个具体学科所能呈现的。因此,借鉴澳大利亚通用素养对各学科的统领性及其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落地路径,实现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路径的一致性、独特性及统一性。

参考文献:

[1] Australian Curriculum[EB/OL]. [2019-11-01]. https//:www.

australian curriculum. general capabilities/overview/introduction edu.au/f-10-curriculum/.

[2] 刁玉翠,梦欣,党林秀,等. 澳大利亚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解读[J]. 体育学刊,2018,25(2):85-90.

[3] 邵朝友,韩文杰. 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辨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逻辑起点的考察[J]. 教育发展研究,2019,39(6):42-47.

[4] 杜文彬.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综合课程改革的动向与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11):65-72.

[5] 任建英,陶常娥. 澳大利亚(基础年级-10年级)课程文件的分析与启示[J]. 基础教育课程,2019(19):74-80.

[6] 李湘. 基于核心素养的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标准研究[J]. 教育教学研究,2017,31(8):79-86.

[7] 周登嵩. 学校体育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51-152.

[8] Australian Curriculum,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Tracked changes to F-10Australian curriculum[EB/OL]. [2019-10-01] http://www.acara. edu.

au/verve/_resources/.

[9] 刘新阳,裴新宁. 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 全球教育展望,2014(4):75-86.

[10] Australian Curriculum[EB/OL]. [2019-10-29].

http://www.acara.edu.au/verve/_resources.

[11] Australian Curriculum,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Tracked changes to F-10Australian curriculum[EB/OL]. [2019-10-20]. http://www.acara. edu. au/verve/_

resources/Changes_to_the_F-10_Australian_Curriculum.

[12] 杜海燕,魏娜. 澳大利亞课后活力社区活动与我国阳光体育运动比较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2(9):96-99.

[13] OYANAGI WAKIO. A Study Report on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 ICT in Australia[J]. Jap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6,40(3).

[14] 钱小龙,汪霞. 澳大利亚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13,42(7):85-94.

[15] 童莉,LAI Mun Yee. 澳大利亚数学课程中七大通用能力的分析及启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J]. 数学教育学报,2017,26(8) :44-51.

[16] 张良. 核心素养的生成:以知识观重建为路径[J].教育研究,2019,40(9):65-70.

[17] 于素梅.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与多元途径[J]. 体育学刊,2017,24(5):16-19.

[18] 任海. 身体素养:一个统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J]. 体育科学,2018,38(3):3-11.

[19] 陈凯,丁小婷. 新西兰课程中的核心素养解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2):42-57+66.

[20] 王俊民. 新西兰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变革:课程构建、实施路径与挑战[J]. 外国教育研究,2017,44(6):118-128.

[21] 关铁强. 大思政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探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1):98.

[22] 王秀阁. 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188-190.

[23] 潘洪建. 身体在场:在活动中学习[J]. 教育发展研究,2015(22):44-46.

[24] 杨向东. 核心素养与学习方式变革[J]. 上海教育科研,2018,374(7):1.

[25] 钟启泉. 从学习科学看“有效学习”的本质与课题——透视课程理论发展的百年轨迹[J]. 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25-45.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2019-11-23]. http://www.gov.cn/xinwen/

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猜你喜欢

澳大利亚课程标准学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在澳大利亚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