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我国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研究

2020-07-23万发达赵元吉邱辉

体育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民志愿志愿者

万发达 赵元吉 邱辉

摘      要:運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总结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发展的成就、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发展对策。研究认为,体育志愿服务人才队伍日趋扩大但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内容丰富但常态化机制缺失,志愿服务政策体系基本成型但体育志愿服务尚未完善,社会影响力逐渐提升但供给结构尚需优化,培养体系逐渐完善但志愿服务效果尚需提高。其原因主要是体育志愿者服务理念不够深入,追求短期效益、缺乏战略意识,法制化建设滞后,社会化程度不高,运行机制不完善等。可通过提升体育志愿者社会认同,强化体育志愿服务理念;提升体育志愿服务组织策划组织能力,加强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体育志愿服务顶层设计,完善标准规范;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促进多元协同参与;优化体育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增进服务实效等促进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

关  键  词社会体育;体育志愿服务;体育志愿者;长效化发展;健康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0)04-0056-05

Research on the long-term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sports voluntary service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in China

WAN Fa-da1,ZHAO Yuan-ji2,QIU Hui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2.College of the Arts,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Abstract:By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etc,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voluntary service in China.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e followings: sports voluntary service talent teams are increasingly expanding but their service 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contents are rich but the normalized mechanisms are missing; the voluntary service policy system has been basically formed but sports voluntary service is not perfected; social influence increases gradually but the supply structure needs to be optimized; the cultivation system is perfected gradually but the voluntary service effect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ir causes mainly include the followings: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conception being not thorough enough, pursuing short-term benefits, lacking in strategic awareness, lagged legalization construction, not high degree of socialization, imperfect running mechanisms, etc. The long-term effective development sports voluntary service can be promoted by improving the social recognition of sports volunteers, intensifying the sports voluntary service conception, enhancing the planning and organizing abilities of sports voluntary service organizations, improving modern management performance, strengthening sports voluntary service top-level design, perfecting standards and norms, strengthening national fitness voluntary service, promoting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on, optimizing sports voluntary service running mechanisms, enhancing service effect, etc.

Key words:social sports;sports voluntary service;sports volunteer;long-term effective development;health in China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不仅明确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而且确立了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民健康的达成,有赖于全民健身的支撑。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包括对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和落实,而体育志愿服务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民健身的重要抓手,体育志愿服务能否长效化发展关系到全民健身战略的实现。深入总结、大力推广体育志愿服务中形成的各类成功经验和精神文化成果,充分把握当前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的理论内涵、价值外延与服务实效,认真反思目前体育志愿服务的建设、管理、运行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将志愿服务的理念引入全民健身的实践,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对于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推动群众体育跨越式发展,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具有深远意义[2],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1  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发展现状

从Auld到Cuskelly,体育管理学者愈发关注体育志愿服务相关研究,早期研究的重点是一些非营利性的体育组织[3-4]。我国对体育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多數是从比较和借鉴的视角出发,以国外体育志愿者体系为参照,对中国体育志愿服务发展提出政策建议[5-6];针对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赛事,提出赛事志愿者招募的注意事项及发展方向[7-8];还有一些成果运用定量的方法,对体育志愿服务的满意度[9]、人口学特征[10]进行调查研究。

体育志愿服务是指公民自愿且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身时间、技术技能、知识、资源为全民健身、体育赛事、学校体育、体育会议、体育博览会、特殊人群体育及其他与体育相关的活动提供社会服务的行为。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是指能使体育志愿者长期投入体育志愿服务事业,保证体育志愿服务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全民健身生活化进程逐渐加快,体育志愿服务队伍日趋扩大、内容逐渐丰富、政策体系基本成型、影响力逐渐提升、培养体系逐渐完善的同时仍存在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常态化机制缺失、政策体系尚未完善、供需结构尚需优化、服务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不利于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

1.1  体育志愿者队伍日趋扩大但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在我国,体育志愿服务主要分为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两大类。

一方面,我国体育赛事志愿者人数发展迅速。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主要涉及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指引、物品分发、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领域[1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170万志愿者的付出和努力。后奥运时代,大中型体育赛事增多,体育赛事志愿者队伍也日趋增加。资料显示,北京马拉松赛志愿者人数2015年为4 050人,2016年为6 310人,2017年为7 079人,2018年超过7 300人。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广州马拉松赛志愿者2017年为3 400人,2018年增至6 200人,增幅达82.4%[12]。2019年10月武汉世界军运会,第一批招募的志愿者数量即达到了惊人的1.2万余人。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6 000余名志愿者参加了志愿服务。

另一方面,全民健身志愿者需求和培养人数稳步增长。1993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确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法律地位和身份认证。单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数量来看,1997年6万余人,2000年20万人,2008年增至70万余人,2014年上升到142万余人,2018年已超过200万人。随着全民健身战略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体育志愿者队伍的壮大为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提供人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体育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18年体育社会组织有53 750个。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成立,推动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13]。大学生体育志愿者作为体育志愿者组织的重要力量,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增大了体育志愿者的流动性,再加上部分体育志愿者仅是一时兴起的参加体育志愿者组织,受社会工作等原因,很多志愿者会产生放弃继续从事体育志愿服务事业,不利于体育志愿者组织的稳定发展。专职体育志愿者相对较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精神缺乏和专业能力的欠缺。体育志愿者骨干更新速度过快、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匮乏、体育志愿者组织归属感不强及流动性大等是制约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志愿者流失也比较严重,出现了“被培训不上岗,上岗的志愿者却没有被培训”现象和“想参加体育志愿服务,找不到体育志愿服务组织”的困惑,说明了体育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亟待提高。

1.2  体育志愿服务内容丰富但常态化机制缺失

2014年在美国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人数高到6 260万,至少有1 700万人从事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形成了参与人数多、管理体系健全的体育志愿服务体系[14]。21世纪以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各类单项体育赛事等大中型体育赛事层出不穷,赛事志愿服务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相关活动日益丰富。我国大型赛事志愿服务往往是倡导和自愿相结合,有着比较明显的“行政性”。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周期长、比赛时间短、任务重等特点,决定了体育志愿者进行的志愿服务具有临时性特点[15]124。像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体育志愿者皆是临时招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低、随意性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连续性、持久性较低,体育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缺失,体育志愿服务临时性、短期性行为较为明显。

1.3  志愿服务政策体系基本成型但体育志愿服务尚未完善

为了保障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及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社会化、制度化、长效化发展,政府部门在各阶段适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明确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内容和方向等。

在志愿服务政策方面,2016年7月中央文明办等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培育志愿服务组织、提升能力、深化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及加强组织领导。2017年9月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责任、管理规范及活动开展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对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更是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的助推剂。2018年民政部制定了《“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互联网为媒介推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与指定、推动和优化志愿服务流程等举措促进志愿服务组织长效科学发展。具体到体育志愿服务政策方面,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等在《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中指出以优秀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为主力军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适时出台的志愿服务政策使体育志愿者组织有章可循,确保了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但尚未有针对体育志愿者、体育志愿组织或体育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体育志愿服务条例等,不利于体育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完善的管理,可能会带来规范性不强、随意性强、流动性大等问题。

1.4  体育志愿服务影响力逐渐提升但供给结构尚需优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理念得到普及,体育志愿服务的参与度与影响力逐渐增强,愈来愈多的志愿者及志愿组织加入体育志愿服务事业中,呈现出多元化参与趋势。但我国体育志愿服务供给结构尚需优化,主要体现在与赛事志愿服务相比,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相对滞后及城乡体育志愿服务不均衡。

首先,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相对滞后。在全民健身领域,公众参与程度、关注程度、宣传力度都有所欠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相对滞后于赛事志愿服务。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学生志愿者、体育管理工作者、体育爱好者为主。从年龄结构上看,除学生外,体育志愿者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且女性占大多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层次较低等方面。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内容主要以健身指导与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或竞赛上,体育相关政策法规、健身咨询、体育知识宣传、运动损伤与防护知识等的服务偏少;服务层次较低主要表现在提供服务大众化,对少数特殊群体难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其次,城乡体育志愿服务不均衡。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日益增多,但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均衡状态长期存在,农村的场地设施、社会体育指导员、资金保障、志愿文化、体育知识宣传、体育氛围等仍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与城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不均衡现象尤为明显。

1.5  体育志愿服务培养体系逐渐完善但志愿服务效果有待提高

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体系包括赛事志愿服务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两种培养体系。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体系主要由招募、培训、管理、资金以及激励机制构成。大中型体育赛事往往需要成千上万个体育志愿者,因此在赛前对志愿者临时招募成为必然步骤。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逐渐形成了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主体,教练员、优秀运動员、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体育相关专业学生等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利用体育总会、各单项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养,为全民健身赛事和全民健身日常活动培养志愿者。

体育志愿服务活动通常依靠项目进行推动,优秀运动员及教练员下基层、健身指导服务、科普讲座、体质测试服务、进校园服务等存在志愿服务时间不长、服务频次不高、服务对象不全面等现象,虽能起到一定的动员作用,但整体志愿服务效果仍待提升。

2  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体育志愿者服务理念不够深入

志愿精神是体育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的核心,亦是推动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我国体育志愿服务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志愿精神及体育志愿者的社会认同仍需进一步普及。社会参与度方面,进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体育志愿者多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爱好者等,在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活动中,体育志愿者多为高校学生及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相对比例较低。体育志愿者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参与度有待提升。

2.2  体育志愿服务追求短期效益,缺乏战略意识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应当明确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初衷与目标。全民健身是一项持久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也应坚守全民健身总目标,进行多范围、多频次、长时间的志愿服务。但是,目前由于社会缺乏对体育志愿者组织长期发展的支持,使得体育志愿者组织更倾向于考虑短期的志愿服务效果,通过开展大中型体育志愿服务活动造势,进而争取资源。由于缺乏长期发展目标和顶层设计,体育志愿服务的长效化设计不足,影响较小。

2.3  体育志愿服务法制化建设滞后

我国还没有针对体育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少数体育志愿者协会或组织制定了相应的体育志愿者管理办法,如四川省空竹运动协会志愿者管理条例、玉屏侗族自治县体育志愿者管理办法、深圳市体育义工管理办法、鲁甸县巾帼志愿者管理办法等,大部分体育志愿组织仍缺乏明确的制度化建设。因而,体育志愿者服务操作规范性不强、随意性特点明显,体育志愿者常出现随缺随招、用完后未妥善管理等现象,最终可能导致体育志愿服务组织难以吸引和留住体育志愿者,尤其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志愿者,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也难以为继。

2.4  体育志愿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

我国体育志愿服务以政府提供的志愿服务为主,由社会组织提供的体育志愿服务项目、节日活动为辅,只有少量大型企业参与临时性短暂的体育志愿服务,而正规的丰富多彩的常态化体育志愿服务内容尚处于边缘地位[15]177。大部分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由政府牵头,政府单位、社区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学校学生完成任务。体育志愿者组织仍以行政部门为主要推动力量,组织机构的设置与党政部门类似,社会化与组织化水平较低。

2.5  体育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不完善

第一,体育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机制急需加强。体育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的缺乏会直接制约体育志愿者参与体育志愿服务功效的发挥。第二,体育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尚待改进。体育志愿服务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简单的培训,较难真正培养公众的体育志愿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第三,体育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亟待完善。表彰小部分优秀志愿者,物质激励较少,精神激励相对较多。第四,体育志愿服务评估检查机制亟待加强。评估应该根据服务对象产生了何种的效果来评定。综上,体育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3  我国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策略

根据“健康中国”战略的新要求,强化体育志愿服务理念、加强现代化管理、顶层设计、促进多元参与、优化体育志愿服务运行机制才能形成与健康中国建设、全民健身计划相契合的长效发展目标。

3.1  提升体育志愿者社会认同,强化体育志愿者服务理念

影响我国公民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主要因素有体育志愿者组织数量不足、管理水平低、规模小、活动资金欠缺以及公民的参与意识欠佳等。从以下3方面强化体育志愿服务理念,提升体育志愿者身份认同。第一,加强体育志愿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广播站、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宣传体育志愿精神,普及体育志愿服务的知识及意义,营造良好的体育志愿服务氛围。第二,加强培育体育志愿服务意识。通过行政动员、能人动员、项目动员、自组织动员等方式对公民进行全面动员。第三,健全体育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提升体育志愿者身份认同感。

3.2  提升体育志愿服务组织策划组织能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体育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服务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体育志愿者组织逐渐成立,进而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第一,提升体育志愿者组织的策划组织能力。第二,提高体育志愿服务现代化管理水平。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互联网已成为所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与平台。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为体育志愿服务提供新颖的思维,也为体育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体育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互联网技术与体育志愿服务的建设相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体育志愿服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体育志愿服务智能化、信息化、科学化发展。

3.3  加强体育志愿服务顶层设计,完善标准规范

加强体育志愿服务顶层设计,完善标准规范有利于提升体育志愿者认知志愿服务的原则和理念,有利于维护体育志愿服务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规范运作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一,出台关于体育志愿服务的专项法规。第二,进一步健全体育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尤其是体育志愿者权益界定、体育志愿者培训要求、服务绩效等层面更是需要及时更新与完善。

3.4  加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促进多元协同参与

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志愿者服务群众体育,为实现全民健身,实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第一,加大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第二,丰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除了提供健身指导、竞赛活动等服务,还需提供体育政策服务,建立需求表达机制,将公民的体育诉求反映至政府。第三,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宣传,合理开发农村体育志愿者资源。加强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建立农村体育志愿服务基地,积极开发体育志愿者资源,第四,构建体育志愿者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体育志愿者组织的现代化管理从深层次上讲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协作整体治理。整体治理强调治理主体的协调、合作与整合。对体育志愿者的管理需要多元领域多主体共同治理。

3.5  优化体育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增进服务实效

第一,拓展与推动常态化体育志愿服务项目。丰富体育志愿服务项目,推动体育志愿服务常态化。第二,强化体育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对体育志愿者的培训要做到全面化、多元化。全面化即根据体育志愿者个人兴趣、综合能力、专业特长、服务方向等进行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培训。第三,完善体育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的方式主要有经费保障、目标激励、文化激励等。第四,完善体育志愿服务监督评估机制。丰富评价主体,分别对管理部门、体育志愿服务组织、体育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等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及时改进工作,以提高服务效能。

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发展起步晚,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的专业性、科学性仍有待提高,长效机制尚未完善。在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随着国民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应该以此为契机,完善体育志愿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EB/OL].(2016-08-20) [2019-10-16]. 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6-08/20/c_1119425802.htm.

[2] 国家体育总局. 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EB/OL]. (2010-12-13) [2019-10-16].

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209399/content.html.

[3] AULD C J. Profession alisation of Australian sport administration:The effects on organisational decision making[J]. European Journal for Sport Management,1997,4:17-39.

[4] CUSKELLY G,MCINTYRE N,BOAG A.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mongst volunteer sport administrators[J].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1998,12(3):181-202.

[5] 艾俊. 西方国家培养体育志愿者的概况及启示[J]. 体育学刊,2005,12(2):130-133.

[6] 叢宁丽,万勇. 析美国体育志愿者的培养[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4):23-28+36.

[7] 茹秀英.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问题的思考[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9(2):23-24.

[8] 林伟雄. 亚运会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体育学刊,2009,16(8):51-54.

[9] 闫树妹,许尔忠. 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以第十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21-24

[10] 肖海婷,蒋新国,梁志平. 广东省城市社区体育志愿者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1):42-47.

[11] 汪志刚,徐丕臻,沈克印,等. 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对志愿者响应的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J]. 体育学刊,2019,26(1):52-58.

[12] 黄心豪,景泽庚. 6 200名志愿者服务2018年广州马拉松赛[N]. 中国体育报,2018-10-19.

[13] 卢志成. 我国城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概观与创新发展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8-17.

[14] 范成文,金育强,钟丽萍,等. 发达国家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 体育科学,2019,39(4):39-50.

[15] 邱辉. 中国体育志愿服务现状及其体系构建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全民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全民·爱·阅读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可持续全民医保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