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性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探析

2020-07-20何波

旅游纵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旅旅游业背景

何波

引言

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于2018年正式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在这一重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旅游和科技融合、旅游和文化融合、旅游和农业融合、旅游和体育融合、旅游和康养融合等多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快速发展起来,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旅游业的内涵,极大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满足了当前人们高涨的多元化旅游需求。为了适应旅游业改革的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等都应该随之改变。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健全、人才数量供给依旧不足,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性与旅游专业管理融合的作用探讨

文旅融合背景既给旅游业的发展与变革带来了重大机遇,也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契机。要想实现文旅背景下文化性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融合,就必须充分了解两者相互融合的意义和作用,从根源出发,探讨融合机制的构建方法。

(一)有助于满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主体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出来,市场活力越来越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各行各业都在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我国也开始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业的发展急需众多的专业人才,高质量、高素质的旅游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高校如何顺利转变、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是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和改革的重难点之一。显然,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地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在实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量”提高的同时,保障“质”的提升。

(二)有助于契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变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由共性开始向个性转变。如上文所述,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旅游业态异彩纷呈,地域性、多元性、开放性、交叉性等特点要符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高校应根据旅游业当前的特点顺应形势,保持灵活多变的态度,贴近行业需求。另外,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当下,有关主管部门也为规范旅游人才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专业标准,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实习规范以及教材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也应该顺势而为,根据实践需求,创新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灵活的学制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力求培养出专业能力突出、个性鲜明、有内涵、有素养的高质量旅游专业人才,以自己的特色彰显人才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三)有助于迎合高校办学特色

旅游管理专业是高校的常设专业,在大中专等院校中都有开设,规模庞大,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各高校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从自身特点、优势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办学工作,开展特色教学、特色兴校。近年来,旅游与其他行业或产业融合的趋势越加强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也应如此,将专业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融合,与相关企业或单位进行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建共教,将企业文化、本地民俗文化引入专业教学和高校管理中,用企业文化与本地民俗文化教育学生,将其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促进文化创新与发展,培养出复合型的符合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展现高校自我的办学特色。

(四)有助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深入了解企业需要和市场变化,对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时变化,努力增加自己的人才产品的文化含量,尽可能提高人才产品的文化素养,争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并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即专业教学以行业与企业需求为依据,人才输出促进行业与企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通过高质量、大批次的专业人才补充旅游行业的岗位缺口;并在此基础上,高校与企业可以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追求更深、更高层次的合作模式,实践与理论教学并举,提升人才的素养和质量,进一步稳固双方的合作与伙伴关系,进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性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的策略

如上所述,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将文化性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具有较多优势,不仅能够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本部分从人才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入手,分析文旅有机融合的策略与机制。

(一)根据自身特色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是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但是任何专业的设置与教学都必须基于实践,从市场的发展和需求出发,开设合理的学科专业,注重培养技术过硬、技能众多、职业性强的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是紧跟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设置的,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旅游业是第三产业,是典型的服务业。文旅融合的背景为旅游业以及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旅游行业的实践性、服务性逐渐增强,因此,各高校的教学工作也应该以此为导向和根据,根据自身的特色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融入工作崗位。与此同时,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要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化人才培养目标,并在目标确定后及时制订教学计划,确保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

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课堂体系的构建是教学的关键与核心,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师配置、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以此应对行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首先,当下人才必须要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而这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应该抓住教育改革的潮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并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增加或减少开设的相关课程,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其次,在建立课程体系时,要注重采纳教师、行业著名专家、企业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委员会议,根据其意见调整、优化现有课程,分别从3个层次入手:基础层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主要有必修课与选修课;核心层则在于养成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层注重拓展与深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

(三)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将市场发展、专业教学与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第一,要整合和重新规划学校现有的实训基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应加强与当地旅游企业或单位、景区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为开展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提高知識的运用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第二,如果条件允许,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即开展联合办学,并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开设相应课程,将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职业习惯。第三,要组织专业化教学小组,该小组的组成人员可以从学校领导层、企业管理者、校内外优秀教师、著名专家、地方特色代表性研究人员中选任,负责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的研究,制订可实施性、操作性强的方案,以提高该模式的效果和作用,让高校的育人模式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让教学活动更加现代化。

(四)发展与完善师资力量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有一批素质和能力过硬的教师,以高效、科学地开展教学工作。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指导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不仅要注重和落实好上述3项措施,还必须从教师队伍入手,加强建设,注重引入高水平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这是将文化性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首要前提条件。高校要增加教师的进修和学习机会,组织其参加研讨活动,为提升他们的学术功底和教学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以便于教师随时随地掌握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情况。另外,高校还可以安排教师与企业进行交流,参与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同时,高校还要鼓励教师深造、考级,促进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资质,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优化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五)优化专业实训条件

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时,实训室的建设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基于目前实训室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点和问题,高校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充分利用文旅融合大背景带来的良好的市场条件,结合自身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引进企业走入校园,开设学生乐于参与的各种小型餐饮企业、咖啡馆、旅行社、主题餐厅、小酒吧等,并将创新创业的思维融入其中,引入社会资金。在建设实训室时,要根据专业教学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模拟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

三、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高校的常设专业,具有极强的务实性,与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应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为文化旅游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旅旅游业背景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