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2020-07-16卢美利王标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海洋意识小学生

卢美利 王标

摘   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意识教育对于我国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海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关键在基础教育阶段。目前我国对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以改变。同时,应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建立海洋意识教育合作机制、分段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加强学科渗透与融合、提升教师海洋意识教育能力、建设“互联网+”教育平台等五个层面加强小学阶段的海洋意识教育。

小学教育  海洋意识教育  海洋教育

2018年全球海洋“体检”报告出炉,中国作为领海面积位列全球200多个国家中前十的海洋大国,海洋健康状况却仅仅为60分,位列全球第168位,与全球平均水平70分相差甚远。与此同时,国民海洋意识淡薄,《2012年中国国民海洋意识调查总印象》报告显示,70%的国民认为我国国土面积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能够回答出我国还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此外,我国海洋人才培养和海洋灾害防控等也存在诸多不足。中国海洋大学的前任校长管华诗院士曾感叹:虽然本校学生是全国高考中的佼佼者,但都没有什么培养潜力,因为他们对海洋专业的兴趣不高,缺乏专业基础和专业志向,也不明确毕业后是否从事海洋领域的工作[1]。另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离岸流是90%左右海洋溺水事件的罪魁祸首,然而绝大部分居民不知道离岸流是什么,更不懂得如何在离岸流到来时进行自救。面对“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首先我们必须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且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非常必要,意义重大,因此可以构建合理的实施路径,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海洋意识教育的内涵

理解海洋意识教育,首先要明确海洋意识的内涵。2018年5月发布的《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7)》中指出,海洋意识包括海洋自然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文化意识和海洋政治意识四个方面,即海洋意识是指海洋自然、经济、文化和政治四种意识的总称,是人们对于海洋的地位、价值、情感的整体反映和认知。

海洋意识教育则是培养受教育者海洋意识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可以让受教育者充分地认识海洋,提高开发利用海洋的能力,加强对海洋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相容思维,从而让受教育者认识自身所处的海洋环境,珍惜海洋赋予的资源,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基础。

考虑到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内容不宜过于复杂,主要是帮助小学生形成对海洋的初步认识,激发其对海洋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热爱海洋的情感,并开始培养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是时代的潮流和全人类的责任[2]。小学生是祖国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其海洋意识的强弱对我国能否实现海洋强国之梦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是海洋强国必由之径,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增强海权意识,强化国家观念

我国一直不重视海洋教育,以致国民的海权意识很匮乏,很多国民竟认为我国领土很大,争几个小岛是没有意义的。也正因国民海权意识薄弱,其他国家才会一再觊觎我国的海洋国土。小学是提升国民海洋意识的重要場所,在小学阶段须要通过渗透海洋意识教育来帮助小学生增强海权意识、强化国家观念,须要让学生从小知道海洋也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领海与领土同等重要,为其将来投身海防保卫事业以及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2.树立海洋理想,储备海洋人才

要想从海洋大国升级为海洋强国,我国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支持,更是技术的加持。只有拥有高端的海洋科技、足量的海洋科研者以及积极主动地投入海洋事业的优秀海洋人才,我国才能实现海洋强国之梦。兴海强国,必先强教,然而我国海洋教育起步较晚,海洋人才供给不足且后劲不强。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海洋意识教育,不仅要重视高校的海洋人才专业性的培养,更要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的海洋意识教育上下功夫。通过海洋意识教育,特别是具有家乡特色的海洋意识教育,可改变小学生对海洋的态度,激发小学生对海洋的热爱,让孩子从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将来投身海洋事业的远大理想,走向海洋专业人才之路。

3.培养生存技能,开发利用海洋

海洋事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愈来愈具有发展潜力,如果青少年从小有发展海洋事业、投身海洋科学研究的梦想,自小学开始培养海洋技能,培养全球化的海洋意识,无疑对今后自身的职业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都是好事。此外,如今国民的海洋安全防身自救意识仍然很欠缺,不会游泳、离岸流到来时不会自救、不会使用海上求救信号、涨潮时躺在沙滩上等都是造成海洋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由此可知,在小学阶段加强海洋意识教育非常必要,海洋意识教育可满足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安全需要,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会游泳,在海上遭遇海洋安全事故时具有解决问题的生存技能,并懂得保护自身安全。

4.提升生态意识、开放意识与包容意识

人与海洋是命运共同体,人类只有保护海洋、平衡生态及与海洋产生适切的互动,才能维护地球生物的永续,促使人与海洋和谐发展。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严重,海洋意识教育可以增进小学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认知和尊重,激发他们的生态意识,培养和谐永续的环境观念。海洋意识教育的初衷并不是定位于让每个小学生都成为海洋专家,而是希望借由海洋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对海洋的认同感。

我国自古便缺乏对海洋的认知和重视,开放意识非常薄弱。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海洋事业也更具发展潜力,我国必须通过海洋意识教育,使小学生理解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从而自觉地认同开放的世界格局,并为将来与各国之间增进交流、理解和合作,形成开放意识夯实基础;也为适应全球化发展,加快推进我国提出的构建“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的倡议搭建桥梁。

海洋具有包容百川的精神,这是海洋文化的灵魂,是海洋精神的精髓,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动力支撑[3]。海洋可以让人联想到广阔、博大、富饶这些美好的形容词,可以让人联想到宽容大度的品质,还可以让人联想到不可计数的江河汇成大海、团结就是力量等。郑和七下西洋,他们互相包容团结,与狂风恶浪搏斗,靠着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为我国海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海洋意识教育可以让小学生学习海洋精神,提升包容意识,有助于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郑和,让海洋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三、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路径

在明确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认清其意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探求合适的海洋意识教育路径。

1.建立海洋意识教育合作机制

教育是人类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孤立的[4]。小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加强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须要社会舆论支持、须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壮大[5]。只有将政府、海洋局、宣传部门、学校、家长等多方力量联动并重视起来,才可能从国家层面制定和出台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政策及全面规划,从海洋局层面编制出对应的海洋意识教育教材,从政府层面推动我国海洋意识教育纳入小学的课程体系,从各宣传部门进行推广,同时各学校响应落实,争取获得家长及社会的认同,并鼓励从事海洋研究、水产养殖等工作的家长进入课堂,形成教学合力,建立海洋意识教育合作机制。

2.构建分层教育目标和内容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分段设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更高效实现海洋意识教育的路径之一。首先,对于依赖具体形象思维的低年段小学生,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最浅显的海洋意识教育,比如通过看海洋绘本、玩游戏、讲海洋故事、看图片和视频等让他们对海洋有个简单的了解。其次,对于具有一定的判断和思考能力的中年段小学生,我们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其讲一些“如何处理海洋污染”等海洋小常识,带他们去参观海洋博物館、海洋科技馆等基地,也可以在他们的练习册、寒暑期作业、阅读刊物、游戏娱乐等资源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海洋因素,潜移默化培养他们的海洋情感和海洋意识。最后,对于情感逐渐稳定、已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高年段小学生,教师可与其讨论一些奇特的海洋内容,如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钓鱼岛事件等。也可开展与海洋意识教育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到户外参观海洋研究所、设定主题进行调研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3D影院、VR虚拟现实课堂等一些新科技运用在高年段海洋意识教育上。

3.加强学科渗透与融合

小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不仅可以通过单独设课和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来开展,还可以与语文、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进行融合,以文学、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学科中全面渗透海洋意识教育。以语文学科为例,现行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海洋类课文比例较低,应在教科书中适当加些经典的海洋文学或海洋科普课文,并在教学中围绕不同的课文给学生提供多元的想像与体验。如我们可引入苏教版一年级《大海睡了》这篇儿童诗,抓住学生兴趣点,先在课前让学生猜谜底是大海的谜语,随后课件出示白天大海的动态景象,教师假设带着学生一起去大海边旅行并带领学生欣赏、了解白天大海的景观和感受大海涨潮的热闹。接着出示夜晚的大海景象,并进入课文学习本课,教学中还可通过介绍、观察、表演、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夜晚大海的宁静和美丽,并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的情感。课后还可通过仿写诗歌《大海醒了》、合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完成画白天大海图的作业等方式拓展海洋知识,从而在无形中提升小学生的海洋意识。

4.提升教师海洋意识教育能力

发展海洋意识教育,除了聘请一些经过专业学习、海洋类专业的专职教师外,各学校还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升教师的海洋意识教育能力。首先,尽可能地借助高校以及研究所等专家资源。如定期邀请海洋专家到校给教师做海洋意识教育讲座、论坛、培训。其次,可以开发校内教师资源,选拔相关学科的教师或其他骨干教师组成海洋教育教师队伍,并通过自学、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网络培训等方式提高职前与在职海洋意识教育教师的教育能力。此外,也可以聘请海洋类专家教授或海洋类专业硕、博研究生作为学校海洋意识教育的兼职教师,定期指导小学阶段海洋意识教育的深入发展。

5.搭建“互联网+”教育平台

小学阶段的海洋意识教育也应该建设“互联网+”教育平台,以共享海洋资源和海洋信息,也可以及时将海洋意识教育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供利用的教育素材。海洋意识教育的“互联网+”教育平台可以让不同地区的人同时登录,既畅通了各学校之间的交流,更有助于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台湾在海洋意识教育网络资源平台上就做得较成熟,比如台中市海洋教育资源网、屏东教育大学海洋教育资源中心等[6]。这些网络资源中心都下设有各种与海洋密切相关的小版块,详尽的素材极大地丰富了台湾教师的教学资源。我国内陆地区应以此为榜样,整合各地区、各学校的海洋意识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互联网+”教育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海洋意识教育[7]。此外,还可通过网络进行翻转课堂,在课后让学生学习一些有趣的海洋意识教育短视频、音乐等素材。或在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等一些自媒体上分享“互联网+”教育平台上的内容或微课程,宣传海洋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 白刚勋,大教育视野下的特色课程构建——海洋教育的开发实施[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薛斌.加强中小学生海洋意识教育之探讨[N].中国海洋报,2018-10-8(02).

[3] 李妍,范智朵.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以连云港市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为例[J].绿色科技,2016(02).

[4] 李枚.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7.

[5] 陶西平.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势在必行[J].刊中刊,2018(04).

[6] 张正杰,罗维新.建构海洋教育的核心价值——从不断传出的海难事件谈起[J].台湾教育评论月刊,2014(03).

[7] 贾月明,贾月亮,杨玲.海南省中小学海洋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8(06).

[作者:卢美利(1995-),女,广西桂平人,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硕士生;王标(1981-),男,湖南衡阳人,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海洋意识小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