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2020-07-16袁梦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习投入提升路径学生管理

摘   要     学生学习投入既是学业成就的预测指标,又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学业进步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学生能否完成在校学业有重要影响。外部环境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内部个体因素中的自主动机、学业情绪、自我效能感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主要可以从做好家庭教育、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互助、激发自主动机、培养积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学生管理   学习投入   影响因素   提升路径

在当今教育教学领域,中小学学生厌学拒学现象仍较为普遍,严重的还导致辍学现象。因此,中小学生的学习问题,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学习投入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观测指标,又是学生学业成就的预测指标,还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1]。此外,学生学习投入也被视为是对厌学、辍学等学生疏远迹象的“解药”[2]。所以,提升学生学习投入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学校整体的良性发展。理清学生学习投入含义、分析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提升路径,对应对当代学生学习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学习投入是一种相对持久、普遍的情感认知状态,具体是指一种与学习相关的积极、充实的精神状态,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三方面[3]。学习投入反映了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对学业成就、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有重要影响。首先,学习投入是学生学业成就的预测指标,学生投入越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并专注于学习任务,享受学习的过程,则往往可以有更好的学业表现,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其次,学习投入可以使学生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4]。学生在学习上越投入,面对学习任务时越能从容不迫,降低因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虑、担忧等不良影响,促进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与辍学的学生相比,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上有着更高的投入水平[5]。学生一旦主动投身于学习,热爱学习活动本身,可以通过学习体验到快乐和满足,便不会轻易放弃学习的机会。

一、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

(1)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是学生进入学校以前活动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学生从父母那里学习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父母以何种方式养育、教育孩子影响着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形成。实证研究表明,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学生学习投入,而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投入[6]。父母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表示赞扬有助于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激发孩子对学习任务进行继续探索的意愿;相反,如果父母因为孩子在学习上面犯一点点错误就做出惩罚,或者替孩子安排好学习任务、学习时间等全部细节,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都会让孩子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把学习看做是一件外在的、父母要求完成的任务,难以对学习活动产生认同。

(2)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主要传授者,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亲师信道”,这里的“亲师”反映的就是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他的老师,在课堂表现上就更加积极主动,在思考问题上更加认真周全,在学习上更加投入。实证研究表明,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支持越多,师生关系越好,则学生在学习上越投入[7][8]。首先,在情感方面,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的领路人,给予学生关心和积极关注,能够提高学生归属感,认同其是学校、班级的一份子,在学校、班级中专心学习。其次,在学业方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参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诸多方面,师生关系的質量也就关系着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师生关系不良会导致学生不认真听课、与教师唱反调以及课程学习相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等,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投入。

(3)同学关系

在教师以外,同学是学生在学校日常接触的另一群体。一项元分析表明,同学关系与学习成绩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并且正相关的程度甚至略微超过师生关系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9]。在学校,同学之间比师生之间相处的时间还要长,并且有更多的机会交流知识、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上的问题。因此,同学关系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和师生关系类似,实证研究同样表明,同学之间关系越好,学生在学习投入上的表现也就越好[8]。同学关系好的学生,被同学积极接纳、认可,有利于增强其自尊自信;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采用与同学互帮互助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高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可以互相打气,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学习投入。

2.内部个体因素

(1)自主动机

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动机是指个体出于自己的兴趣或个人信念而自由选择从事学习活动[7]。自主动机高的学生,可以体验到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家长布置的任务而学习,对学习的认同度高。因此,对于其来说,学习不再是外界施加的要求“必须完成”,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想要完成”。此时,学生便会积极地面对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对学习充满好奇,主动探索,以饱满的状态应对学习任务,更加专注持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学业情绪

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10]。“认知-动机”理论认为,情绪具有动力性,可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使学习活动保持下去[11]。积极的学业情绪,如对学习非常感兴趣,则会增强学习动机,使学习更加投入,而消极的学业情绪,如感到学习十分无聊,则会减弱学习动机,不利于学生对学业的专心和投入。某些消极情绪,如愤怒、焦虑等,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会占用学生的认知资源,比如学生在焦虑的时候难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3)自我效能感

学生在学业上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特定学习目标所需能力的判断[12]。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上是有能力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往往不会因为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而逃避,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充分投入,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

二、学生学习投入的提升路径

1.改善外部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1)做好家庭教育

家长要以发展、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而是不以霸道、专治或是溺爱、放任的方式教育孩子。家长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的身上,而是要在充分了解孩子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给出建议。家长也不能完全放任孩子不管,认为孩子的学习就全部都是学校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其实,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一样,对孩子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家长在家庭中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得家庭和学校两股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2)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给予学生情感与学业两方面的支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内向、缺乏安全感的学生,更要通过教师的支持和鼓励,给予学生温暖,让学生打开心扉。在学业上,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布置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解答,并做到因材施教,联系学生实际与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充分投入。

(3)增进同学互助

通过集体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增加学生对彼此的了解,并通过合作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给予不合群、经常独来独往的学生充分关注,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在班级内教讲授人际交往相关内容,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技能。鼓励学生以小组交流谈论的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关注组内每位同学的优点和长处,相互取长补短。对于学生之间发生的侮辱、诋毁甚至打架等破坏性行为,教师要在查清原委的基础上,严肃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处理。对产生冲突的学生双方进行心理辅导,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减少学生关系的破坏性因素。

2.关注个体心理,促进学生发展

(1)激发自主动机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倡学生从自身出发,找到自身那些可通过改变而提高的地方,找到自己可以进步的空间,以积极的归因方式推动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其次,在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教师要在学生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正向迁移到当前学习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还要通过创设启发学生思考的情境和问题,在教学中适当“留白”,给予学生在学习上充分发挥个性与自主的空间,让学生对学习问题进行自发的积极探索,并根据学生的思考进行正向引导,让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动机。

(2)培养积极情绪

首先,要向学生讲授情绪调节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有正确的认识,了解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认识到积极情绪对个体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消极情绪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不良的破坏作用。其次,要教会学生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告知学生在产生消极情绪后,可以通过深呼吸等方式让身体放松下来,缓解不良情绪;也可以主动向教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帮助,在他人的帮助下疏导消极情绪。最后,通过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策略,做情绪的“主人”。例如,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失常会让学生感受到沮丧和挫败感。这时,学生如果可以主动使用认知重评策略,改变自身对此件事情的看法,如“我在平时的考试中都发挥的比较好,而这次遇到的题目正好是我知识上的盲点,我正好通过这次的考试将遗漏的知识补起来,下次一定会发挥出正常水平”,这样便能调节不良情绪,促进积极情绪的培养。

(3)提高自我效能感

学生自身的成功经验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安排学习任务的时候,尽量避免或仅安排少量过难或过于偏僻的知识点的考察,让学生可以在正确掌握知识后,得以体验到用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对于容易因为一点失败而走极端、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唤醒学生自身的成功经验,激发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另外,还可以通过树立班级学习的榜样,让榜样分享学习经验,鼓励学生主动将自己的学习状态与榜样进行比较,看到自己与榜样的差距,并在差距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也会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投入,是让所有教师都感到头疼的问题。通过做好家庭教育、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互助的方式营造外部良好氛围,通过激发自主动机、培养积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式调动内部个体资源,内外联动,可以共同推动学生学习投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在花.中学生学习投入发展的现状与特點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06).

[2] Fredricks J A,Paris B A H.School Engagement:Potential of the Concept,State of the Evidence[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74(01).

[3] Schaufeli W B,Martinez I M,Pinto A M,et al.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A Cross-N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2,33(05).

[4] 倪士光,伍新春.学习投入:概念、测量与相关变量[J].心理研究,2011,4(01).

[5] Finn J D,Rock D A.Academic success among students at risk for school failur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7,82(02).

[6] 李永占.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效应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05).

[7] 陈继文,郭永玉,胡小勇.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家庭社会阶层与学生自主动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02).

[8] 燕良轼,王小凤,李桃等.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1).

[9] 易芳,郭雅洁,俞宗火等.中小学生学业成绩主要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7,37(02).

[10] 俞国良,董妍.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5(10).

[11] Pekrun R,Goetz T,Titz W,et al.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2,37(02).

[12] Bandura A.Fearful Expectations and Avoidant Actions as Coeffects of Perceived Self-Inefficacy[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6,41(41).

[作者:袁梦(1993-),女,河北沧州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学习投入提升路径学生管理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