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式微及新时代回应

2020-07-16王先峰牛建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缺失爱国主义教育德育

王先峰 牛建平

摘   要    爱国主义是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柢,也是实现民族振兴,提升民族向心力、团结力的重要推动力。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探析适应中小学爱国主义思想观念的代际特征。目前还面临着许多桎梏,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瓶颈。新时代要以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德育的传承与创新、坚持革命文化佐理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体系、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氛围为主要内容选择,从而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  缺失  路径

一、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学校德育备受关注,成为有效促进、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中小学生正處于培养思想道德的重要阶段,需要积极开展相关德育工作,增强学生的思维与辨识能力,从而使中小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德育的重中之重,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培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明确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主义是一项表征民族精神极其重要的内容,也作为一种价值态度,反映集体或个人对国家的内心想法,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是不可小觑的内容。爱国主义精神,是以人们内心深处对自己国家各方利益的高度趋同为基础,如文化、传统、同胞等,是对国家的一种最为深挚的情感。爱国主义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至高追求,也是现代道德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现代学生道德的必需品,是重中之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式微及其原因

1.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式微

(1)教育目标性不明确,系统性不充分

当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着目标性不明确、系统性不充分的问题,如何将爱国主义与教育实现完美的融合,是决定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关键[2]。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建立在一个历时性的过程之中,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的转变过程,慢沁于中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然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抽象化的文化思想教育,无法直观地量化和标准化,但它体现在涉及国家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个人的选择上,极为重要。

(2)教育导向性不规制,层次性不清晰

现代教育已将学生客体转化为学生主体,教育客体主体化。因此,教育需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即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诚然,只有受教育者对爱国思想有了深刻的认知,才能实现当代学生整体思想上的进步和上升,从而促使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让爱国思想由被动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和自主自觉。在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这些基础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却存在着过度解读、过度教育的情况,小学讲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中学讲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集体主义教育;大学讲法律道德基础、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教育的内容层次不清晰,难易程度倒挂。

(3)教育对象不定性,范畴多元化

中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固确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容易表现出盲目从众的现象,而且对事物的认知都只能够停留在表面,对是非的分辨能力也有限。当前不少中小学生沉迷于娱乐圈偶像明星的外在美之中,娱乐圈也有较多反传统的、负面消极的事物,如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真为假的后现代思潮。这些都会对中小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其难以分辨是非曲直,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被其所左右,从而激发其攀比的心理,思想观念也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

2.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式微的原因探析

(1)应试教育的导向给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桎梏

高考制度的导向作用,使得高中对于高考分数和考入大学的升学率过度倚重,将高考作为中学办学好坏的唯一的标准。学生高考分数排名的位次高低成为学校社会影响力的标准,并以此来吸引优质生源就读,提高学校在高考比拼中的竞争力。以此为倒推,小学办学质量的标准是有多少学生上重点初中;初中办学质量的标准是有多少学生上重点高中。

学校及老师们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怎样提高升学率上,对德育、爱国主义教育不够重视。这就使得爱国主义教育从投入到效果明显不足。

(2)外来文化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带来责难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外来文化的传播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中小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和信息渠道了解外来文化,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日本的动漫文化、韩国的娱乐文化等对他们身心影响极大。由于中小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和定型,思想观念认知不足,从而很容易被外来文化所吸引,从而影响其思想认知和是非标准。

部分老师对外来文化的认知有缺陷,甚至认为开放就是要学习外国的文化,西方文化比我们先进,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学习。教师的文化不自信对学生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3)教学方式单一使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欠佳

部分学校教育中忽视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化、空洞化、单一化,使得教育效果受到削弱。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46.9%的初中生和42.4%的高中生的爱国主义知识来源于课堂学习。广大中小学教师注重在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知识的教育和讲授,把爱国主义教育局限在课本当中,课堂、教材外没有补充现实的内容。

笔者在对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局限于教材中涉及的爱国主义教育,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延展性、广泛性、深入性。尽管大多数中小学配备有多媒体设备,但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网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不够。

三、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时代建构

1.融革命文化于爱国主义教育之中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革命文化在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中起着牵引作用,而革命传统是珍贵无比的精神富矿。在爱国教育的过程当中,要结合革命文化对学生进行阐释,让学生们了解革命时代英雄们为祖国做出的爱国壮举和巨大牺牲,歌颂先辈们心系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学中,以真人真事宣传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革命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革命的精神内核,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激励和感染,培养爱国情怀。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委员时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培养的中小学生必须是红色的,只有革命文化能够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革命文化中高昂的精神状态,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可以使中小学生完成情感共鸣和精神升华,从而激发当代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点燃广大学生内心深处爱国的火焰,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中华民族伟大文明传承下去。

爱国主义教育中多给中小学生放一些反映革命文化和英雄主义的电影、纪录片、老战士们的访谈节目,并对涉及的内容背景对学生进行诠释。观看结束,及时总结提升,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思想交流。让每个学生写真实的感悟,使英雄人物内化于学生思想之中。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体系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讲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而爱国主义因为自身固有的根本特性和特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体系,让学生从小确立起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发展牢牢地耦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把祖国建设强大。一方面,重视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来构建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和认同。另一方面,多种教学方式互相结合,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内到课堂外,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以多样的方式构建爱国主义教育。

3.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共鸣点

要提升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就要契合其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让学生更为直接地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魅力,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积极主动的回馈。在学生更感兴趣的语境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總结其中的优势,摒弃不足,最终提炼出为学生所喜爱的故事、接受度高的爱国教育热词,和学生建立新型良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爱国思想。

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易关注全新的事物,如音乐、艺术、影视作品等等。所以在制作爱国主义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可视化和通俗化的方式。例如,和学生一同赏析爱国主义题材影视作品,增加阅读爱国主义作品的数量,强化宣讲英雄和模范的事迹。这些方式不仅更加容易被接受,还能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爱国情怀。

4.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

构建全新教育环境,解构单方面的形式主义,解构外在性浅层建构,重构内在深层建构。要继承我国现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积极借鉴先进的教育模式,实现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渠道的多元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教育全面推进,互联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何以可能已经变成当下教育领域的热议话题。学校须主动把握网络优势,积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网站和微信专栏,宣传一切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事件,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课堂;在微信平台开辟专门的板块进行教育;建设互联网视频点播功能,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播放电影、电视、纪录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制作爱国主义题材微电影;用真实、生动、直观和丰富的多媒体手段来教育、影响学生。网络信息传递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所以要充分地利用网络的高效性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生喜爱的网络,来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并且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其产生爱国热情[3]。

5.建构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体系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优秀的校园文化会在无意识中直接影响到学生,从而凝聚他们的情感共识,形成健康成熟的心智。所以,建构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体系非常重要。形成“六个一”的文化体系:一次扫墓活动,一面英雄模范墙,一部爱国主义电影,一本红色书籍,一次英雄模范讲座,每位学生讲一个爱国主义故事。通过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比起简单的说教更有效果,能够让学生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自主地去学习。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和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入各个细节,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借助于校内外活动、宣传栏、广播、校园微电影、学校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全新渠道,在校园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

德育是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将爱国主义作为中小学生德育最重要的内容,可以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家国意识,让学生们在英雄人物的感召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 宗慧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J].学习月刊,2011(02).

[3] 林高涵.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7(05).

[作者:王先峰(1968-),男,山西临汾人,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牛建平(1986-),男,山西吕梁人,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缺失爱国主义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