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困境与出路

2020-07-16郭俊锋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教育资源乡村振兴

摘   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的实现,还有助于真正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更影响着我国教育、经济、社会等的发展。然而,当前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遭遇着诸多困境,体现为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教育资金投入不公平、师资队伍建设不协调、教育生源不平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难以推进。因此,须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设施、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统筹师资队伍、平衡教育生源等举措,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教育资源  师资队伍

在党中央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当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此环境背景下,国家又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来保障农村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如2016年7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年1月,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家为了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推动城乡教育公平发展而做出的重要决策,反映了国家对城乡关系变化的新认识。因此,研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极其有必要的。本文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优化策略。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之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也是落实国家新部署、解决义务教育发展新问题、实施教育脱贫工程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有助于促进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的实现。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对于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而言,基础教育是根本。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城乡义务教育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问题尤为突出,城市教育水平远高于农村。尽管我国城市基础教育日渐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日渐萧条,甚至在某些地区趋于消失。这就需要国家从政策、制度层面对其进行部署,以保障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农村地区人民的切身利益。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就是为此作出的努力,但显然还没能做到健全惠及全体人民的基础教育制度。因此,为了全面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须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问题。

其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有助于真正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一般来说,统筹城乡发展是一种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虽然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与理念在不断地转变和升华,但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只是纯粹的经济发展。很显然,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十分紧密。发展教育不仅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还会对民族振兴、国家昌盛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会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一方面,统筹城乡教育能够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智力层面的保障与一定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统筹城乡教育能够协调城乡居民的物质与精神建设,提高人们的基本素养。由此可见,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社会发展格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1]。

最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不仅影响着我国国民个体的发展,还影响着我国整个教育、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位于教育起始阶段的义務教育,对整个教育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如果该阶段出现问题,后续各阶段就很难顺利推进,也不可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有可能会导致我国教育甚至整个社会进入恶性循环,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从个体角度来说,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义务教育作为奠基阶段,其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还影响着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从教育整体来看,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与实践的推进,我国中西部城乡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导致产生新的不平衡。具体体现为在人口向城镇流动的同时,教育资源也聚集到了城镇,城镇生源不论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远远超过农村生源,城镇学校越来越强,农村学校越来越弱,导致农村教育衰败、经济萧条,这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相背离。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遭遇的困境

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针对此问题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以此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然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遭遇着现实困境。

1.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难以实现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让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城镇保持一致,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不断改善学生住宿、饮食等方面的设施,配齐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音体美等器材,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然而,在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平等的现象。在教学仪器设施配置方面,很多农村中小学校缺少基本的教学仪器设施,而城镇地区学校相对比较齐全;在音体美器材配置方面,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缺少设置,没有配备这方面的器材。有些教师指出:“一方面,农村孩子比较淘气,学校出于对学生的保护,没能配齐体育器材,另一方面,学校缺少甚至没有音、美教师,音、美课程处于停开状态,就没有配备音、美器材”。但城镇学校不论在体育器材还是音美器材方面,都配备比较齐全。在网络设施购置方面,从个体来看,农村学校配备电脑数量较少,所有教师轮流来使用,而城镇学校基本实现了每位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办公;从整体来看,农村学校一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共用一个电脑室,所有学生轮流使用,有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没有电脑室。而城镇学校基本每个班级都有电脑室,有些学校是两个班级有一个电脑室。由此可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在教育资源投入方面存在差异,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偏向城镇学校,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缺少政府的支持[2]。

2.教育资金投入不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两极分化

长期以来,深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一直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城市优先发展的惯例,造成财政投入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省市级以上政府对城市地区投入的教育经费远远高于农村地区,而很多地方政府因财力问题,很难为本地农村学校提供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在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不合理教育扶持政策,造成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失衡,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导致城乡发展两级分化更为严重。如某新城区某年度为城市学校提供了几千万元的教育立项投资经费,涵盖楼房维护、操场整修、教师学习培训及设施设备购置等多项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资金到位及时,项目开展有序。同年该区为农村学校仅提供了几百万的教育立项投资经费,项目共批准十个,运行过程中存在资金到位不及时、项目推进缓慢的问题。由此可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教育经费支付制度不完善,在教育经费转移与支付阶段存在金额不足与到位率较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因县级财政实力的不同,导致一般性教育经费资金转移支付在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未能起到重要作用。再加上费用使用监督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在义务教育经费拨款及使用中存在暗箱操作现象[3]。

3.师资队伍建设不协调,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教育活动中,师资队伍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其数量与质量保障着整个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然而,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存在师资配置非均衡化的态势,城镇地区因区位优势、发展机遇、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及教学设施设备等吸引了大量优秀教师,而农村地区学校因区位劣势、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及发展平台等的制约,造成大量农村教师流失。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师资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从数量来看,城市学校教师数量充足,很多学校是满编甚至超编,而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存在明显的教师短缺现象,即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数量远高于农村学校。城镇学校教师整体学历较高,学科结构比较合理,音乐、体育、美术及计算机等各学科教师都配备齐全,且都是相应的专业教师;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整体教师年龄偏向年轻化。而相反,农村学校教师质量不高,学历水平较低,学科结构配置缺乏合理性,音体美计等教师短缺;年龄结构失衡,教师整体偏向老龄化。即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学历、专业、年龄及职称等各方面都比农村学校先进。从客观条件来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补充渠道及补充速度等都远远跟不上城镇学校,这样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置的不协调,导致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很难实现[4]。

4.教育生源不平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难以推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生教育性选择流动与非教育性选择流动造成的城市生源增多和农村生源流失的现实对农村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教育性选择流动,就是学生家长不相信农村教育,并对之失去信心,主动选择让子女到城镇学校就读,甚至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镇学校接受教育,不惜放弃务农而到县城进行陪读。所谓非教育性选择流动,就是父母因进城务工而被迫携带子女到城市学校就读,这种子女到城镇学校就读是出于无奈,是一种被迫的选择。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驱动下,农村生源大量减少,农村学校逐渐走向衰败。因一部分生源的流失,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规模越来越小,从而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体化体系建设难以推行。从数量层面来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源数量不协调。随着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等的不断改革,农村学生有了更多进城入学的机会,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会选择到城镇学校就读,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致使农村学校出现超小班额或关闭班级,甚至撤并学校的现象。而城镇学校因农村生源的不断涌入,出现超大班额的现象。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经分析发现,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遭遇着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教育资金投入不公平、师资队伍建设不协调、教育生源不平衡等困境。因此,应相应地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设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面对已经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宣传,做好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逐渐消除不合理的、陈旧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制度。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是导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根本,它不仅阻碍着农村向城市的迈进,影响着城乡之间资源的合理流动,还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改革这一不合理制度。这就需要政府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政府作为组织者,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要发挥调整和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的主导作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遵循政府统一安排的基础上,要结合学生现实需求与各地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具体来说,要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强化教育教学设施配置,加强可移动资产投入,为农村地区学校配置各种教育教学实验器材设备、各类图书资料及音体美课程用具等;加强远程教学资源建设,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实现城乡之间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政府与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从整体上对城乡学校布局、师资配置、经费投入及办学条件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早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5]。

2.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一体化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比例,加强在财政投入、分配、使用过程中的监督指导,使财政资金优先在教育领域得以落实。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进行教育经费投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向农村地区倾斜,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拥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行。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经费拨款及监督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的正常运转。另外,在加大整体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调整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如适当增加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因此,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須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财政拨款,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从非义务教育领域向义务教育领域转移教育资金,增加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投入,以此来改善农村学校环境及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6]。

3.统筹师资队伍,合理配置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

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不协调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多种举措来合理配置,在提升工资待遇、相关福利及社会地位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心理关怀与精神激励,防止农村教师资源流失,从数量与质量两方面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从数量层面来看,一方面对一些教师资源短缺的农村学校适当增设教师编制,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允许超编,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的现实需求与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教师补充渠道,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任教或城镇教师流向农村学校,缓解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稀缺现象,从而在数量层面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从质量层面来看,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高低紧密相关,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接受专业的岗前教育,还需要加强岗后的在职培训。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一定要与新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等。一方面,在借鉴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先进教育方法及新兴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利于提升农村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相关策略。另一方面,构建城乡教师一体化管理机制,总体统筹师资队伍,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7]。

4.平衡教育生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出现生源严重不平衡的现象,针对此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优化教育社会环境,制定合理的生源调配机制,防止农村学生大量流失,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平衡发展。一方面要优化农村教育环境,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促进各学校间的平等竞争,合理划分招生入学范围,在新生招收阶段严格遵循规范,根据相关秩序与程序开展工作,鼓励学生就近入学,严格控制片区外学生进入学校,制定新生入校监督机制,强化学籍管理,杜绝影响教学平衡行为及事件的发生,不断平衡城乡学校生源。另一方面,对农村地区学校实施一定的鼓励、扶持政策,给予就近入学学生适当的补助,尤其在教育、管理、帮扶等方面要多加关注留守儿童。为了减少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在优化农村学校环境、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择校的门槛,在办理择校生入学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居住地,还要视其户籍所在地,严格控制那些为了择校而进行转学、入学的行为。为了控制区域内优质生源的流失,政府及教育部门必须从整体上统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发展,努力均衡各区域内师资水平和学生水平。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师资队伍能力的强弱,如果学校的整体师资水平得到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农村学校学生流失就会减少,以此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实现[8]。

参考文献

[1] 朱文辉.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境剖析与出路分析——政府职能的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19(01).

[2] 王广飞,符琳蓉.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8(03).

[3] 柴然,焦后海.教育机会均等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教育导刊,2019(02).

[4] 石连海,田曉苗.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研究,2018(09).

[5] 刘天,程建坤.改革开放40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变迁、动因和经验[J].基础教育,2018(06).

[6] 张丕芳.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一体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7] 纪德奎.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J].教育研究,2018(07).

[8] 张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更高要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

[作者:郭俊锋(1982-),男,河南遂平人,新乡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教育资源乡村振兴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