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治疗脑积水的组方配伍规律

2020-07-15尹晓娟曹海龙

甘肃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熟地组方脑积水

尹晓娟 ,曹海龙 ,唐 芳

(1.临洮县中医院药械科,甘肃 定西 730500;2.临洮县衙下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甘肃 定西 730500;3.临洮县新添中心卫生院妇产科,甘肃 定西 730500)

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于颅外伤或颅内伤使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不足或循环受阻,致使脑脊液在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积聚[1]。脑积水可分为正常颅压脑积水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和高颅压脑积水 (high crani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按脑脊液动力学可分为梗阻性和交通性[2]。该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主要表现有头疼、恶心、呕吐、下肢无力、嗜睡或昏睡起步或步态不稳、小便失禁、共济失调、反应迟钝等症状[3]。

脑积水属于中医学 “解颅”、“眩晕”、“头痛”、“癫狂”等范畴,而解颅指小儿脑积水[4]。中医学认为,该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为脾虚、肾虚、阳虚、阴虚;标实主要为水、瘀、痰湿、热(毒);有的可兼气机逆乱,引发内风;临床可表现头痛、呕吐、惊厥、抽搐等症状[5]。

目前治疗脑积水最主要的方式是外科手术,但手术并发症多、远期疗效差[6]。中医治疗解颅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内服中药及局部外敷,能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健脾利水的目的,有效改善症状,副作用小,预后良好[7,8]。本研究基于文献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治疗脑积水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脑积水提供一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剂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9月发表的中医治疗脑积水的有效方剂。选择“高级检索”,选用“脑积水”or“解颅”为检索词,并全文含“中医”or“中药”or“经验”or“验案”,检索项分别选为摘要、题名、关键词,其余为系统默认。

1.2 纳入标准

①中医药治疗脑积水的方剂,包括汤剂、颗粒剂、丸剂;②研究文献均属于临床研究及专家验方;③有明确的疾病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且疗效确切;④文献包含具体方药,药味及剂量完整。

1.3 排除标准

①文献综述;②文献中方药不全或所含药物剂量不明确;③中药注射剂;④诊断和治疗不明确的方剂;⑤与西药合用。

1.4 数据库建立

在阅读文献全文的基础上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筛查,提取纳入文献中的数据,包括方剂名称、药物组成与剂量,参考《中华本草》[9]规范中药名,参考《中医方剂大辞典》第十一册“附录”中古今度量衡对照[10]规范用药剂量,采用WPS 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

1.5 数据分析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V 2.5进行数据分析,选择“平台管理”模块中的“方剂管理”,将符合条件的方剂资料录入并建立数据库,选择“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进行用药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及组方规律分析[11]。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共检索到与中医治疗脑积水相关的文献记录1194条,共纳入文献114篇,提取有效方剂114首,包含中药156味。对156味中药进行用药频次分析,结果见表1。可知,频次排名前3的药物依次是川芎、红花、熟地,使用频次高于20的核心药物有24种。

表1 中医治疗脑积水的核心药物频次分析

2.2 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

在TCMISS V 2.5系统中,打开“统计报表”,中医疾病输入“解颅”,纳入基本信息统计,分析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结果显示,中医治疗脑积水四气中温、平出现频次最多,五味中甘、辛、咸出现频次最多,归经中入心、肝经频次最多。见表2-4。

表2 114首方剂用药四气分析

表3 114首方剂用药五味分析

表4 114首方剂用药归经分析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打开TCMISS V2.5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模块,在西医疾病中输入“脑积水”,检索出方剂后,点击“组方规律”,分析纳入方剂的组方规律,将支持度设为20,置信度设为0.6,得出结果。见表5-表6。可知,中医治疗脑积水常用药物组合的频次>30的有川芎-赤芍、茯苓-补骨脂、当归-红花、麝香-冰片及当归-黄芪;而置信度>0.6的药物组合中,关联药物置信度较高的常用的药物组合为川芎-红花、川芎-熟地及当归-黄芪。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脑积水用药以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健脾利水为主。

表5 中医治疗脑积水常用药物组合频次

表6 置信度>0.6的药物组合关联性规则

2.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药物组合

根据采集的方剂数量,将“相关度”设置为8,“惩罚度”为4,通过TCMISS V 2.5系统集成的“熵聚类算法”提取相关组合[12],得到中医治疗脑积水的潜在药物组合。结果共得到14个核心药物组合,对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提取,进一步聚类得到6个潜在的新方。见表7-8。

其中,新方1、2补气健脾利水,新方3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新方4滋补肝肾、祛风利水,新方5、6补气、利水、通络,而这一结论与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结论相一致。

表7 层次聚类核心分析

表8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潜在新方组合

3 讨论

中医学中“解颅”指小儿脑积水,成人脑积水一般归属于“眩晕”、“头痛”、“癫狂”等范畴。《三因级·病症方论》眩晕症中指出“拔牙、金疮……皆能眩晕”,“金疮”就是指头部眩晕[13]。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藏精气而不泻,脑居天阳之位,惟清气朝会与此,颅脑损伤后则脑中清气外泄,气虚不能行血,血滞而为瘀,脑脉瘀阻,《金贵要略》中记载“血不利则水行”,故水湿内停,瘀水互结。李军等[14]认为脑积水的病机为“颅脑水瘀”;潘向荣[15]认为脑积水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头痛缠绵,应从痰瘀论治;王松龄[16]提出“气、血、水”理论,主张分期治疗,急性期以利水化瘀为主,缓解期以补益气血,温补肝肾为主。

本研究表明,中药治疗脑积水用药中川芎(72)、红花(69)、熟地(64)出现频率较多。川芎性辛、温,入肝、胆经,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红花性辛、温,归心、肝二经,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熟地性微温,味甘,入肝、肾经,具有养肝益肾,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作用,此三药治疗脑积水效果均较佳。现代研究表明[17,18],川芎、红花能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熟地能加快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及分化,同时促进造血,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均具有调节作用,其补血、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作用对脑积水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19]。川芎、红花、熟地的药理作用与脑积水病因病机相吻合,对临床用药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从治疗脑积水的药物组合来看,川芎-熟地药对出现的频率最高(28次),川芎擅活血化瘀,熟地擅温补肝肾,二药为用,一补一散,既活血又养阴,散瘀而不伤阴。从药物关联度来看,川芎-红花关联度最高,置信度达0.790,说明川芎出现时,红花同时出现的概率达79%,川芎与红花合用共奏活血化瘀之功,亦是临床治疗脑积水的常用药对。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脑积水用药以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健脾利水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为主,多归心、肝、肾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川芎-红花、川芎-熟地、当归-黄芪。应用数据挖据技术可以发现治疗脑积水的组方规律,得出新方,一定程度上能为中医临床治疗脑积水提供有益启示,但其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熟地组方脑积水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辨证录》熟地用药特点分析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熟地是生地炒熟的吗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基于导数差异光谱及PCA分析当归-熟地药对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