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异化视角下的文言文高效反馈

2020-07-14姚莉萍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差异化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的来临,给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有效地在反馈练习设计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笔者通过自身的文言文教学经历,进行一些尝试。利用差异化反馈练习对不同学能、学习需求、学习方式,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学生展开有效教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差异化;有效反馈;分层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88-02

【本文著录格式】姚莉萍.差异化视角下的文言文高效反馈[J].课外语文,2020,19(19):88-89.

教育部在修订高中课程标准过程中,将“核心素养”作为引领课程变革的关键概念,设计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来具体指向教学,“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两个任务群可以看作是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新时代转型。

两个任务群要求学生能够选读部分文化经典,有一定的文言阅读经验的积累,还要对传统文化专题阅读研讨,对文言问题梳理探究,不仅侧重强调知识的累积应用,更主要的是要上升到文化的积淀,指向了能力养成的过程,这就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近年来,个体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入广大一线教师的视野,课后反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不单是以识记为目的,更要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能力。

一、学习是知识建构过程,反馈练习是此过程的重要环节

爱因斯坦说:“科学结论几乎是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清楚地解释全部情况。”建构主义也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从这个角度出发,传统的讲授型课堂及配套的反馈练习的不足之处也就凸显出来了——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基础字词句的整理归纳上,忽略了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归纳,没有真正调动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改革的推行,是在提示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关注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它们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二、有效反馈应关注差异性,让学生明确自身问题

传统的课内文言文反馈练习注重课内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的积累,并希冀以课外文言文的形式提升学生能力。形式统一的练习,虽要求明确,反馈全面,但形式简单,评价标准单一化,忽略了学生的具体学情。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不同,文言文基础不一,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导致课堂学习效果尚且存在差异, 这份评价标准单一的作业又怎么能够真实地反映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呢?

学生学到多少,不应该用一个单一的标准去衡量。课后全面反馈的同时,还要做到反馈的“真实性”。这里所指的“真实”,是指反馈的内容应该能够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基础不同的学生,问题不同,发展层次不同。

笔者认为,有效的反馈练习应达到以下目标:真实地反映出通过课堂学习,不同学能层次的学生在其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的相应的、特定的发展情况;帮助每个学生明确自身的问题所在,经过练习得到相应的强化巩固和能力提升。据此,教师根据不同学能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一个目标分层的反馈体系是必要的。

三、通过两个例子,分析分层反馈对搭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平台的重要性

这是笔者设计的反馈练习。在这份反馈练习中,必做题与选做题的相互配合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明确课内知识的积累情况,再根据自身情况做适当的选择,或巩固或提高,量“学习情况”而为,有“学习目标”放矢。

特别要提到的是第五板块,我要求学生去推选同质语段,很多同学对这个板块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完成该作业,有同学大量阅读,精心选擇,在无形中,提高了学习乃至鉴赏水平。教学反馈可以进一步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传统文化专题阅读的意识,为进行研讨打好基础。

再比如在复习“文言文虚词”这一板块时,笔者设计的反馈练习包括以下几个板块的内容。

同上,本练习的设计目的,也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完成相对比较有针对性的板块。而且难度设计有梯度,部分学生也能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最后一个“自组题”的设计,针对“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让学生对文言虚词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自主梳理探究。

四、差异性反馈训练的设计要点

通过例举这两份反馈练习,笔者旨在强调,教师在设计文言文反馈练习时,首先要有分层意识,即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际学习情况的个体差异性,在练习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能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对应的题型。

其次,还要主动去调动学生的内在机制,从被动练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明确问题,自我提升。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习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智组型,其学习方法也就不尽相同,有效的反馈练习应符合学生不同的需求。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知其然”,而反馈练习的目的则要让学生自主地探寻知识的内在关联,从而进一步做到“知其所以然”。活动体验是知识获得的最有效途径,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加入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将答案(知识点)进行机械的识记,其习得效果才能够超过形式统一、目标单一的传统巩固练习。

最后,差异反馈的核心是评价的多元,通过这样的练习,教师切实地为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建构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对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态度、完成度要有及时的、正面的反馈。

五、结语

根据“学情”设计反馈练习的理念应充分贯彻到反馈练习的设计中来,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对于教师而言,用一份统一评价体系的练习所得的数据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充分的,更不能切实反映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也就无法开展相应的后续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在分层反馈练习中,他不再只是被考查对象,在练习中有了一定自主权,通过练习判断自身的学习现状,主动获取相应的帮助。一个分层的反馈练习,不失为搭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平台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差异化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国际先进银行与中国银行再造模式的探究
谈维绣差异化营销策略
电力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措施的选定和效果评估
“两创”背景下推行中小企业社保差异化征缴方式研究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基于中学生英语差异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基于用电用户电能使用过程的差异化服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