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中班幼儿泥沙塑的创新能力

2020-07-14王沁蓝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幼儿

王沁蓝

【摘要】幼儿是幼儿园课外活动的主体,近来,泥沙塑活动受到幼儿的喜爱,这是泥塑与沙塑融合的一个新型活动。在这个活动当中,幼儿将自己完成的泥塑作品放在广阔的沙地当中,并发挥自己的才能将泥塑与自然状态当中的沙地进行结合,以呈现出一个更具有个人特色和整体布局的活动作品。即各种各样的花海公园,这是本文探究的关键内容,但是由于幼儿经验不足,设计能力与布局能力都有待提升,使其在泥沙塑活动当中难以做到创新。对此,本文将以花海公园为例,探究如何提升中班幼儿泥沙塑活动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幼儿  泥沙塑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04-02

一、中班幼儿泥沙塑活动特色分析

(一)趣味性与操作性的统一

一个小小的泥团在幼儿手中经过各种捏造便形成了一个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物”,这些人物,有的是幼儿在生活当中观察得来的,有的是幼儿在动画片当中,根据主人公的形象进行创造的。将这些捏造好的人物放在沙地当中,给他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例如,五颜六色的“冰激淋广场”、形态各异的“小亭子”、鲜艳的“荷花池”、设施齐全的“儿童水上乐园”等,超轻粘土制作成花朵装饰在花坛中,如玫瑰花园、风铃花花园等。这便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个展现。在帮助这些人物建设家园的过程当中,其会用到很多的素材,各种各样的颜色,在老师的引导与自己的设计操作下,形形色色的花海便出现了。在活动当中,幼儿是开心的,虽然其操作起来。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其操作能力却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二)理论与实践的体现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的丰富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泥沙塑活动则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完美体现。在这一活动当中,教师通过讲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使其在活动完成的过程当中,学会如何使用这个素材,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当遇到自己无法突破的难题时,如何请教别人,以帮助自己更快的成长。

二、中班幼儿泥沙塑活动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幼儿目的意识不强,易受个别项目影响

由于幼儿社会经验较少,其大部分行为都会有老师与家长的指引,当让其独立完成一项活动时,缺乏足够的目的性。他们会因为一个任务没有做好或者此项任务在操作时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干扰而反复执着于此。例如,幼儿在,建设家园的小路时,当其用卷筒纸挖好的小路被其他小朋友不小心踩塌了,他就会蹲下来重新建造这条小路,但是没等他建好时又有其他小朋友因取材料路过再次踩坏了他的小路,他便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对自己的小路进行修修补补,却忘记了其他活动的开展。

(二)幼儿泥沙塑的自我表现能力有待提升

幼儿在参与花海公园的活动时,很多孩子会马上加入沙池的创建中。但是,花海公园里的各个物品与物品之间却缺乏联系,例如。有些幼儿搭建了芒果树、小路、凳子与亭子,但都是仅仅的堆砌在一起,显得有些突兀。由于这些物品捏造的手法较为单一,整个花海公园看起来有些混乱,同样也无法体现幼儿的个性特色与花海公园的整体布局。

(三)幼儿活动常规应需加强

由于沙塑组的创建活动是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搭建道路,有的搭建喷泉,有的搭建广场,塑形成功后,再将泥塑组的花插进花坛中,共同构建一座花海公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需要很多素材,幼儿在领取素材的过程当中,不小心会弄坏其他小朋友搭建的物品,两个孩子可能会争吵起来,这严重影响了泥沙塑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幼儿对于素材的使用,对于其他小朋友作品缺乏爱护与尊重意识,而这正是今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克服的难题之一,即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四)幼儿作品与实际生活存在出入

幼儿在花海公园建设过程中,其最终塑造出来的作品与实际生活存在出入。例如幼儿在用鹅卵石铺设花园小路时,其全部挑拣个头均匀、大小均等的鹅卵石铺在沙子上面,最终形成了一条存在较大缝隙的鹅卵石小道,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看到真正的鹅卵石小路是密密麻麻的大小鹅卵石的完美结合,这一案例说明很多幼儿在花海公园创建时,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与体会。在今后的活动当中,教师与家长应该注重引导幼儿回归生活,利用周末的时间,让其认真地观察生活当中事物的自然形态。

三、提升中班幼儿泥沙塑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重视幼儿设计能力培养

由于幼儿缺乏全局观念,在活动当中,教师应注重对幼儿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与幼儿共同绘制一幅花海公园的设计图,并讲解设计图当中各个物体的捏造,搭建技术,使得幼儿在创建之初对花海公园有形成整体的印象。其次,在搭建的过程当中,当幼儿发现设计图比实际操作要难时,教师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问其还有别的操作办法吗,换一种素材可不可以呢,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激励,让幼儿实现设计与实际操作的完美结合,从而创建更生动的花海公园。

(二)重视辅助材料的使用

第一,引导幼儿学会巧妙使用泥塑工具,泥塑作品的呈现在花海公园当中发挥着灵魂展现的作用,当丰富多样的泥塑作品出现在花海公园时,整个花海公园会更加绚烂多彩。因此,教师要教导幼儿明确各个泥塑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并采取幼幼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例如,幼儿搭建的公园围墙不平整,可借助“塑料抹子”来抹平整,如想要建造有造型感的花坛,可以利用太空杯做模具,装沙子倒扣一圈围成花坛等,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创新沙塑造型。第二,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素材。由于幼儿对物品的接触范围不同,因而,幼儿在创建花海公园时选择的材料就会不同,如果没有相应的素材,可能会限制幼儿思维的发散,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幼儿的创作提供种类丰富的素材。第三,提供多种多样的泥塑作品,可采用视频讲解、泥塑模型探讨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到形态各异的泥塑物品,为其花海公园的创建提供丰富的作品来源。另外,也要提供丰富的泥塑辅助材料以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例如,用鸡蛋托包裹法可以制作出大朵的风铃花,或用松果等不同的辅助材料做成花蕊,從而使花的造型更加多样,用粗吸管或树枝的枝干可以使“花海”在诺大的沙池中比较显眼,呈现更为绚烂的花海作品。

(三)引导幼儿自觉确立活动目的

只有当幼儿明确了其所创建的花海公园的目的时,在活动过程中,其注意力才不会被其他素材、其他同学的作品所吸引。首先,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每个幼儿阐述其所想创建的花海公园的大体形态,引导其用语言描述花海形态中各个成员的实际位置,在创建的过程当中便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其次,要教师要告知幼儿,当其遭遇创建困境时,要及时、大胆、勇敢的寻求老师的帮助,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孩子才是优秀的孩子。最后,在花海公园创建完成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是否完成了最初的目的,如果个别物体没有造好,那下次活动是要尽全力补救。

(四)形成家校合力,为创新意识培养提供条件

创造力的培养并不只是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工作,还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协助,一方面,家长要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走出房间,来到大自然当中观察各个物体的实际形态,小树的样子、花儿开放的样子、小路蜿蜒的程度、公园里的各个物品的摆设等,让孩子在大脑中积累丰富的可用素材。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将幼儿在学校此类活动当中的表现、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果等告知家长,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

(五)重视分享评价与激励表扬

在分享、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幼儿喜欢的事物,爱用的素材,对于幼儿表现突出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同时,要引导其他小朋友向其学习,对于小朋友表现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可现场提问小朋友。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出路,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在与幼儿进行设计、绘制花海公园蓝图时,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升了其操作的目的性,定期的常规训练为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本文以花海公园为例,探究了中班幼儿泥沙塑活动创新技能的培养措施,望能给予相关工作者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周敏.在泥塑活动中体验快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幼儿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