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原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基础分析

2020-07-13赵乐乐夏炉明李凯航刘健杨显超吴秀娟周锦萍刘永杰

畜牧与兽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种蛋鸡场白血病

赵乐乐,夏炉明,李凯航,刘健,杨显超,吴秀娟,周锦萍,刘永杰

(1.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103)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禽白血病病毒(ALV)引发的禽类肿瘤性疾病,是在鸡群中普遍存在并诱发肿瘤的三大类病之一[1]。该病对我国养禽业危害很大,几乎波及所有商品鸡群,在我国地方鸡品系中感染情况比较严重[2-4]。有关研究表明,鸡群感染ALV除引起肿瘤导致直接发病死亡外,还严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推迟性成熟、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缩短、产蛋率降低、受精率降低,尤其是祖代和父母代鸡群暴发禽白血病后,ALV经过垂直感染可严重影响种蛋孵化率和雏鸡的质量[5]。

目前,禽白血病尚无商品化疫苗,也未见有特效治疗药物,禽白血病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对鸡群开展外源性病毒的净化工作。由于该病的垂直传播特点,从种禽到商品禽会产生逐级放大效应,因此群体净化唯有从种源抓起才能做到有效和彻底,才能从源头上净化产业链条。李晓华等[6]的临床和试验观测表明,种鸡感染J亚群ALV(ALV-J)能显著影响商品代蛋鸡的生产性能,而只要从ALV-J净化的种鸡场引进商品代雏鸡,再配合相应的鸡舍清洁消毒隔离措施,就能有效地预防商品代蛋鸡的ALV-J肿瘤/血管瘤,并能显著提高商品代蛋鸡的生产性能。因此,可以说,选择无ALV感染的种源是规模化养鸡场生物安全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开展原种鸡场种源ALV净化也因此成为了最为紧迫、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亦将禽白血病列为我国需要优先净化的禽病,并设置了“到2020年全国所有种鸡场达到净化标准”的疫病净化考核标准。

2015-2019年间,通过对上海市原种鸡场禽白血病病原监测,发现各场内存在低水平感染。为摸清其养殖现状和疫病流行病学本底,本试验开展禽白血病调查,结合净化监测数据,揭示该病在上海市原种鸡场的流行现状,以期为该病的全面净化打下基础,为我国原种鸡场禽白血病防控措施的制订提供借鉴。

1 调查背景

上海市共有4家原种鸡场:上海市地方品种保种场1家,养殖量为2 000羽左右;曾祖代鸡场3家,主要饲养曾祖代和祖代鸡,养殖量在2万~8万羽不等。各场对禽白血病、鸡白痢、禽流感、新城疫等常见禽类疫病已逐步开展净化监测和淘汰,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得以完善。

为进一步摸清ALV在当前各场中的流行病学本底,在2018年10月开展了ALV感染状况摸底调查。依据各场种群大小,按比例随机采集核心育种群样品进行禽白血病p27抗原检测,样品分为蛋清、血浆、精液3类。每场具体数量为产蛋高峰期鸡蛋不少于100枚,核心群母鸡血浆50份,配套系公鸡血浆50份并同步采集同一公鸡精液50份。禽白血病p27抗原感染状况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看出,母鸡血浆、母鸡蛋清、公鸡血浆和公鸡精液的整体阳性率分别为0.6%、 0.9%、1.2%和1.8%,各场存在低水平的p27抗原感染。

表1 上海市原种鸡场禽白血病p27抗原感染状况调查表

样品来源母鸡血浆母鸡蛋清公鸡血浆公鸡精液样品数阳性率/可疑率/%样品数阳性率/可疑率/%样品数阳性率/可疑率/%样品数阳性率/可疑率/%场12500.4/0.82501.2/2.0500.0/0.0500.0/0.0场22001.0/3.02000.5/1.5504.0/20.0500.0/4.0场32000.0/1.02070.0/2.9500.0/0.0506.0/4.0场42001.0/2.51142.6/3.5190.0/0.0140.0/0.0合计8500.6/1.87710.9/2.31691.2/5.91641.8/2.4

2 调查方法

禽白血病属于垂直传播性疫病,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和规范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是禽白血病净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将禽白血病净化的硬件条件(如消毒设施设备情况、独立的种蛋库和孵化厅、禽蛋收集方式等)、禽场的整体生物安全状况(如种蛋和孵化器的消毒操作、出雏的消毒操作和)、生产性能和临床表现和现有净化基础等相关性因素采用封闭式选项纳入调查中。根据本市各原种鸡场养殖现状,设计了疫病相关养殖管理调查问卷,结合现场询问的方式,对各场基本概况、设施设备、生物安全情况、生产性能和临床表现、疫病净化情况等5个方面进行调查。

3 调查结果

3.1 基本概况

对各场的养殖品种、养殖量、地理环境进行了调查。各场养殖用地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具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养殖品种主要包括七彩山鸡、新杨褐、浦东鸡、新浦东等引进地方品种。

3.2 设施设备

3.2.1 功能区划分

各场功能区划分清晰,4个场均划分有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饲料区、孵化区和粪污处理区,且各个功能区均能做到相距适当距离。

3.2.2 消毒设施

对场区、生产区出入人员消毒设施和场区出入车辆消毒设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设施设备——消毒设施

项目内容场数场区门口是否有人员消毒通道有4场区门口人员消毒通道消毒方式喷雾4紫外1其他0场区门口车辆消毒方式消毒池4人工喷洒2自动喷洒0生产区入口人员消毒方式淋浴更衣1淋浴+喷雾1紫外+喷雾1紫外+消毒池1

各鸡场对人员消毒通道、车辆消毒池等基本设施配备齐全,除此之外,各场还采取车辆人工喷洒、人员雾化消毒等措施严格把守场区人员、车辆进出关口。部分场在生产区入口处采取紫外照射、消毒池、喷雾等方式来替代淋浴更衣。

3.2.3 孵化环节

对孵化设施、种蛋设施和种蛋收集、运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见表3。各场对孵化环节非常重视,孵化场所和设备配套齐全,条件满足孵化和种蛋需求,种蛋孵化管理运行良好,场内制度规范。从生产区到孵化厅种蛋运输有1场未做到专人专车,可能造成交叉污染。

表3 设施设备——孵化环节

项目内容场数是否有独立孵化厅有4孵化厅面积/m2>5002<5002孵化厅位置生产区内2场内生产区外2孵化设施设备情况箱式孵化机4是否有独立的种蛋库有4种蛋库位置孵化厅外2孵化厅内2禽蛋收集方式人工收蛋4从生产区到孵化厅种蛋运输情况专人3专车3

3.2.4 污物处理

对雨污分流、净道污道分开、粪污处理情况和病死禽处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见表4。各种鸡场都能做到雨水、污水分开排放,饲料运输与污道分开,均通过堆积发酵和制备有机肥的方式进行粪污处理,有利于疫病控制,但粪污处理区有1场处于生产区内。病死禽收集场所完备,位置合理,但只有2场有配套冷藏设施。

3.2.5 生产环境

对生产环境的降温、通风、保温、防鸟设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各场通风、换气和温控设施设备运转良好,在气候变化期间可满足种鸡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鸟类携带的病原体对种鸡场威胁最大,各场都配备了防鸟网和门帘等设施,防止鸟类进入鸡舍。

表4 设施设备——污物处理

项目内容场数净道、污道是否分开是4雨、污是否分流是4有无粪污处理设施及处理方式有4堆积发酵2制备有机肥2粪污处理区位置生产区内1场内生产区外2场外1是否有专门病死禽收集场所及冷藏设施有收集场所4有冷藏设施2病死禽收集场所位置场内生产区外3场外1

表5 设施设备——生产环境

项目内容场数有无降温设施有4降温设施名称湿帘风机3电脑调节1有无通风设施有4通风设施名称排风扇4有无保温设施有3保温设施名称电加热2保姆伞1有无防鸟设施有4防鸟设施名称防鸟网3门帘1

3.3 生物安全

3.3.1 基本情况

对场区周边环境、养殖方式、兽医配备、人员控制、饲料配制、病死和淘汰禽处理、清粪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生物安全的基本情况,见表6。从各场的情况来看,均与禽场、屠宰场、交易市场有效隔离,1场因乡村发展原因,近期有居民搬到场区附近生活,1场未配备专职兽医。各场均采取笼养方式,配备了饲料车间,以购买成品料为主。病死禽均收集统一送无害化处理中心,淘汰禽处理方式以点对点销售为主,2场有销售苗禽专用厢式货车,3场清粪每天一次。

表6 生物安全——基本情况

项目内容场数方圆3公里内是否有其他禽场、交易市场或屠宰场否4是否与主要交通干道距离500 m以上是3否1养殖方式笼养4是否有专职驻场兽医是3否1进入生产区是否换装、换鞋是4有无饲料车间有4饲料配制方式自配料1购买成品料3病死禽处理方式统一无害化处理4淘汰禽处理方式上门收购1点对点销售3是否有销售专用车辆有2无21个月清粪次数28~30次315~28次1

3.3.2 消毒措施

对棚舍、设备、器具、人员的消毒次数和消毒方式,对雌雄鉴别、带翅号、转雏/转群等关键点的消毒方式以及老鼠、蚊蝇、犬猫等生物的控制措施进行调查,详见表7。以甲醛熏蒸为主要消毒手段,辅以喷雾、冲洗。场内器具、车辆不共用,有2场有转雏/转群专用车辆。各种鸡场均未饲养宠物,但2场对流浪犬猫未控制。在马立克疫苗注射环节有2场做到了接种针头一袋一换。

3.3.3 种源管理

对各场引进种禽、种蛋情况,授精方式、专人入孵、全同胞同袋孵化等调查,详见表8。各种鸡场均采取自繁自养方式,对于种禽和种蛋均无引进,对于引种后的疫病检测意识强,均采取人工授精、专人入孵的方式避免疫病传播,有3场做到了1母同胞同袋孵化。

表7 生物安全——消毒措施

项目内容场数项目内容场数是否空舍消毒空舍消毒方式淘汰禽禽笼是否有专门清洗消毒场所是4熏蒸+喷雾1喷雾2熏蒸1是4孵化盘等孵化用具消毒方式出雏器、落盘验蛋等用具消毒方式冲洗浸泡2熏蒸2熏蒸2冲洗1浸泡1淘汰禽禽笼消毒方式棚舍消毒前是否彻底清洗清洗+喷雾2消毒水冲洗2是4出雏室消毒方式熏蒸2冲洗1喷雾1每月全场大消毒次数1-3次2>3次2雏禽雌雄鉴别人员是否一袋一消毒否2是2人员进入种蛋库是否沐浴是3否1雏禽带翅号人员是否一袋一消毒及消毒方式是3否1进入种蛋库消毒方式沐浴3洗手1雏禽带翅号人员消毒方式洗手3喷雾1种蛋入孵前挑选人员消毒方式洗手4场内器具、车辆是否共用否4种蛋入库前消毒方式熏蒸3喷雾1是否有专用的转雏/群车辆是2否2种蛋库消毒方式熏蒸3喷雾1转群车辆是否一车一消毒是2否2孵化室消毒方式喷雾+熏蒸1冲洗+熏蒸1冲洗1喷雾1马立克疫苗是否接种,接种针头是否一袋一换是否采取定期灭鼠灭蝇措施是1否2不注射1是4孵化器消毒方式熏蒸2冲洗1喷雾1场区是否饲养其他动物场区是否有流浪犬、猫否4是2否2

表8 生物安全——种源管理

项目内容场数是否自繁自养是41年内是否引种(种蛋或种禽)否4是否引进种蛋否4种蛋或种禽来源本场4引进前是否对种禽/种蛋进行疫病检测是4授精方式是否为人工授精是4是否专人挑选和码放入孵种蛋是41只母禽所产全同胞是否同袋孵化是3否1

3.4 生产性能与临床表现

挑选高峰产蛋率等5项生产性能指标和血管瘤等5项临床症状开展调查,详见表9。高峰产蛋率均在90%左右,死淘率低于5%,碎蛋率低于4%,有3场性别鉴别率达到90%以上。鸡群内不存在脚鳞部血管瘤明显症状,但存在低水平(0.5%~3%)的进行性消瘦、苍白、腹部膨大和呼吸道等症状。

表9 生产性能与临床表现

项目内容场数高峰产蛋率/%80~902>902死淘率/%0~212~53孵化率/%80~85285~901>901碎蛋率(%)<111~323~41性别鉴定率/%95~99290~95185~901是否有脚鳞部血管瘤临床症状及比例/%否4是否有进行性消瘦的临床症状及比例/%是2(2~3)否2是否有苍白的临床症状及比例/%是1(2)否3是否有腹部膨大的临床症状及比例/%是2(0.5~1)否2是否有呼吸道症状及比例/%是1(2)否3

注:场数后括号内为具体比例

3.5 疫病净化情况

对各场疫病净化意愿、净化病种、净化监测时间进行了调查,见表10。各场有意愿开展疫病净化并全部已开展了净化实施。“两白”净化的意愿最高(3场),全部实施了禽白血病净化。在禽白血病检测方面,初产蛋检测的有4家,胎粪检测2家,选取转群前、上笼前和留种前作为检测时间点的各有1-3家,3家采取淘汰阳性雏鸡全同胞为净化措施之一。

表10 疫病净化情况

项目内容场数是否有意愿开展疫病净化是4最希望开展净化的病种“两白”3“两白”、禽流感、新城疫1是否开展疫病净化工作是4开展的主要净化病种“两白”2“两白”、禽流感、新城疫2是否对初产蛋进行禽白血病P27抗原检测是4是否对雏禽进行挤胎粪检测禽白血病是2否2禽白血病检测阳性雏禽是否淘汰全同胞雏鸡是3否1转群前是否进行禽白血病检测是1否3上笼前是否进行禽白血病检测是2否2留种前是否进行禽白血病检测是3否1

注:“两白”指禽白血病和鸡白痢

4 讨论

4.1 原种鸡场应形成严格的消毒制度

ALV对各种消毒剂都非常敏感,横向传播能力弱,在鸡舍内温度下特别是在夏天,排出体外、处于外环境中的ALV会迅速失去传染性。种鸡场做好禽场日常消毒可有效防止该病水平传播。需要关注的是种蛋孵化环节的把控,种蛋携带病毒是禽白血病的基本传播途径,带毒的种蛋有可能被孵化[7]。ALV经垂直传染带毒的雏鸡出壳后在孵化厅及运输箱中高度密集状态下与其它雏鸡的直接接触,可造成严重的横向感染[8]。因此,在孵化环节的严格消毒和规范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本市各种鸡场对于全场消毒、空舍消毒、淘汰禽笼消毒的概念清晰,对于种蛋库、孵化室、孵化器、孵化盘、出雏器等关键设施设备管理得力,有效阻断了该病的水平和垂直传播。部分种鸡场在生产区入口处采取紫外照射、消毒池、喷雾等方式进行消毒,因为人员通过时间无法保障,容易造成消毒效果不确实,可规定具体时间,形成严格制度。

4.2继续优化综合防控措施

作为垂直传播疫病,禽白血病的消毒措施和种源管理尤为重要。本市各种鸡场均采取合理规范的消毒,在种源方面做到自繁自养,杜绝病毒的外源性传入,场内采取多项措施综合防控。值得关注的是,各种鸡场对疫苗中禽白血病的检测意识仍需加强,另外,各场车辆自动喷洒消毒、机器分蛋等自动化程度不高,不利于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3 上海市禽白血病感染已降至较低水平

各种鸡场均已针对禽白血病开展了净化监测和淘汰阳性鸡、加强消毒、提升生物安全等配套措施,当前鸡群内未发现明显的禽白血病症状如脚趾出血、内脏肿瘤[9]等。说明上海市种蛋孵化条件和雏鸡管理相对规范,疫病防控水平较高,经过净化工作的开展,禽白血病感染已降至较低水平,对鸡群生产性能等未造成明显影响,

4.4 防范禽白血病关键风险点

结合具体养殖情况、疫病防控情况和监测情况,将本市原种鸡场防范禽白血病关键风险点整理为4个方面:一是是否开展净化监测与阳性动物的控制或淘汰。禽白血病作为一种垂直性传播动物疫病,对其病毒最得力的阻断措施就是开展全群的净化监测,在监测的基础上,配套严格的控制或淘汰措施是禽白血病病毒阻断的首要条件。二是关键设施设备是否完善且合理消毒。净化过程中核心环节是避免将带毒的种蛋孵化,在种蛋孵化和育雏期也可发生病毒的横向传播,因此,种蛋保存、孵化相关的关键设施设备尤为重要。应关注在种蛋孵化、落盘验蛋、出雏、转群等风险点的配套措施与消毒。三是外源性病毒传播阻断机制是否形成。鸟类在ALV的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除动物闯入鸡场造成的外源性病毒传播外,禽弱毒疫苗外源病毒污染同样存在,除采取防鸟、防蚊、防鼠和驱赶流浪动物等措施,疫苗检测也需列入净化方案。四是群体内病毒阻断措施是否得力。除阻止病毒外源性传入外,育雏期雏鸡大棚混养、育成期多鸡同笼、笼具之间缺少隔离等现象会影响疫病净化,另外,注射器针头带毒,公鸡精液带毒等方面也需引起关注。

5 小结

疫病净化工作关键在于各场是否有强烈的净化意愿和决心,除此之外,规范的饲养管理制度、严谨的生物安全措施、科学的监测淘汰方法缺一不可。上海市原种鸡场功能布局科学,设施设备齐全,污物处理规范,生产环境良好,鸡群处于低污染、低发病状态,员工疫病防控意识强,相信随着近年来禽白血病“一场一策”净化方案的推广实施,该病将可在我市原种鸡场实现全面净化。

猜你喜欢

种蛋鸡场白血病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土鸡种蛋的收集与管理
阅读理解Ⅰ
规模鸡场暴发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