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字义辨析看“教”和“育”的五育意蕴

2020-07-13程东峰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本义阴阳尺度

袁 旗,程东峰

(1.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1;2.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1)

中国汉字是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记录和反映了古人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其制造方法还充分反映了我们先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性认识,而且很多规律性认识就反映在汉字构成元素上。说文解字话“教育”,就是透过这两个汉字的构成元素及其所含意义,来探讨“教育”在中国文化中的原本内涵,以及对今天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说文解字视角下“教”的意蕴

先看图1“教”的字形演变[1]。

图1 “教”的字形演变

先说代表教育内容的“爻”。许慎《说文解字》:“爻,交也。”[2](P455)即是说,“爻”是交错的意思。《甲骨文字典》解释“爻”:“象交午之×(五)重叠相积之形”[3](P356)。说明“爻”是由“×(五)”上下重叠而成。那么,“×(五)”又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解释说:“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古文五省。”[2](P2110)因此,“×(五)”的本义是阴阳交会。“爻”将其重叠,是用两两交错的笔画来表示阴阳两物相交。“阴阳交会交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什么深刻含义呢?宋永培先生在《当代中国训诂学》解释“文化”二字时,对此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宋先生根据王筠《说文释例》认为,“文”这个字的下半部分也是交午之“×(五)”,并从《易·系辞传下》《易》《天地赋》《说文解字》等众多文献中研究得出:“在先秦的文献词义中,在汉代总结的解释文献词义的专书中,‘文’的本义都是阴阳两物交合。”[4](P379)继之,宋先生又引经据典解释“化”的本义为孕育、化生。他的结论是:“从‘文’的本义阴阳交合到化的本义孕育、化生,这两个词的本义连接起来,就共同指称了创生所必备的先后递嬗的推演过程。”[4](P380)这个过程,《易·系辞传下》概括为“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5](P171)意思是说,天地交午,男女耦合,使万物得以孕育化生,讲的都是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问题。可见,构成“爻”字的“×”所指代的阴阳交合,也就是《易·系辞传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5](P123)这个“一阴一阳”既对立又统一,这个“道”就是阴阳对立统一和万物化生的普遍道理和一般规律,这可理解为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认知。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解释“爻”时,还引用了有关典籍对其解释,即“《广雅·释诂》:‘爻,效也’,《系辞传》:‘爻也者,效此者也。’”那么,又是谁效法谁呢?当然是人效法自然,即《道德经》所说的“道法自然。”因为人类本身就是从自然界进化而来,而且始终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而已。具体而言,正如宋永培先生所言:“人们要效法天地日月所示的阴阳交合与化生之道来辅助裁成人们自己以及万物的生命历程。”[4](P381)而且这种效法,在宋先生看来(从“文化”的角度),发展到西汉时期,“表述由日月阴阳两两配合的道理引申而出的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某一地域教化人们应当遵循的夫妇、父子、君子之道。……因为,‘天地日月的阴阳交会之道’与‘夫妇、父子、君之道’,”[4](P381)都强调“两分而相合”,这就由效法阴阳交合化生的“日月之道”“天地之道”,形成了“两分相合”的“人之道”,即先人总结和遵循的社会伦理之道。

从“爻”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不难看出,“教”的内容,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生成发展的普遍道理和一般规律,也就是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的“真”,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学生追求真理。不仅如此,通过对“教”字的“说文解字”,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中国古人思想中,“教”所包含的两大规律是有逻辑关系的,即先认知“阴阳交合”的自然之道,然后效法进而形成与规范“两分相合”的“人之道”,宋永培先生认为这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即“这种知与行的方式叫作‘与天地合其德’,简称‘天人合德’。”[4](P381-382)

纵上,从说文解字即从先人造字的本义理解“教”的含义,就是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探究和传授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追求真理的精神,教育的过程要从一个人的婴幼儿开始,在方法上要崇尚自然,知行合一,手段上要严格要求,有时甚至可适当采用体罚的办法。

二、说文解字视角下“育”的意蕴

同样先看图2“育”的字形演变[6]。

图2 “育”的字形演变

三、说文解字视角下“教育”的启示

“教育”二字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说明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十分重视教育问题。通过以上“说文解字”的方式对“教育”本义的探究,可以看出,“教”突显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也就是从教育内容层面,强调要追求真理(合规律性);“育”突显了使人向善,也就是从教育目标层面,更加注重人的社会化,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合目的性)。由此可见,“教育”的本义就是“求真向善”,而且这个本义深刻地蕴含着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7]这是教育之“教”中体现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它的历史使命就是不仅要“说明世界”,更要“改造世界”,从而建立起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从社会形态或社会制度层面称之为“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只有在这个“自由人联合体”内,每一个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与自由,回归“人的本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放等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归纳为5个字,即“人的解放学”,继之解释道:“所谓人的解放就是使人摆脱艰险繁重的劳动、摆脱自然与社会的奴役、摆脱阶级的剥削与压迫,人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8](P2)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正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因此说,“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7]

将“劳动教育”写入党的教育方针,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一大成果。“育”字中包含劳动教育吗?回答是非常肯定的,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育”强调的就是“劳动”。请看《说文解字》对育字意义的解释:“养子使作善也。”什么是“善”?怎样才能“作善”呢?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9](P53)这也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尺度”理论。第一个尺度,即“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也就是“真”),第二个尺度,即“固有的尺度”(又叫内在的尺度),“是指人的尺度,即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与目的。人的生产劳动总具有一定的目的,总是为了使对象产生对自身有利、有益的变化,这就是广泛意义上的‘善’。”[10](P53)要知道,这种广泛意义上合主体目的性的“善”,只有通过主体不断“劳动”,而且在“劳动”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这种目的性,才能使主体之“善”成为对象化了的“善”,亦即转化为现实之“善”。再看看《说文解字》把“育”解释为“养子使作善也”,如若没有“劳动”这个载体和桥梁,如何能“使子作善”?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说:“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9](P53)“所谓‘自由自觉’的活动,即人类的生产劳动,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正是通过这种活动,不断地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从物种关系上说,就在于人会劳动,具有这种自由创造的能力。”[10](P45)所以说,“育”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

最后谈谈“教育”一词中蕴含的“美育”思想。上文谈到“教育”二字分别蕴含的“德、智”和“体、劳”四育,这只是从说文解字视角有所侧重地相对而论,其实,四者彼此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不可分割。比如,“育”字包含的将“逆子”育“正”,即实现成功的社会化,这其中当然包括丰富的德育,因为每个社会都有其相应的核心价值观。那“美育”更是如此,唯有实现上述四育,才能谈上“美育”,当然这是从广义上说的。从狭义上说,“美育”或者叫“美学”,其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那到底什么是“美”?上文解读的“教育”二字中是否蕴含着这种“美”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审美,就是对人的这种本质力量的直观。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就是指人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正是在人类生产实践(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美的根源不是人的主观感受,而是人的社会实践,它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把自己掌握真和实现善的进行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感性显现出来的结果。”[10](P54)由此可见,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灵魂,只有把符合客观规律的“真”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善”,通过具体而又光辉的形象表现出来,这个形象才是“美”的。因此,“所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正是指客观对象的感性形象上面体现了真与善相统一的审美价值而言。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包括艺术实践活动,都是在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10](P57-58)再联系上文的分析,即“教”中蕴含的求“真”和“育”中蕴含的向“善”,二者完美地结合并构成一个汉语词汇,这个词汇当然也就内在地包涵了“美育”。

猜你喜欢

本义阴阳尺度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韩嚼牙
宇宙的尺度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