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收入研究的国际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0-07-13朱文静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热点阶段科学

张 洪,方 芳,朱文静

(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旅游产业效益的基本依据和旅游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是一种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各旅游产业为依托,通过销售旅游商品而取得的全部货币收入。学术界对于旅游收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末,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梳理[1]。当前,旅游收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7万亿元,旅游的发展要重点推进海陆空各方面的精品和品质,重点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培育南海海洋文化旅游区”等,要求在今后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在实现旅游资源保护、旅游文化传承以及旅游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旅游收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增长的转变。

近年来,旅游收入作为反映某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发达国家在旅游保护区与客源地、旅游相关者的教育与感知以及旅游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而国内学者主要研究我国旅游收入时空差异分析与影响因素,旅游收入预测等方面,但就前沿动态分析方面缺乏深入探索。现有该领域研究范围广、内容繁杂,难以有系统把握。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国际旅游收入研究前沿动态,能够对国际旅游收入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指明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鉴于此,本研究以WOS数据库为研究数据源,将旅游收入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从国家产出分布、研究热点可视化以及突现词阶段化三大板块分析旅游收入国际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后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系统地筛选出关于旅游收入研究的有效样本,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检索数据源。在WOS数据库中,考虑到检索主题的专业性,将检索主题设为“tourism income”,文献类型设定为Article,来源类别设定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ocial Siences Citation Index;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等数据库,初步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161条,通过软件去重,最终得到1160篇有效数据。数据最后更新时间为2019年3月5号。

(二)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知识图谱法对检索所得到的WOS核心合集数据库1160篇有效样本文献进行实证分析。知识图谱法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理论研究方法,能形象地将学科前沿领域、整体知识构架间的联系全面展现出来。常见的知识图谱绘制软件包括:HistCite、Sci2和CiteSpace等[2]。其中,CiteSpace软件融合了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热点分析、共现分析等,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特征,本文利用 CiteSpace计量工具对所选文献记录中国家产出分布、研究热点可视化及突现词阶段化四大板块进行分析,构建国际旅游收入研究领域知识框架,聚焦研究热点,分析研究领域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际旅游收入研究知识可视化分析

(一)国家产出分布

对国家产出的分析是对不同国家在该领域影响力的表现。国家产出词频的大小反映该国对该领域贡献量以及研究热度的高低,国家产出中心度表示各个国家在所分析的网络图谱中对该领域的影响作用程度,当中心度大于0.1时表示该国家节点在与其他国家节点连接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具有高中心度的国家是关注该研究领域最密切国家,中心度的高低表示影响力或地位的强弱[3]。在国际旅游收入研究中,据CiteSpace软件统计1160篇文献共来自57个国家,并绘制国家产出分布图谱(如图1)。并分别以国家科学产出频次及其中心度为依据对前10的国家进行排序(如表1)。

图1 2004—2018年旅游收入国家产出分布图谱

表1 2004—2018年旅游收入研究国家产出分布

由图1和表1可知,从研究热度上看,国际旅游收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地位或作用上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居于核心位置。进一步分析发现,美国、中国、澳大利亚以及英国四个国家产出量占国际旅游收入科学产出总量的50%以上。其中,美国无论是在文献产出量还是文献重要程度上都占据着中心位置,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分列其后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心度排名第一的英国对各个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学者文献产出量138篇,科学产出量排名第2,贡献中心度0.04,说明中国学者重视该研究,但力量较薄弱,发展空间较大。

(二)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代表某一领域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具有很强的时间特征。关键词是某一领域研究内容的集中反映,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该领域研究热点[4]。根据CiteSpace 软件以及莱普斯公式计算得出频次不少于16的为热点关键词,由于热点词较多,选取频次大于40的关键词来进行分类详述。图2直观明晰地反映了研究年度全部热点关键词。表2列出了排名前18位词频不少于40的关键词。

图2 国际旅游收入关键词分布

表2 国际旅游收入频次高于40的关键词

旅游收入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对18个高频关键词进行梳理可将整个旅游收入研究过程分为旅游、保护以及管理三大类进行详述(如表3)。

表3 国际旅游收入研究热点领域

首先,“旅游”作为国际旅游收入的研究热点,内容包括:基础、方法、动因及市场。旅游和收入不仅是国际旅游收入研究的基础,实现两者深入发展也是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Marcouiller DW认为旅游收入不平等既是一个行业特性,也是一个空间特性[5];Alam MS通过研究旅游业对发展中经济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如果当前旅游水平翻倍,那么发展中收入不平等现象将明显减少[6];Zhao F通过研究发现绿道的实施能有效增加村民的旅游收入[7]。国际学者主要通过模型和协整分析两大方法对旅游收入进行研究。Daniels MJ使用投入产出模型探讨了体育旅游活动收入效应评估方法[8];Bernini Cristina采用Heckman模型分析发现旅游消费是一种收入敏感商品,同时受经济、文化、地域的影响[9];Hye Qazi Muhammad Adnan采用约翰森Juselius协整分析,证实了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间的长期关系[10];而Kyophilavong P使用自回归分布滞后协整法发现,当旅游是强迫变量时,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间不存在长期关系[11]。此外,旅游收入研究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和细化。Yang Y基于多层次模型分析旅游收入对国内部分次区域旅游需求的影响[12]。Eugenio-Martin JL通过使用probit模型对欧洲15个国家进行分析,发现旅游需求具有收入弹性[13]。Wattanakuljarus A通过一般均衡模型发现入境旅游需求的增长虽提高了家庭总收入,但加剧了其分配[14]。近年来,随着学者对旅游收入的深入探索,国际旅游收入市场开始从宏观转向微观,研究市场从国际逐渐延伸到城市。Kim WG认为国际游客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市场,具有高贡献度,能创造更多的旅游收入[15];Luo Jian Ming认为中国旅游业发展依靠旅游业总收入来衡量[16];Wang Erda则发现随着城市旅游景观等级水平的提高,旅游收入将会减少[17]。

其次,“保护”作为国际旅游收入的研究热点,内容包括:客源地和保护区。在当今快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在推进旅游收入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旅游客源地的保护。Chen Bi-xia等发现,居民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支持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保护、社区可持续发展及社区规划和管理[18];Wu Jing等发现游客对野生资源保护认知与实际行为存在显著不一致,强调开展旅游经济活动时,必须履行生态责任,以实现物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9]。保护区是实现全球保护目标的核心战略,但保护区的继续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得足够的社会和政治支持,以压倒经济利益或土地征用的其他动机。因此,保护区的恢复力可以被认为是提高社会利益的一项功能。Xu JY等认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在建立当地人、保护区和旅游业间的互利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三者在保护区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为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研究区域旅游业、当地居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20]。

图3 国际旅游收入研究时间分布

最后,“管理”作为国际旅游收入的研究热点,内容包括:教育和目标。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及其周围的人高度依赖自然资源来获取旅游收入,然而,将他们简单地排除在地区管理之外总是不可避免地导致冲突,例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旅游需求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冲突等,这时就要对相关旅游者或从业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能认知到各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Liu Jing等为提倡环保态度及减轻受保护地区与社区间的冲突,建议改善环境教育、建立社区共同管理机制[21];You Wei-bin通过研究发现文化程度是影响当地居民保护文物资源最重要因素[22];Hayes Maureen C 通过调查发现教育水平越高者更愿意保护海洋资源[23]。旅游收入的管理包括生态旅游和经济增长两大目标,实现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是当今旅游业管理的巨大挑战。Azam Muhammad等认为旅游业带动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以环境污染和退化为代价的,政府必须积极努力发展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旅游业,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24];Santarem等通过多种方法评估各场址的生态旅游潜力,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25];Cheung Lewis T. O通过研究发现生态旅游服务所带来的旅游收入能加强保护区经营管理[26];可Gurung Dhan Bahadur通过研究发现生态旅游收入可能会导致偏远社区的社会不平等[27],由此可知,生态旅游带来的收入在不同的适用情况下可能会带来不同结果,生态旅游收入的使用要符合规范化以及适度化原则。实现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要在实现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实现旅游经济高质增长。

(三)突现词阶段化分析

突现词是指在短时期内激增或词频动态显著变化的词汇,突现词分析能研究领域内重点分布,确定学科前沿。通过文献计量绘制科学产出时间分布动态变化图(如图3),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文献突现词测量技术,得出突变强度较大的前25位激增关键词并进行汇总(如图4、表4)。研究发现,2004—2018年国际旅游收入科学产出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关键凸现词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分析研究热点内容,根据绘制的科学产出量时间分布动态变化图,结合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中科学产出数量增长规律,将2004—2018年旅游收入的国际研究突现词划分“前范式(2004—2007)”“常规(2008—2015)”与“反常(2016—2018)”三阶段。

图4 国际旅游收入突现关键词

由图3可知,2004—2018年共15年的时间里,高峰值2016年的137篇科学产出量已到2005年19篇的7.2倍,旅游收入研究领域科学产出数量呈现递增趋势。这符合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中科学产出量增长规律,从科学产出量较少的“前范式”阶段到科学产出量稳步增加的“常规”阶段,再到增速平稳略降的“反常”阶段[28-29]。

表4 国际旅游收入突现关键词汇总

1.“前范式”阶段(2004—2007年)

这一阶段,国际旅游收入以“市场需求”为主。由图4、表4可知,2004—2007年的突现词(旅游、需求、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词频变化率较高,说明这些突现词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这符合库恩科学革命理论“前范式”阶段特征,该阶段是国际旅游收入研究起步阶段,科学产量97篇仅占总量的8.36%,但国际学者们所产出的文献质量和贡献度较高,由于没有共同的范式和标准,学者在开始研究时阻碍重重须重新开始,面对新问题要制定新战略。该阶段学者对于旅游收入研究更多关注旅游需求以未来可持续发展,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004年就有学者通过研究原产国收入和旅游价格等因素来分析国家旅游需求变化[30-31];2005年4月11日联合国根据国际市场发展需求召开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3届会议,标志着该领域逐渐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自此,国际日益流行生态旅游度假,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兴趣迅速提升,考虑到目的地资源需求的广泛性,Hunter Colin开始对生态效率进行研究[32];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客源地旅游资源被人为破坏,考虑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Melick David呼吁要提高灵活性并将地方需求纳入资源政策的制定当中[33]。“前范式”阶段科学产出量虽少,但研究的主题质量较高,为常规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常规”阶段(2008—2015年)

这一阶段,国际旅游收入研究以“社会效益”为主。从图3、图4以及表4来看,该阶段科学产出量较多,研究内容和方向精细化,说明该阶段在“前范式”阶段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创新,推动了国际旅游收入研究向前发展。这符合库恩科学革命理论的“常规科学”阶段的特征,该期间文献的数量为798篇占到总量的56.98%,科学产出量和质量都较高,已经基本形成共同研究信念和范式,在此期间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收入研究进行探索。同时由于受2007—2008年金融危机特殊背景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旅游收入研究的重要节点,各国学者加大了对该领域的研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至关重要。从突现词可以看出,常规阶段学者更加关注社会效益。2008—2015年突现词词频率较高的有“经济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用、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消费、医疗旅游”等,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对旅游收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学者在研究如何高效提高旅游收入时开始关注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同时,前范式阶段关注可持续化问题在该阶段也得到了发展和延伸,学者的研究开始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环境气候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公共资源的缩减及病人流动增加,使得医疗旅游成为关注热点[34],常规阶段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提升。与此同时,该阶段开始使用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及因果关系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

3.“反常”阶段(2016—2018年)

这一阶段,国际旅游收入研究以“旅游发展”为主。该阶段科学产出量较少,研究主题更加具有针对性,这符合库恩科学革命理论的“反常”阶段特征,该期间科学产出量逐年下降,产出量265篇仅占总量的34.66%,在此期间科学产出量达到最大值后有所下降,这是因为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实践的发展,学者开始利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回答前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这时便出现了范式危机,在文中表现为科学产出量有所减少。从2016—2018年国际旅游收入突现词可看出,该阶段学者主要研究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正向、负向、不显著)。两者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旅游学研究的核心命题,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旅游业发展主要目标是旅游经济稳步增长,这使得旅游主导经济增长假说在国际旅游收入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此期间,不仅有学者以某国为研究对象来证明旅游主导经济增长假说的有效性[35-36],还有学者通过编制大数据集来研究游客目的地选择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就影响旅游主导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验证,其方法包括静态的实证分析[37],以及动态模型实证检验[38],旅游主导经济增长这一研究热点促进了研究深化发展。

三、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通过对旅游收入的国家产出分布、研究热点可视化以及突现词阶段化三板块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国家产出分布角度:从研究热度上看,国际旅游收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地位或作用上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居于核心位置。美国无论是在文献产出量还是文献重要程度上都占据中心位置。中心度排名第一的英国对各个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学者很重视对于旅游收入方面的研究,但力量较薄弱,发展空间较大。

2)从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角度:旅游收入研究热点聚焦于旅游、保护以及管理三大类。其中旅游包括基础、方法、动因、市场;保护包括客源地和保护区;管理包括教育和目标。

3)从突现词阶段化分析角度:2004—2018年旅游收入的国际研究突现词符合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中科学产出数量增长规律,根据分析可将其划分为 “前范式”“常规”与“反常”三大阶段并经历了“市场需求—社会效益—旅游发展”的演化趋势。

(二)讨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能够清晰地展示研究主题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以旅游收入为例,分别就国家产出分布、研究热点可视化以及突现词阶段化三板块进行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足,如在数据收集时,可能会受到WOS数据库检索方式以及资源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检索出来的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些许差异,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这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思考。尽管学术界重视对该领域的研究,但目前研究理论大多与经济学、生态学等挂钩,较少涉及心理学等学科,且大多与旅游领域无关,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旅游收入理论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收入研究质量的提高。相对于国外旅游收入的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早,科学产出量较多,通过检索发现,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时空差异以及预测模型等方面,而基于社会生态以及市场需求视角研究较少,这需要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

结合国际旅游收入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未来国际旅游收入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以下四点:首先,由于旅游消费多样化以及市场精细化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精心打造旅游精品、充分挖掘优质旅游市场、合理分配旅游收入等依然是国际旅游收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由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特点,保护旅游客源地以及生物多样性,加强游客感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协调旅游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旅游经济高质增长两者的关系等将是旅游收入学科研究在管理保护层面上的新突破;再次,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索将是国际旅游收入研究的强动力;最后,互联网大数据及跨学科等方法的运用将会不断地被引入到旅游收入研究当中,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热点阶段科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科学拔牙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