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视角下物质投入对校园社会资本的影响
——以应用型高校实地调查为例

2020-07-13刘宗飞刘晓伟程业炳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物质资本校园

刘宗飞,刘晓伟,程业炳,郑 谦

(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园社会资本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就业等行为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1]。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校园社会资本包含投资和回报两个过程,在投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时间等要素的基础上,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各种资源(金钱、知识、声望、信息、政治地位等),因此,深入考察经济投入对大学生校园社会资本的影响,对提高校园社会资本的构建效率,降低校园社会资本的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社会资本是在某种持久性网络中获取的实际或者潜在资源的集合[2];这是一种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资源,并可以为社会网络中的个人带来利益[3]。当前,大量学者对大学生校园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校园社会资本内涵及特征的研究。薛在兴等认为社会资本同时具备社会和资本的双重属性[4],是构建在个体生产生活中的多维网络体系[5]。尹奎等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校园社会资本的内涵特征,并从家庭与个体两个方面探索了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6]。邓蕾等则认为大学生校园社会资本呈现水平型交往为主,层级型交往为辅的状态[7],且从其特征来看,校园社会资本具备网络规模大、凝聚指数与吸引力高、情感交换频繁等特征[8]。

二是校园社会资本构建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如朱晓文等利用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网络服务平台使用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9]。王薇利用南京大学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SNS使用对线上社会资本的影响[10]。钟智锦则通过对广州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互联网对大学生网络社会资本及现实社会资本的影响[11]。孔凡柱等利用江苏省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对不同类群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管理阶层家庭大学生的社会网络成熟度高于非管理阶层家庭大学生[12]。肖璐等调查发现,城乡大学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存在较大差距,且对城乡大学生择业具有显著影响[13]。

三是校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如石红梅等将社会资本分解为家庭经济性资本和家庭社会性资本,并认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14]。缪悦等通过对湖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问卷调查,认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意愿和就业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15]。吴波虹则对江苏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认为家庭社会资本对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影响不明显,大学生自身社会资本及外部社会资本与高职学生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16]。

当前学者对校园社会资本测度及分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式,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量研究偏重理论分析,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较少。二是基于社会学视角的研究较多,从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的较少,校园社会资本是一个包含有投入和产出的过程,物质资本的投入是维持和提升校园社会资本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鲜有学者对校园社会资本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三是对科研型重点院校的研究较多,以应用型高校为例进行的研究较少。不同类型院校在战略定位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更偏向科学研究,而后者则更注重实践教学,对学生校园社会资本的要求更高,因此,基于科研型院校调查数据进行的校园社会资本研究结果并不能直接适用于应用型高校。基于此,文章以蚌埠市应用型高校调查数据为例,深入分析了物质成本投入对校园社会资本的转化效率,以期降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校园社会资本的维护成本。

文章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校园社会资本经济学分析及假设提出;第三部分为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最后一部分为结论讨论。

二、校园社会资本经济学分析及假设提出

(一)校园社会资本的经济学内涵分析

场域理论及社会网络理论是分析社会资本内涵的两个主要理论体系。前者将社会资本看作在一定场域空间内,各种关系网络及内嵌在里面资源的集合,包括社会关系本身及其内部资源数量及质量[1]。后者则将社会资本看作为社会单位及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所形成的关系网络,由社会资本规模及社会资本结构组成。以上两种理论从不同视角对社会资本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是一个包含有社会资本主体、客体及载体等各类资源的空间区位集合体。可以从多个维度对社会资本进行衡量。

在经济学视角下,社会资本包含有投入和产出两个过程,是社会主体为了实现个人效益最大化而精心投入时间、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要素的过程。因此,校园社会资本可以看作为一个具备多种特征的综合产品,包含有校园社会网络、校园社会信任、校园社会参及校园社会声望,是一个多维体系。其中,校园社会网络反映了校园社会资本产品的规模特征,主要包含有大学生校园社交规模和社交频率。校园社会信任体现的是校园社会资本产品的技术特征,主要反映为大学生对其他主体的认可状况,是内心情绪、特质对个人认知行为的技术影响。校园社会参与是大学生作为集体成员参与、干预、介入校园公共事务决策,并利用获取的信任优势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17],反映了校园社会资本产品的使用特征。校园社会声望体现为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被尊重的程度,是大学生校园社会资本产品效益特征的重要表现,一般拥有校园社会资本更高的同学社会声望也越高。

校园社会资本产品的产出需要必要的时间、情感、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其中,时间及情感投入是提升校园社会资本产品的重要条件,校园社会资本产品是在校园社会交往的基础上产生的,而社会交往是不同社会主体长时间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人力资本的投入决定了校园社会资本产品生成的质量,不同社会主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同样社会沟通背景下,所产生的最终校园社会资本产品也存在较大异质性。

(二)假设提出

从经济学视角下,物质投入是生产校园社会资本的关键要素。一方面丰裕的物质资本可以为校园社会网络的建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交范围,必要的经济投入可以丰富高校学生的社交方式,增加社交互动频率,通过利用现代化社交工具,降低区位、时间等对社会资本建立的限制。另一方面,丰裕的物质资本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吸引力,进而使社会网络的建立更加简单,同时还可使既有的社会网络更加稳固。基于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说:

H1:物质资本正向作用于社会网络。

校园社会参与是大学生作为集体成员参与、干预、介入校园公共事务决策,并利用获取的信任优势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17]。社会参与是个人诉求在集体行为中的实现,物质资本投入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参与程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丰裕的物质资本可以增加社会参与的金钱投入,增强大学生对集体行为的影响;二是丰裕的物质资本可以降低高校学生因经济压力而参与勤工助学的时间,进而增加社会参与度。基于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说:

H2:物质资本可以增加校园社会资本参与程度。

学生间存在的社会信任是校园社会资本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校园社会信任是校园社会关系网络中各主体因长时间信息交换所建立的彼此认同感。社会信任的建立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主体交往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信息交换的次数。物质资本投入对交往中信息失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物质投入可以提升高校学生与其他主体之间的互动频率,进而增加了彼此之间信息交换的次数,基于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说:

H3:物质资本可以强化社会信任。

校园社会声望体现为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被尊重的程度。社会声望越高,在校园内控制和掌握的资源规模越大,质量越高。物质投入对校园社会声望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投入可以增加高校学生的消费选择,进而可以获得更多大学生消费认同,提升与其他社会主体的行为一致性。二是物质资本投入可以缓解自身的流动性约束,增强解决校园事项的能力,因而,可以提高在校园其他主体间的威信。基于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说:

H4:物质资本可以提高社会声望。

三、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各维度校园社会资本均为有序分类变量,采用普通线性模型存在较大缺陷,因此,本文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具体表述如下:

Y*=βX+ε

(1)

公式(1)中,Y*是与因变量相对应的潜变量,为各维度大学生校园社会资本;X是一组自变量体系,包括物质资本投入、时间、人力资本及大学生基本特征等变量;β为待估参数;ε为服从逻辑分布的误差项。Y*与Y的关系如下:

(2)

公式(2)中,μ1<μ2<…<μj-1,表示利用估计获得的临界值和阈值参数。给定X时因变量Y取值概率如下:

(3)

公式(3)中,Λ(·)为分布函数。

有序Logistic模型可以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估计,回归过程中,该模型依次将因变量按不同的取值水平分割成两个等级,分别对分割的两个等级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二)数据来源

文章所用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9年3月份对蚌埠市安徽科技学院两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个体基本特征、家庭特征、人力资本投入、物质投入、时间投入、社会资本状况等,采用分层抽样及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为81.25%。

(三)变量特征及描述性统计

1.因变量

因变量为大学生校园社会资本,主要包括社会网络、社会参与、社会信任及社会声望四个维度,其中社会网络用“遇到突发状况时愿意帮忙同学数量”及“同学间交流程度”来表示;社会参与用“参与班级公共事项决策”来衡量;社会信任及社会声望则分别用“对同学的信任程度”及“班级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来表示[5]。具体如表1所示。社会资本为多维度有序分类变量,在实际拟合中,采用五点量法,对各变量不同等级进行差别赋值,从低到高依次取值为1、2、3、4、5;分值越高表明各维度社会资本越高。

2.自变量

自变量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核心自变量,主要包括大学生人力资本状况,时间投入、大学生物质资本投入。其中,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衡量主要从大学生学习质量、政治身份及是否为学生干部三个方面进行测度,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较好、党员及学生干部具备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校园社会资本的时间投入主要来大学生非学习型活动的时间付出,研究中利用参与社会兼职、社团活动、社会调查、三支一扶等社会活动的时间近似衡量;物质资本投入是校园社会资本的关键性投入,由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等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各类成本性投入不具可分性,因此,实际研究中主要利用大学生月消费情况近似替代,在假定大学生对不同类型行为投入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大学生月消费金额越高,对校园社会资本产品的投入也越高。二是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大学生个体特征及家庭特征,如性别、专业、年级、家庭特征等指标。具体指标特征及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含义及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处理及模型整体检验

自变量中政治面貌、年级、专业、家庭区位等变量为分类变量,为避免数据分析中对各类别序号进行数学计算,在实证分析之前对各个分类变量进行了哑变量设置。多重共线性是导致模型估计失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分别对不同维度校园社会资本模型进行了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各个模型中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远小于10,容忍度均大于0.1,说明各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需要对因变量的不同类别进行划分,因此,满足“比例优势”假设是模型应用的基础,在实证分析之间,文章对校园社会资本各个维度的模型进行了平行性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各个模型的平行性检验结果显示,校园社会资本各维度模型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接受“无论校园社会资本分割点如何变化,模型中自变量系数均保持不变”的原假设,可近似认为,校园社会资本模型符合“比例优势”的假设,适合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

表3展示了物质资本投入对各维度校园社会资本的影响结果;受限于篇幅,模型中控制变量(个体特征及家庭特征)的影响结果并未列出。从模型整体检验结果来看,校园社会资本各个维度模型似然比检验的卡方值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模型整体拟合状况良好。

表2 校园社会资本各模型平行性检验

表3 物质投入对校园社会资本影响分析

注:表中*、**、***分别代表在10%、5%、1%水平下显著

1.物质资本投入对校园社会网络影响不显著

校园社会网络模型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大学生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校园社会网络规模及互动频率也在增加,但并不显著,与假说一的预期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物质资本投入变量的分类范围较大,隐藏了部分数据信息,导致结果不显著;二是物质资本投入的结构性偏离,校园社会资本包含多个维度,物质资本更倾向维护现有社会网络,而非用来扩张新的网络,在实际调查中也发现,大量大学生对社会网络的维护支出主要是用来加强与熟人的联系,而非用于交往新的朋友。

2.物质资本投入提升了校园社会参与程度

校园社会参与模型显示,随着大学生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校园社会参与程度也呈现正向提升,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说二成立。这一结果说明,校园社会参与离不开物质资本的投入。拥有更丰裕物质资本的同学可以拥有更强的话语权,进而影响集体行为,使之更符合个人意愿,除此之外,丰裕的物质资本可以缓解个人经济压力,降低个人参与社会兼职的时间,进而增强校园社会事项的参与程度。

3.物质资本投入与校园社会信任正相关

校园社会信任模型显示,随着大学生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校园社会信任也呈现正向提升趋势,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说三成立。一方面,物质资本的提升可以增加个体与他人的交往频率,在重复多次的信息交换过程中强化彼此的信任。另一方面,物质资本丰裕的同学拥有更强的容错能力,承担因信任偏差导致损失的能力更强,因此,也更愿意相信他人。

4.物质资本投入可以提高校园社会声望

校园社会声望模型显示,随着大学生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大学生校园社会声望也呈现正向上升趋势,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说四成立。说明物质资本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声望。一方面,丰裕的物质资本可以增加学生行为选择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更多同学认同。另一方面,物质资本是解决大量校园社会事项的关键要素,增强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了校园社会声望。

5.其他要素对校园社会资本的影响

表3结果显示,时间投入是提升校园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对校园社会资本产品各个维度特征的影响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提升校园社会资本需要大学生投入更多时间。长时间的信息交换及感情沟通不仅可以增强现有校园社会资本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信息的二次传递而实现校园社会网络的扩张。高校学生人力资本特征对校园社会资本的影响较弱,从表3结果来看,只有学生干部对校园社会资本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与非学生干部相比,学生干部在校园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上均具备较强的优势,这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大学校园中,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社会性事物、与其他社会主体交流沟通的机会更多,社会网络规模更大,且在处理校园各类事项的过程中塑造了较高的社会威望。

五、结论及讨论

校园社会资本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就业等行为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当前对校园社会资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社会学领域,缺乏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校园社会资本包含有投入和产出两个过程,是高校学生为了实现个人效益最大化而精心投入时间、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要素的过程。增强校园社会资本的投入产出分析对提升校园社会资本的构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校园社会资本经济学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不同维度对校园社会资本产品的特征进行了衡量,并基于蚌埠市本科高校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有序分类logistic方法探索了物质资本对大学生校园社会资本的影响。结果显示,物质资本对不同维度校园社会资本具有差异化的影响,随着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校园社会参与、校园社会信任及校园社会声望均呈现显著正向上升趋势,校园社会网络的变动并不显著。说明物质资本可以通过增加参与校园社会事项的机会、提升容错能力,改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式提升校园社会资本水平。

猜你喜欢

物质资本校园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