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

2020-07-09雍唯贞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数学策略

雍唯贞

摘 要: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思维的品质是指人的思维在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流畅性等方面的表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策略

基金项目: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KT-XS-05-136。

当前,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然要落实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上。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思维的深刻性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思维的深刻性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挖掘知识的内在本质,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通透。数学不仅是结果的获得,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并亲自动手操作和验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形成知识结论。由简到难,由形象到抽象,逐步过渡,一步一步达到知识的深层次掌握。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提出:“小明爸爸想给自家圆桌铺一块和桌面同样大小的玻璃,那么这块玻璃有多大呢?”学生通过分析题意,就会知道这是求玻璃面积。针对圆的面积如何去求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研究。有的学生首先剪出一个长方形,结果剩下的纸面积难以计算;这时,有学生发现把圆平均分成两半,通过移动组成的图形轮廓好像一个平行四边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马上动手操作,兴奋地叫起来:“平均分成4份错开插进去更像平行四边形”……教师顺势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128份拼组的情况。学生发现其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正好是圆的半径,根据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得出圆的面积。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还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思维的独创性

小学生的独创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得到的或许不是前所未有的,却是自己发现的新方法、新思想、新问题等。学生的思维因个体而存在差异,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的思维成果。我们认为很简单的结果,对于孩子来说是经历了一番努力得出的结论,即使他的答案未必正确,也算是孩子思维的独创性,我们应该及时对孩子的思考给予肯定。

例如在上分数的大小比较课时,让学生比较1/2和1/4的大小。在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一个学生马上就举手了,他说:“老师,2小于4,所以1/2肯定小于1/4。”由于受整数的影响,这个答案是大部分学生最直接想到的,也是在练习中学生会经常犯錯的。于是我说:“我也觉得很有道理,那咱们来验证一下吧。”于是我让学生们在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上分别标出1/2和1/4,然后比较一下两者的大小。学生在比较后说出1/2大于1/4,乘此机会我继续追问: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呢?学生开始纷纷举手,那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了,这里的2和4表示的是平均分的份数,分得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少,所以说1/2大于1/4。”

三、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客观环境和事物状况的发展,机智灵活地思考问题、应付变化。所谓“与时俱进”“随机应变”“机动灵活”等都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它给思维的创新提供了充分的变化活力。

如在“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3-1=3×5-1……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四、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不会受到过去相似知识的干扰,摆脱思维定式,从而能够清晰地感知题目的意境,准确地判断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快速得出结论。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思维的敏捷性更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效率上,是在学生对知识间的深度的理解之上得出的结论,以思维的深刻性为前提。

例如我在上完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2页的思考题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10名男生站成一排,每隔2名男生插进3名女生,可以插进几名女生呢?”有很多孩子不假思索地说27名,有一名男孩子喊道:“老师,这个题和书本上的题不一样,书本上是相邻两个男生,这道题是每隔2名男生!”我故意露出疑惑的表情问道:“那有什么区别呢?你能不能给大家画一画呢?”这名男同学兴奋地拿起粉笔画出了图,然后用急切的眼神看着我,我转向其他的学生问道:“你们觉得他理解得对吗?”这时有好多同学恍然大悟地叫道:“老师,他画得对啊,我怎么没有看出来。”此时,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这个男孩子,肯定地说道:“你真是个细心的数学家,能将两道题区分得如此清楚,老师为你骄傲!”其他同学鼓起掌来,我也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同时对其余的孩子说得:“同学们,以后我们做题切记不要草率作答,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研究题目所给数据之间的关系,这样你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敏捷啦。”

五、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有两层含义,首先,思维的批判性是善于对大家都接受和认同的结果大胆地提出质疑,而不是无条件地遵从书本和专家的权威。其次,思维的批判性是用分析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方式对自己提出的质疑做出判断和见解,有理有据。可以说思维的批判性是学生已有知识和他自身个性的融合。

例如:在六年级总复习中遇到这样一道判断题:“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通常情况下学生看到的等腰三角形是两个底角是锐角的情况,可能大多数孩子会判断正确。有一个孩子冒了一句:“一定吗?”这时学生安静下来,我静静地等待着,这时有学生开始拿起笔来,我赞许地说道:真棒啊,有孩子开始动笔验证了呢。不过一会儿,这个孩子高兴地拿着自己画的图跑上来对我说:“老师,我将三角形的顶角画得很小,尽量地画小,这样它的底角会尽可能地变大,但是不管我怎么去画,都不会画出底角是直角或钝角的情况,所以答案是对的。”我对他投以肯定的目光,说道:“真厉害,可以自己画图验证了呢?我们大家应该向你学习了,其他人还有想法吗?”这时,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可以这样推理:假如有一个底角是直角,那另一个也是直角了,它们两个的和就是180度了,顶角不可能是0度,所以底角不可能是直角了。”话音未落,有好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急切地喊道:“老师,直角都不可能,钝角就更不可能了。”孩子们在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中解决了这道题,更重要的是孩子完全可以大胆地猜想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这不是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吗?也是孩子的创新思维的结果啊!

总之,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把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目标,不是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设计在某一环节,而是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思维的培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信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迈出的每一步都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许景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 新课程(小学),2016(08):161-162.

[2]郭琳琳. 谈小学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1):66.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小学数学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