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初探

2020-07-09宋国伟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科学素养学习兴趣

宋国伟

摘 要: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是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同时渗透化学的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文章以九年级化学总复习课“科学探究”为例,谈谈在复习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探究情境;学习兴趣;有效问题;科学素养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复习课中如果也能有好的学习情境,就会使原本相对枯燥无味的复习课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下面是我在上专题复习课“科学探究”时的部分课堂实录:

教师:我们实验室里有一些陈旧的药品,老师很想知道它们是否变质,还能不能再用,比如,这瓶氢氧化钙(展示给学生看),出厂日期是2000年,已保存了20年,大家说它变质了没有?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变质了。

教师:不一定,我们家里的白酒、食盐、蔗糖,只要贮存得当,100年也不会变质,物质变质不变质不能看出厂日期长短,要看物质的性质,白酒、食盐和蔗糖不会变质,是因为它们常温下不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氢氧化钙保存时间久了,究竟会不会变质呢?

教师:氢氧化钙可能与空气中哪种物质反应而变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与二氧化碳反应。

教师:该物质现在的成分有哪几种可能?

多数学生不吭声,只有少数学生试图回答。

教师抽一名学生试着回答。

这名学生回答道:这瓶物质的成分有三种可能,如果氢氧化钙没有变质,该物质的成分只有氢氧化钙;如果氢氧化钙部分变质,该物质的成分既有碳酸钙,又有氢氧化钙;如果氢氧化钙全部变质,该物质的成分只有碳酸钙。

教师:那你们知道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该物质的成分吗?

有学生提出用无色酚酞试液来检验该物质的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用稀盐酸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钙。

教师:因为碳酸钙难溶于水,检验氢氧化钙在这里就是检验溶液中是否有氢氧根离子,方法只有一种吗?

有学生又提出用硫酸铜溶液检验,有的说还可以用PH试纸测出,有学生说还可用紫色石蕊溶液,也可用二氧化碳气体来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等等。

教师:很好,这些方法都能用,不过我们应该选择实验现象最明显的方法来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根据刚才我们的讨论,大家试着来设计一下实验方案。

学生热情高涨,很快设计出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并在小组内展示。

这样我和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科学探究的前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二、体验探究过程,熏陶科学态度

通过上面讨论,有了探究“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接下来是“进行实验”,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下面是我的课堂实录。

教师:我们按照上面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实验仪器和化学品,看哪些组操作规范,得出的结论准确。

学生们操作得非常认真,俨然一个个小科学家,对实验现象、结论不时地进行分析、争论。

教师:各组组长汇报该组的实验情况,通过什么试剂,发生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踊跃回答,充分展示结论。各组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不太一致,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时无论用哪种方法,得出的结论都是该物质中有氢氧化钙,但是对碳酸钙的检验,有的组说加入稀盐酸有气泡,有的组说加入稀盐酸无气泡,有的组说氢氧化钙没有变质,有的组说氢氧化钙部分变质,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

教师:同样的药品反应,为什么有的冒气泡,而有的不冒气泡呢?原来呀,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与稀盐酸反应,并不是同时进行,有个顺序问题,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再与碳酸钙反应。你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

有的学生若有所思,有的学生恍然大悟,露出了微笑,举手要求回答。

教师用欣赏的语气提问举手的学生。

学生:刚才加入稀盐酸时有的冒气泡,有的不冒气泡,是由于所加稀盐酸的量不同。有的组加的稀盐酸多,不仅把氢氧化钙反应完,而且与碳酸钙发生了反应,所以冒气泡;有的组加的稀盐酸少,还没有和碳酸钙反应就已经消耗完了,所以没有产生气泡。

教师:说得太好了!分析得非常清楚。那么大家说做这个实验时稀盐酸应该加多少合适呢?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应该加过量!

教师:那么这瓶氢氧化钙是没有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学生:部分变质。

教师:回答正确。

通过让学生分组实验,既锻炼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得出实验的结论,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真正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设置有效问题,展示学生智慧

在复习课中,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更能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及时纠正学生的知识漏洞。

我在 “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中,设置了如下的问题:

问题1:氢氧化钙容易和空气中的哪种物质反应?

问题2:这瓶氢氧化钙的成分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问题3: 如何检验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存在?方法有哪些?

问题4: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以探究“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实验过程逐一解释。

问题5:设计实验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除了以上问题的回答,学生们还需要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展示。在这些学习任务中,教师对学生有口头提问,也有书面展示,还有实验操作的交流,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通过展示交流,学生们除了复习巩固有关知识、实验技能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以外,还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同时展示交流也反馈出学生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些问题,真正起到了学有所得的作用。

四、升华探究本质,提升科学素养

笔者在设计“科学探究”这个专题复习课时,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和方法技能归纳的设计,将学生分组实验活动与科学探究步骤的复习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既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复习了探究实验的步骤和方法,感性理性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同时,我重點归纳了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这些总结性的东西既是知识,又是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种科学素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复习课教学设计、实施是难度较大的,只要我们化学教师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放在首位,不断创新,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流程,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让学生体验化学课的精彩,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林洪,陈贵新. 基于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案例设计[J]. 中学化学,2018(9)3-6.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科学素养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