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管理协同育人共同体执行力学理化研究

2020-07-09王晓东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思政协同育人执行力

王晓东

摘 要: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这一理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有的学校只是把它作为文件传达一下,在实践中并未有什么实际落实措施;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立德树人”实施方案,也付诸实际了,但落实效果不太乐观。究其原因,就涉及一个执行力问题。探讨高校管理协同育人共同体执行力,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关键词:大思政;执行力;协同育人

一、管理协同育人的核心概念界定

(一)“大思政”育人共同体

近三年来,“大思政”这一名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构建“大思政”育人共同体成为思政工作者的时尚。那么什么是“大思政”育人共同体?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首先它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一种创新思维。“大思政”育人共同体的本质是指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整体性,要求育人的各个主体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这一共同体从全方位育人角度讲,包括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从全过程育人角度讲,包括从入学到毕业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以及创新创业各个环节等;从全员育人角度来讲,包括全体在编在岗的教职员工、人事代理员工以及临时用工人员。“大思政”育人共同体的特点是主体多元化、系统整体性和目标一致性。“大思政”育人共同体实施的理论依据有三:一是事物是处在普遍联系中,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二是知行合一原理;三是整体与部分原理。

(二)“大思政”育人共同体执行力

事业的成败既要讲究战略制定,又要考虑执行问题,执行力决定预期效果实现程度。美国西点军校为什么能培养出那么多名人?是因为在它的校规二十二条中明确写道:“立即行动!”人本来是不分三六九等的,那为什么我们会在现实中发现人有优秀与一般之分?通过考察人与人的区别形成的原因发现,优秀的人比一般人更具有实现思想的执行力,结论是有思想固然重要,但有执行力更重要。同样一个组织也是如此,比如所有高校都在做“立德树人”工作,但只有一些学校能做出典范,另一些则不能。究其原因,不只是优秀学校比别的学校规划做得好,还有他们拥有强大的执行力,能将工作落实到位。执行力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厘清执行力的内涵。

所谓执行力是指组织调动一切内外部资源,营造主动负责的执行文化氛围,健全制度流程、绩效考核体系、监控体系,打造畅通的沟通协调渠道,高质量完成预定的战略目标的控制力。所謂高校“大思政”育人共同体执行力是由一系列能力构成的综合体。这一系列执行力是有逻辑关系的,一个部分执行不到位,就会联动其他部分。所以“大思政”育人共同体强调的是联动效应,在共同体中每个人的能力发挥都会影响整体效应。

(三)育人职业自觉

育人是一种良心工程,只靠外在力量监督检查是不行的,自觉性是关键。所谓育人职业自觉,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觉把教育目的、意义和方法手段作为研究对象,能够理性思考自身德才水平和能力,能够自觉地反思自己是否尽到责任。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有认同感,干一行爱一行,热爱学生,甘于奉献,这是构建育人职业自觉性的基本条件。其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职业能力,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这是树立育人职业自觉性的核心条件。再次教育工作者要确立崇高的理想,重名轻利,修身养性,言行举止要文明,这是确立育人职业自觉性的关键条件。最后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即具有“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意识,在当代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是确立育人职业自觉性的保证条件。

二、在校园内大力营造执行力文化

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当执行力成为一种文化之后,才能谈得上合作执行力的建设。通过执行力文化的塑造与建立,逐步影响师生员工。执行力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校要善于用校园文化来提升人的灵性(创造能力、配合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如果一个学校不重视执行力文化建设,那么这个学校就不能使教职员工产生尽责意识。强制性的制度固然重要,是保证执行的必要条件,但它属于他律范畴。如果让强制性的制度升华到文化层面,让“立德树人”在校园中蔚然成风,教职工就会心甘情愿地按照制度要求规范行为,这属于自律范畴,以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提升学校管理执行力的目的,这是构建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那么什么是执行力文化呢?我们只要仔细观察执行力强的人的表现,就会发现他们一般具有“想做、会做、做优”的特点。“想做”体现了做事的主动性,有敢担当的勇气;“会做”体现了做事的能力,有敢揽瓷器活的自信;“做优”体现了做事必求胜的强烈欲望的优良品质。归纳起来,执行力文化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担当意识,二是有知识和技能,三是有创新意识。这些正是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

校园文化建设首要的是起到引领作用,这就关系到选人用人的问题了。学校在制定选人用人制度时候,要根据岗位需要优先选用执行力强的人员,使他们带动身边的人提升执行力。在选先推优时,学校要把执行力强的人员树为标杆,培养其他人的看齐意识,促进提升全员的执行力。

三、提升高校管理协同育人共同体执行力的路径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收集并反馈信息

“管理协同育人共同体”是一个多人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渠道,顺利实现上传下达,令行禁止,否则难以保障执行力。协同就是要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的效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使校内外育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沟通既包括传达信息也包括反馈信息,校内沟通平台要从传统的纵向渠道向现代扁平渠道转换,减少中间环节,可以避免传递信息走样的情况,反馈信息也能及时。良好的沟通是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

(二)构建合理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通俗地讲就是指完成项目的前后逻辑次序或步骤,它强调的是不可逆行,不可间断。工作流程合理,组织效率就高,反之就容易出现一团乱麻、无头绪的情况。合理的工作流程特点是阶段清晰,分工明确,逻辑性强。“管理协同育人共同体”是一个组织,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流程来提高执行力。如果缺乏合理的工作流程,容易让共同体成员工作起来不顺畅,降低执行力度。工作流程可以是文字性的描述,也可以是流程图示,文字性的描述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流程图简洁明了。“管理协同育人共同体”工作流程应该包括育人的环节、育人的主体、育人的职责以及这些模块的逻辑关系。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执行力培训体系

岗前培训是达到预期效果的一项必要措施。对于一般工作人员来说,战略目标是笼统的,他们需要了解具体的工作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四个什么”,即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标准、什么地点等。这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进而提升教职员工的工作能力,比如基层党组织能力培训、辅导员工作培训、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教师建设网络课程能力培训等。培训体系包括明确工作目标、使用恰当的方法、预期效果如何、完成任务时间表、考核方式等内容。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职员工关注的不仅仅是“领导要让我干什么”,更为关注的是“干好了有什么激励措施”。毛泽东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1] 我们不能忽视人们的趋利心理,它有时是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大公无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虽然不是对立的,但二者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学校不能只靠整体利益激励教职员工,当然学校应教育教职员工首先应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然后再谈教职员工的个体利益。

参考文献

[1]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67.

猜你喜欢

大思政协同育人执行力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定海神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提升执行力 做行动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