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竖屏视频的内容特征与发展路径

2020-07-09霍孟钢

新媒体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短视频融媒体

霍孟钢

摘  要  融媒体时代的竖屏视频不只是一种区别于横屏视频的视频形式,更是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各种媒介形态的融合体,从竖屏视频的前期拍摄到后期剪辑,甚至审美标准,都亟需建构不同于横屏视频的生产体系。文章结合国内外具体案例,从内容生产、题材范围、视听语言三个方面分析竖屏视频的内容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竖屏视频;短视频;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09-0017-02

融媒体时代,手机已成为主要的信息接收和发布终端,人们花费在手机上的阅读时间逐渐超过了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借助手机的纵向观看特性,竖屏视频实现了从被视为业余到进入主流视野的转变。近两年,央视新闻、华盛顿邮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国内外媒体平台纷纷将竖屏视频作为传统媒体转型和新兴媒体引流的重要手段。

作为多种媒介形态的融合体,竖屏视频在许多方面都与横屏视频不尽相同。从竖屏视频的前期拍摄到后期剪辑,包括美学观念,都需要建构不同于横屏视频的生产体系。因此,对竖屏视频内容特征和发展路径的分析研究是必由之路。

1  竖屏视频的概念内涵

竖屏视频是相对于横屏视频而言,竖屏从横画幅变成了竖画幅,宽高比倒置为3︰4或9︰16,视野狭窄细长[1]。竖屏视频兴起的背后是媒介技术对用户习惯的改变和个体文化的主流化趋势。在融媒体时代,竖屏视频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视频格式,更是一种可以手眼并用的互动型媒体和有着巨大潜力的内容入口。对于传统媒体,通过短时长的竖屏内容实现长视频或深度内容导看,吸引用户的深入阅读,有助于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内容生态系统;对于新兴媒体,竖屏是抢夺用户的切入口,也是电商带货的重要流量渠道,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2  竖屏视频的内容特征

2.1  UGC占主导,优质内容稀缺

根据美国传播学大师保罗·莱文森的“媒介技术演变三阶段”思想,当一个新媒介横空出世之时,必将完成从“玩具”到“艺术”的进化[2]。当前,国内的竖屏还处于“玩具”阶段,为了产生规模效应并吸引更多流量,必须要有大量的竖屏内容做支撑。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虽有着大量的竖屏UGC视频,但大多质量不高,存在画质模糊、镜头晃动等问题,很难实现高质量的专业化生产,而目前国内内容质量较高的竖屏PGC又存在内容更新慢、数量少等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满足竖屏对内容的大量需求。

2.2  题材范围受限,内容垂直细分

竖屏视频在内容题材的选择上有一些限制,然而,每一门艺术,都是在限制与特长中,找到它独特的表达方式,竖屏要想实现从“玩具”到“艺术”的转变,也应找到最适合表现的题材范围。不同于横屏的叙事逻辑和视听语言,竖屏不适合展现主体横向运动、人物关系复杂的画面。场景、人物关系简单的内容,比较适合制作竖屏。这就造成了竖屏内容受限于直播、美食、新闻访谈等垂直细分题材。如国内最早的专业竖屏视频制作公司竖品就是专注于美食拍摄领域。优酷推出的《和陌生人说话》也是一档优秀的竖屏访谈类节目。在其他题材领域,竖屏暂时还没有展现出太强的竞争力。

2.3  视听语言重构,画面信息丰富

2.3.1  短时长,微叙事

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竖屏并不符合人眼对外部信息的接收习惯,再加上融媒体语境下移动化、碎片化阅读的影响,用户很难集中注意力对竖屏内容进行长时间观看。这也是目前的竖屏视频以短视频为主的原因之一。此外,竖屏在展现宏大的场景和叙事时也有些捉襟见肘,对微表情、微动作等细节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才是竖屏所适合与擅长的,可以带来不同于橫屏视频的表现力。以竖屏访谈类节目《和陌生人说话》为例,该节目每集时长都在15分钟左右,移动端的观看具有较强的交互感,采访对象在画面中的表情神态更突出、情绪感染力也更强,拉近了用户与视频主体的心理距离。

2.3.2  静态拍摄,动态剪辑

竖屏视频中的运动镜头以上下运动为主,在进行上下运动的调度时,竖屏的视觉冲击就会强于横屏,如《京晚8点》中,表现农民爬山的场景时,竖屏上下运动镜头的使用带来了更强的视觉表

现力。但上下运动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竖屏运动镜头,因此竖屏视频的前期拍摄还是以固定镜头的“静”为主,竖屏视频的“动”更多地体现在后期剪辑方面,比如通过分屏的灵活排版来实现画面形式的“动”,通过互动投票和页面链接导流来实现内容的“动”。动态剪辑为竖屏视频带来了更加灵活的表现形式。

2.3.3  竖向构图,分屏展示

分屏展示是竖向构图的一个显著特征,作为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形态的融合体,分屏后的竖屏视频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给观众尽可能多的信息。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推出的每日新闻竖屏节目《Stay Tuned》(中文名《敬请关注》)为例,当画面信息量较大时,屏幕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屏展示视频、图片等信息,观众既可以看到主持人,又能看到新闻现场画面或相关资料,在增加视频画面动态的同时,又没有过多的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3  竖屏视频的发展路径

3.1  注重PUGC,深耕垂直领域

2020年4月6日,流媒体短视频平台Quibi上线,其主打的“高质短剧”模式另辟蹊径,平台内容都是由专业影视团队制作高质量PGC视频。但该平台已经出现更新速度慢、内容不足、题材混乱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该平台对UGC、PUGC内容和垂直领域的忽视所造成。相比之下,梨视频、抖音、Instagram等平台的PUGC模式则更为成熟,既解决了专业内容成产周期长、内容更新慢的问题,又避免了单纯UGC生产时的内容质量低、同质化严重等现象。其中,梨视频对资讯类视频这一垂直领域的专注,更是为其带来了稳定的粉丝群体和流量基础。

因此,竖屏视频平台应选取有创作活力和试错成本低的普通用户进行培养,生产高质量的PUGC视频,同时深耕垂直领域,在原有粉丝的基础上进行高质量内容的持续产出,并带动更多的普通用户产出高质量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3.2  探索以短带长,助力融媒建设

融媒体建设是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竖屏视频作为一种新的视频传播形式,其独有的“短带长”的产品模式为融媒体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用户被竖屏视频里所展现的重点信息所吸引后,主动去观看延伸内容,这样既增加了短新闻的点击量,又能保证长新闻的深度和专业性,满足部分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目前,国内的今日头条、优酷视频、西瓜视频等都在尝试这种新的产品模式。国外如《华盛顿邮报》推出的新闻竖屏栏目同样值得借鉴,它首先提供的是一則10秒左右的竖屏新闻,展示重点信息,但这只是一个内容入口。若用户对这则新闻有深度了解的欲望,可以通过屏幕下方的上拉互动键,进入深度阅读或长视频栏目。

3.3  发力竖屏广告,挖掘商业价值

竖屏视频广告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根据MediaBrix的数据统计,竖屏视频广告的完成率高达90%;在Facebook Business的数据统计中,65%的消费者认为使用竖屏广告的品牌更具创新性,79%的新手视频消费者更喜欢竖屏模式,认为竖屏广告更吸引人[3]。近两年,国内外的媒体平台和商业品牌都开始发力竖屏视频广告:2018年,现代汽车的竖屏视频广告投放后,提升了33%的品牌知名度,顾客购买意向提升近12%;2019年,华为推出的竖屏视频广告《悟空》,更是为其带来了超过预期193%的用户互动率。此外,电商平台淘宝的《一千零一夜》、京东的《京晚8点》系列都是比较经典的竖屏视频广告。竖屏视频广告因为在极短的时间内展现信息量很大的内容,再加上全屏的视觉刺激和更强的互动,更容易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而移动端竖屏视频的随时随地可观看性,也为竖屏视频广告提供了更多的展示空间和时间。

4  结语

融媒体时代,竖屏视频为媒体融合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应树立竖屏思维,积极打造专业竖屏视频团队,鼓励普通用户生产专业化内容,并逐步建立一套成熟的竖屏内容生产体系,充分挖掘竖屏视频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未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竖屏视频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顾洁,王璐璐.竖屏——短视频行业的新格式[J].东南传播,2017(9):7-9.

[2]保罗·莱文森.莱文森精粹[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

[3]浅度.少有人深知的全球竖屏趋势[EB/OL].[2019-05-21].https://mp.weixin.qq.com/s/X1OYOJ2lSYzMDm4_be_1QA.

猜你喜欢

短视频融媒体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