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云菌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研究

2020-07-09牛元帅

关键词:食用菌云南一带一路

牛元帅

(云南师范大学 发展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

绿色云菌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朝阳产业,作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气候、生态等优势。当前,云南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国最美丽省份,为绿色云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未来开放与发展的新高地,探讨和思考绿色云菌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必将为云南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文化的传播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绿色云菌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3年以来,云南食用菌产业搭乘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时期,据《中国食用菌年鉴》和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云南食用菌的产量、产值均增长迅速,但是在出口量、出口值方面,却是喜忧参半,五年间出口量有增有减、出口值则呈现逐年下滑趋势[1-2]。

(一)近五年云南食用菌的产量

云南食用菌的产量逐年扩大,从2013年的31万t增至2017年的52.8万t,增量达70.32%,是全国17.11%增幅的4.11倍;云南食用菌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从2013年的0.98%上升至1.42%,增幅达44.9%,见表1。

(二)近五年云南食用菌的产值

云南食用菌产值的增速与产量成正比,从2013年的80.4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130亿美元,增量达61.69%,是全国34.89%增幅的1.77倍;云南食用菌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从2013年的3.98%上升至4.78%,增幅达20.1%,见表2。

(三)近五年云南食用菌的出口量

由于受贸易壁垒增加、经济复苏乏力、取消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云南食用菌的出口量没有随着云南食用菌产量以及全国食用菌出口量的增长而增加,相反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在2013年达到高点1.22万t,2016年达到低点0.98万t,累计降幅为19.67%;在全国的出口占比2013年达到高点2.38%,2016年达到低点1.78%,累计降幅为25.21%。尽管2015年出口量同比增加10.84%,但出口额仍然跌破1亿美元至0.957亿美元,见表3。

(四)近五年云南食用菌的出口值

云南食用菌出口值的降幅与出口量的下降成正比,在2013年达到高点1.22万t,2016年达到低点0.98万t,累计降幅为19.67%;在全国的出口占比2013年达到高点2.38%,2016年达到低点1.78%,累计降幅为25.21%,见表4。

二、绿色云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够

由于开发与保护的不协调,云南大部分野生食用菌处于“自然生长、自由采摘、自发交易”的状态,较为珍稀的冬虫夏草、松茸、鸡枞菌、竹荪等菌种出现了被无节制采集的问题,加之开发利用的不科学性、有效监督管理措施的缺乏导致绿色云菌资源日益匮乏。以松茸为例,全靠天然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其人工驯化栽培是菌种研究的现实难题,受产量的限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够。

表1 2013—2017云南食用菌产量

表2 2013—2017云南食用菌产值

表3 2013—2017云南食用菌出口量

表4 2013—2017云南食用菌出口值

(二)产业的规模与效应发挥不够

由于云南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发展略显滞后,产量有限,致使绿色云菌产业还处在“大资源、小产业”的经营局面,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规模、没有形成科学的产业布局,缺少具有号召力的龙头企业、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云菌品牌,近几年在出口量、出口值方面都呈现双双下滑的态势。

(三)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不够

与其他省份相比,绿色云菌产业目前的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产业链较短。出口以新鲜食用菌为主,辅以部分干制品、速冻品,有待进一步延伸绿色云菌产业链,开发多形态、多类别的深加工产品,提高绿色云菌产后加工利用率,努力让绿色云菌产品朝着增值化、品牌化的方向壮大和发展。

(四)产业相关配套政策支撑不够

围绕绿色云菌产业,尚未构建起协调配套、相互衔接的产业投入、资源保护、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市场主体、出口加工等绿色云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绿色云菌出口的政策措施,组织食用菌相关标准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农产品出口政策性信用保险制度,确保绿色云菌产品出口信用的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相关税收、财政贴息等激励政策,以支撑和引领绿色云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应对不够

在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国内市场竞争等方面,绿色云菌产业的市场意识、特色创新、营销管理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完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供应链环节的科学综合管理,树立风险意识,充分利用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加快绿色云菌产业的发展。

三、“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绿色云菌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

云南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连接交汇战略支点,是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边境线长达4 061 km,与老挝、缅甸、越南三国接壤,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口岸21个,出境公路20多条,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南亚、东南亚的省份,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让绿色云菌产业具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天优势和后天保障[3]。

(二)资源优势

云南882种野生食用菌占世界2 000种的43%、占中国978种的90%。其中,世界四大名菌松茸、牛肝菌、块菌、鸡油菌在云南均有分布且资源量较大。根据近年来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供销社资料,云南野生食用菌出口年均达1万t左右、产值100亿元以上,占全国70%,居首位。由于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有30%~50%需要依靠劳动力完成产品的生产,云南涉及企业500余家,季节性从事野生食用菌人员达800余万人,具有适合食用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要求的人力资源优势[3]。

(三)气候优势

北回归线横贯云南全省,光热充足、雨热同季、冬暖夏凉,年均温差10~14 ℃,无霜期较长,总体属干湿交替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另外,云南省山地面积达94%,具有寒、温、热3个气候带、7个气候类型和18个土壤类别、288个土种,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达1 100 mm以上,比较适合喜高温菌种、喜低温菌种、常温菌种和喜变温菌种的自然生长环境要求,云南省120多个县市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4]。

(四)生态优势

云南是中国南方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森林覆盖率已达6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全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达1.48万亿元,居全国首位。云南每年约产生2 740万t农作物秸秆,对其合理与有效利用,将有力促进周年化人工食用菌栽培[4]。

(五)政策优势

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抢抓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遇,制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将加快推进食用菌等十大重点产业发展,围绕云南山区精准扶贫及林下产业经济发展,采取一系列促进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绿色云菌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

(一)利用云南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品牌

发挥绿色云南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惠农政策扶持绿色云菌产业的发展,维护好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野生菌王国”称号;建立野生食用菌资源保育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加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以实施一批地理标志、商标保护为主,推进“云菌”产品品牌建设;在保护与开发中实现绿水长流、青山常在、“山珍”长存,让绿色云菌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推广抚林育菌技术及工厂化栽培

积极顺应国际发展新形势,支持领头的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生产水平,将传统的农副产业引导发展为低污染高精细化加工的轻工业。把“抚林育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集思广益,创新山区经济模式;兴菌强省,发展惠民生产业”作为保护发展绿色云菌产业的宗旨,努力适应全国“轻简化”栽培的趋势,适度增加云南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企业及规模,大力提升大棚等传统栽培模式的生产技术水平。创造条件为食用菌种植户提供生产全程一条龙服务,使之向智能化、轻简化方向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种植户的生产效益、降低种植户的生产风险。

(三)加大高值化及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利用云南省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引进优质的外来企业与投资,扩大招商力度,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加大绿色云菌新技术、新成果的科研投入、研发力度,重点强化优质菌种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为绿色云菌新兴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重视绿色云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及产品研发,提升野生食用菌全程保鲜技术,促进绿色云菌产品既面向餐桌经济,又面向食品、调味品、保健品、制药工业等延伸,推进绿色云菌美食产品建设,加大研发菌菇酵素养生产品及保健产品,通过产业的前、后向一体化过程不断地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绿色云菌产业链,提高绿色云菌利用率,提高绿色云菌产品附加值。

(四)完善食用菌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

严格监管绿色云菌产品安全,强化技术标准,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在绿色云菌的加工、包装、运输、配送、销售等环节,都主动与国际标准无缝对接,有效应对云菌产业出口可能面临的技术和贸易壁垒。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食用菌技术交流,取长补短、强化合作,通过绿色云菌技术创新创造出核心竞争力,改变绿色云菌原有的生产技术单一、品种不纯、标准不同等问题,实施相对统一的产品管理体系,努力成为市场标准的制定者,促进绿色云菌产业行业的科学化、标准化发展,增强绿色云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发挥绿色云菌文化推动生态旅游

充分利用绿色云菌文化积淀,重视绿色云菌原产地域品牌保护,将绿色云菌文化导入产、供、销等环节,提高品牌价值和经济效益。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菌文化,以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为契机,以“绿色云菌文化+、生态健康旅游+”为抓手,发挥云南具有区位、气候、环境、资源、文化、旅游等多重优势,制定以绿色云菌为主线的农旅结合线路,积极开发绿色云菌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养生产品,定制旅游+养生的康养个性化旅游路线,深化实现第一、二、三产融合,带动绿色云菌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发展,占领绿色云菌发展的制高点。

(六)加强绿色云菌产品市场网络建设

以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培养能够进行国际化经营和市场渠道维护的人才。改变以往与沿线各国双边食用菌贸易集中于少数国家的现象,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坚持互惠合作的原则,既巩固原有的贸易伙伴,又进一步扩大绿色云菌市场份额,形成公平安全稳定长效的绿色云菌贸易市场体系,实现资源互补、技术互通和经贸互惠。同时,进一步加大建设绿色云菌交易市场的力度,大力培养电子商务贸易的人才,积极鼓励绿色云菌加工企业做精做深、做细做实,扩大销路,闯出市场,争取更多的市场主动权。

(七)以菌文化助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文化是促进各国人心相通最好的纽带,云菌文化可以借鉴中国茶文化的经验和做法,让绿色云菌不仅作为一种食材,通过菌子美食文化节等平台,赋予绿色云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让绿色云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载起经济文化交流的责任和使命,成为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桥梁和纽带,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搭建舞台,全面谱写绿色云菌产业与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五、结束语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顺应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必然之路。绿色云菌是大自然给云南的珍贵馈赠,将绿色云菌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云南大有可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要改变近几年云南食用菌出口贸易不稳定的情况,必须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地理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生态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构建政府扶持、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产品主导、菌农支持、全社会参与的绿色云菌产业发展新机制,通过把好质量关口、用好宣传利器、打造民心品牌、拓宽国际市场,才能切实发挥绿色云南好资源、构建绿色云菌好品牌、发展绿色云菌大产业。

猜你喜欢

食用菌云南一带一路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