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健康体检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

2020-07-08孙丽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精神病保健我院

孙丽芳

(石家庄长安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河北 石家庄)

0 引言

儿童体检是国家关注儿童未来健康成长的重要体现,通过儿童体检可以尽早筛查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健康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健康隐患对儿童成长的损伤[1]。在儿童体检实际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引起最终体检结果的偏差,有必要采取有效的科学护理措施[2]。以往的常规护理太过模式化,护理效果并不理想,也不能满足儿童、家属需求[3]。我院在儿童体检全程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10000 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入选儿童年龄均低于5 岁,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严重性疾病、服用影响体检结果药物、不配合研究者。随机分组,各5000 例,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180 例,女性2820 例;年龄3 个月至4岁,平均(1.8±0.6)岁;身高 58~109 cm,平均(90.5±1.1)cm;体重 6.2~26.8 kg,平均(22.5±1.9)kg。对照组:其中男性2256 例,女性 2744 例;年龄 3 个月至 5 岁,平均(1.7±0.3)岁;身高 55~112 cm,平均(90.1±1.4)cm;体重 6.1~27.2 kg,平均(23.2±1.3)kg。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儿童常规护理主要是向家属介绍体检流程、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①对家属在开始体检前进行有关儿童体检知识的宣传,让其了解儿童保健相关知识、流行病相关知识、相关治疗措施、预后等,对家属存在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树立健康体检观念;②维持环境整洁、干净、舒适,避免因为不良环境因素刺激儿童,与儿童积极交流、充分引导,以温柔语气安抚儿童,减轻儿童对医护人员的抵触,取得儿童的信任,方便体检工作顺利进行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③考虑儿童体检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所以体检完成后为儿童准备早餐、协助家属帮助完成进餐;④结束体检工作后及时完善儿童健康档案,做好电话随访。对于体检结果显示肥胖、贫血、腹泻、听力异常、发育不良、血红蛋白异常的儿童要加强随访、保持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体检用时、体检质量、健康教育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其中体检质量、健康教育评分由我院高年资医师小组根据院内设计的体检质量评估量表、健康教育评估量表进行打分,了解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基础掌握知识点应包括正确母乳喂养、计划免疫接种、补铁、口腔护理等,总分为10 分,得分高者质量高。护理满意度利用我院设计的百分制问卷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主要内容包括儿童体检等候时长、医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服务态度等,得分越高则表示对服务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检用时(62.5±2.8)min 更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体检质量评分(8.9±0.6)分、健康教育评分(9.1±0.5)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91.5±1.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较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较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观察组 5000 62.5±2.8 8.9±0.6 9.1±0.5 91.5±1.7对照组 5000 73.5±1.9 6.5±0.7 7.8±0.9 85.6±2.2 t 17.8053 14.2581 6.9159 12.0171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体检用时(min)体检质量(分)健康教育评分(分)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包括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成人保健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保健机构的工作职责不同,基层医疗保健中心重点是开展基础保健工作,儿童保健在其一生中都具有重要影响,每位保健工作者都要高度重视[4]。体检是儿童每个成长阶段的一项健康评估手段,通过医学技术检查儿童各项身体指标的达标情况,从而评估儿童健康发育情况,并及早发现隐蔽性疾病、及早治疗,排除健康隐患在儿童成长中的不利影响[5]。儿童保健的关键点在于确保儿童健康发育发展,保健服务目的在于建立健康、积极、全面的发展发育因素[6]。加强儿童保健服务系统的管理、提高儿童保健服务水平对促进

2.2 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的PSQL 与HAMA 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见表2。

表2 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比较(

表2 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比较(

时间 例数 PSQL HAMA干预前 60 12.32±2.71 32.23±5.11干预后 60 5.01±0.89 10.25±2.14 t 8.964 12.014 P 0.000 0.000

3 讨论

精神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会损伤到患者的思维、认知、情感及感知等功能,导致产生心理缺陷、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和幻觉妄想等情况,在睡眠上常会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等现象[5],从而降低睡眠质量,影响到身体康复,故临床需要掌握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的发生原因,还需要给予相应的观察和护理干预,保障患者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进而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分析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发现,其中与患者自身的精神状态、环境适应及睡眠障碍程度等存在密切联系,而通过开展护理干预后,在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上均优于干预前,可见对于此类患者及时给予护理措施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心理护理上,为患者疏导情绪,能够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6-7],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以稳定;在环境护理上,为其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氛围,能够帮助患者更舒适和快速地进入睡眠[8];在生活及安全护理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同时在行为干预方面,主动指导患者睡眠方法,纠正不良睡眠习惯,使其养成正确的行为,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病人睡眠障碍情况给予护理策略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精神病保健我院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都有精神病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