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牧区少数民族地区患耐多药结核病人的管理要点

2020-07-08哈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耐多药枸橼酸献血者

哈斯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结核病防治所 防治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更加的快捷便利,人口流动也十分频繁,这也导致对耐多药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控制难度较大。我国作为耐多药结核病疫情大国,形势极其险峻,患病人数众多,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管理尤为重要。据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人高达12 万人,约占全球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人的20%,因此,耐多药结核病也是我国传染性疾病中的重大管理防治工作,边疆牧区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管理极其重要。

1 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在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药物治疗中,患者能够按照医师叮嘱正确、按时服药,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提高患者治愈率[1-2]。而在实际的治疗中,由于耐多药结核病人在长时间的服用抗结核药物后,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出现皮症、肝损伤等不良现象,也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焦虑、压抑,进一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正是由于抗结核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促使患者降低服药标准,减少服药用量,甚至会出现对服用抗结核药物的抵制情绪,降低了耐多药结核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要着重叮嘱患者,按照服药标准进行按时服药,要保证在长时间的服药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服用抗结核药物。在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需要服用多达5 种药物[3],在对患者的痰培养检测后,如果确认转阴,还需服药长达一年半,患者在面临长时间、副作用较大的服药环境下,确实很难做到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医生需要对耐多药结核病人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耐多药结核病人规范服药,如果耐多药结核病人在服药后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医生需要进行即时有效的处理,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有关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按标准服药,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2 完善院外管理

根据WHO 的规定,耐多药结核病人需要在医生的面视下服药,我国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要求也是必须在医生的全程面视下服药,但在实际情况中,并不能完全的做到这一规定。作为我国比较偏远的边疆牧区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并不便利、人烟稀少、地区辽阔[4],耐多药结核病人在非住院期间便很难做到在医生的全程面视下服药。虽然村卫生室或者卫生服务站是能够作为监管耐多药结核病人服药过程的基层医疗机构,但是毕竟现阶段我国边疆牧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诊所大多为私人机构,且住户之间距离相差较远,来去不便,这也造成村诊所等机构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面视服药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起不到合理监督的作用。

因此,在偏远的边疆牧区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完善对耐多药结核病人服药过程的监管,可以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家属进行专业的面视监管培训,充当医务督导员的作用。要优化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服药督导,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投入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服药督导费用,适当补充医生对病人的管理费用,重点提高村医监督耐多药结核病人服药的积极性。由于耐多药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管理不到位,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人在医院外的环境中,会大大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染率。因此,医院应该与防控结核病机构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合作,对确诊的耐多药结核病人进行相应的告知,做到对所有院外耐多药结核病人的严格合理的管理。耐多药结核病人出院后,患者在当地的医疗机构或者村镇医院应该要进行充分的重视,实现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全方位管理,如果村镇医疗机构与耐多药结核病人住所距离太远,交通不便,可以采用家庭督导的方式,前提是要对督导的家庭成员进行专业的服药面视培训。

3 完善对患者的访视工作

现阶段,我国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访视工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是按照非耐性结核患者的访视规定进行[5-6]。县级医务人员、村镇医务人员均要对耐多药结核病人进行全程访视,定期了解患者的治疗状况,病情改善程度等。当然,访问的医务人员中,当属对耐多药结核病人诊治的专科医生为最优,他们本就了解各位患者的具体状况,访视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改变用药种类、用药量等。方式可以采取走访、电话询问等,访视一般在耐多药结核病人复诊前为最优。一般情况下,随着耐多药结核病人治疗时间的推移,在服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概率就越高,因此,对于长期患有耐多药结核病的患者而言,就更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访视频率,最好为给患者诊治的专科医生。在边疆牧区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并不发达,医疗条件相对于沿海城市也相对较弱,耐多药结核病一旦出现服药后的不良现象,很难做到及时救治,因此更应该注重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访视工作,通过专业医生的高频率访问,时刻关注耐多药结核病人的病情变化与服药后的身体状况,做出相应的措施,争取将耐多药结核病人在服药后出现的不良现象概率降到最低,保证耐多药结核病人的顺利服药,促进病情改善。

2.2 枸橼酸盐与循环量关系

参照单采献血者与循环量的关系可知,在4~6 mL/kg 的人数最多,但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低于4 mL/kg 的循环血量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概率最低,而高于6 mL/kg 循环血量的反应概率最高,两类比例的概率值具有差异性,详见表2。

表2 枸橼酸盐与循环量关系[n(%)]

3 讨论

单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枸橼酸盐反应是常见献血不良反应,其反应程度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一般来说,参与献血的健康献血者很少有出现重度反应的情况,而单采献血者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枸橼酸盐反应)主要是由血钙降低所导致的,且同时与单采献血者的性别与循环量有一定联系[6-8]。本次参与研究的单采献血者,女性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高于男性,因男性的血容量和血比积和体外循环血量均高于女性,同时女性献血者的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心理情绪变化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因此在献血过程中首先要对献血者进行情绪排解,为其详细讲解献血过程及安全或注意事宜,减轻恐惧情绪,并做好一系列预防措施,避免出现低血糖等反应。本次研究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概率值与其循环量比例和献血者的性别相比较,依据讨论结果可知,经过一系列研究可知,按照性别与枸橼酸盐反应的关系分析,男性单采献血者虽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但结合其与枸橼酸盐反应轻度与中度概率上的差异性可得,女性单采献血者中发生枸橼酸盐的概率相较于男性表现为较高值,其轻度反应与中度反应皆高于男性献血者,男性与女性的枸橼酸盐反应概率具有对比价值;参照单采献血者与循环量的关系可知,在4~6 mL/kg 的人数最多,但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低于4 mL/kg 的循环血量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概率最低,而高于6 mL/kg 循环血量的反应概率最高,两类比例的概率值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9-10]。

综上所述,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在常规献血时,需结合献血者的性别等因素采取具有实效性和可行性的控制措施,以此来降低献血者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概率,同时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激发献血者的热情,扩大及固定献血者群体。

猜你喜欢

耐多药枸橼酸献血者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Ibalizumab治疗耐多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患者连续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展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不同血流速在出血患者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中的临床研究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肝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完全管理模式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情况及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