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脉饮合二麻四仁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观察

2020-07-08杨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单药体征哮喘

杨敬

(张家口市宣化区中医院,河北 张家口)

0 引言

哮喘作为临床最多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由主要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慢性气道炎症的一种异质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急、反复发作的喘息以及胸闷等,多发生在夜间和凌晨阶段,同时不断加重。目前,在西医针对哮喘的治疗上,采用的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缓释茶碱、白三烯调节剂、抗IgE 抗体、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可达到缓解或控制哮喘症状的效果[1]。但是糖皮质激素存在向心性肥胖、水肿、高血压、痤疮、血糖波动等一系列副作用,同时长期治疗费用较高,因此导致患者在经济、生理方面承受较大的压力。因此,本人于2018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门诊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已故上海市名中医陈苏生教授的二麻四仁汤合生脉饮治疗34 例该疾病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 年版)》[2]的相关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持续期。中医分型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3]教材,辨证为缓解期。纳入标准:年龄阶段在18~75 岁;确诊为慢性持续期哮喘疾病,病情分级属轻-中度且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证或肺肾两虚证。排除标准:肺癌、肺源性心脏病、肺炎、心功能不全等引发喘息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异常及精神病患者;处于哺乳阶段或者是妊娠期的患者;重症到危重度哮喘;证候改变、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资料不全、自行退出、依从性差与失访者。

1.2 一般资料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近2 年时间内(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72 例患者均分为36 例单药组和36例实验组,将生脉饮合二麻四仁汤用于治疗实验组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用于治疗单药组。研究期间5 例脱落病例,不予统计研究。其中实验组34 例,男14 例,女20例,年龄最小 25 岁,最大 73 岁,平均(60.5±5.86)岁,病程时长最短 2 年,最长 15 年,平均(7.33±4.82)年。单药组 33 例,男 15 例,女 18 例,年龄最小 31 岁,最大 70 岁,平均(58.28±5.64)岁,病程时长最短 3 年,最长 18 年,平均(8.27±5.13)年。两组患者各项基线治疗比较,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需要可给予缓释茶碱以及白三烯调节剂实施辅助基础治疗,治疗期间尽可能保持药物治疗剂量的恒定。实验组同时给予生脉饮合二麻四仁汤加减:炙麻黄 5 g、麻黄根 3 g、人参 9 g、白果仁 9 g、郁李仁 9 g、杏仁 9 g、桃仁 9 g、炙百部 6 g、款冬花 6 g、辛荑花 6 g、抄苍耳子6 g,麦冬、车前草各12 g,五味子、生甘草各6 g。属于肺脾气虚证者加黄芪、炒白术各15 g;属于肺肾两虚证者加熟地黄、生山药各15 g。由我院煎药室将以上药物及水按1付:500 mL 配方比例放入浙江大鹏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电脑煎药机(DP2000-3B)进行煎煮40 min 后,去渣过滤取汁,倒入灌装成袋中,每袋设计标准为150 mL,供临床研究使用,冷藏保存时间不超过7 d。单药组同时添加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Laboratoire GlaxoSmithKline(法国),规格:50 μg/250 μg,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150324]治疗,1吸 / 次(50 μg 沙美特罗和 250 μg 丙酸氟替卡松),2 次 /d,用药后叮嘱患者漱口。两组观察疗程均为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症状、体征的分级量化评价。病情分级采用中医症状积分法,具体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的有关标准,分别评价喘息、咳嗽、咯痰、胸闷、肺部哮鸣音,分为无症状、症状轻、中、重共4 个等级,分别计0 分、1 分、2分、3 分,计算主要症状体征评分与总积分,制定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分级量化标准。(2)肺功能指标。每次均由固定指定人员使用肺功能仪(意大利Cosmed 公司)分别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EV1(第1 秒用力呼气量)、PEF(最大呼气流量)及FEV1/FVC(1 s 用力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3)安全性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并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不同方式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评分

本组同各组治疗前相对比,治疗后胸闷、喘息、咯痰、咳嗽、哮鸣音、总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主要症状与治疗后单药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方式治疗前后症状愈体征评分

表1 对比不同方式治疗前后症状愈体征评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实验组治疗后各症状与单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喘息 咳嗽 咳痰 胸闷 哮鸣音 总评分实验组(n=34)治疗前 2.16±0.42 2.38±0.49 2.21±0.54 2.19±0.54 2.02±0.58 1.08±1.95治疗后 1.42±0.48*★ 1.36±0.49*★ 1.24±0.41*★ 1.25±0.42*★ 1.02±0.16*★ 6.16±1.25*★单药组(n=33)治疗前 2.23±0.46 2.25±0.71 2.16±0.72 2.13±0.70 2.01±0.52 10.62±1.45治疗后 1.28±0.45* 1.23±0.43* 1.28±0.45* 1.18±0.35* 1.16±0.24* 6.58±1.26*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EF、FEV1/FVC 的数值均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相对比,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 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单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FEV1(L) PEF(L/s) FEV1/FVC(%)实验组(n=34)治疗前 1.45±0.62 3.39±1.81 57.24±20.26治疗后 1.72±0.61*★ 4.36±1.70*★ 68.21±20.88*★单药组(n=33)治疗前 1.40±0.51 3.29±1.59 57.67±19.59治疗后 1.73±0.59* 4.31±1.97* 70.85±20.35*

2.3 不良反应

实验组与单药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哮喘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1.24%。目前全球约有3 亿、我国约有3000 万哮喘病人,且我国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该疾病具有极长的病程、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慢性持续期阶段的疾病患者,即使未发作哮喘急性,然而还是会存在不同频度以及不同程度的胸闷、喘息、咳嗽,同时还会伴有肺通气功能下降。对患者的个人生活乃至工作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若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5]。

哮喘属于中医学“哮病”与“喘证”范畴内,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如朱丹溪曰:“哮喘专主于痰”。医家又认为哮喘之所以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不易根除,其因乃肺内有潜在的“夙根”。明朝秦景明在《症因脉治·哮病》指出的宿根为痰伏于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故中医学认为哮喘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肺气宣降失常,气因痰阻,痰随气升,壅塞气道,相互搏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引动停积之痰,而致气息喘促以及痰鸣如吼。

陈苏生教授的二麻四仁汤中麻黄辛温发散力较强,能开腠理、宣肺气、解痉平喘;而麻黄根能敛肺气、固表止汗。哮喘久病,表卫不固者多,若宣散太过,则肺气受损,当予固表敛肺之品,麻黄茎根同用,一开一合共达散寒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杏仁降肺气之上逆,桃仁化血络之凝淤,二者合用,一气一血,既能顺气降逆止咳,又能活血化郁涤痰;郁李仁滑肠下气,滑可去浊,白果仁敛肺而不敛痰,一滑一涩,上可祛痰、下能通便;百部、款冬花、车前草、生甘草降气化痰止咳;熟地、生山药补肾纳气;生脉饮、黄芪、生白术补益肺之气阴,可从多靶点调节哮喘患者的Th17/Treg 免疫平衡,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急性发作次数[6];辛荑、苍耳子散风脱敏,可调节哮喘患者Th 细胞免疫失衡,提高Th1/Th2 比值,抑制和减少炎性递质释放,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7]。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肺、调气除痰、脱敏平喘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脉饮合二麻四仁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疗效相当(P>0.05),有望成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复合制剂的补充或不适应舒利迭制剂的替代药物。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和应用中,期待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更广泛的应用。

猜你喜欢

单药体征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单药、对药、角药分析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