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中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作用研究

2020-07-08陈雪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胃动素胃泌素功能性

陈雪峰

(陈孝忠中医诊所,内蒙古 锡林郭勒)

0 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中极其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此病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主要为嗳气、胃脘痛、纳差以及胀满等症状,并且此病有着较高的复发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1]。目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因此临床中还未能有完全治愈的有效手段[2]。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常使用吗丁啉以及奥美拉唑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效果较不理想。有研究指出,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较为显著[3]。本次研究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探讨其对患者消化功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于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45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25 例;对照组男性127 例,女性98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6.32±15.64)岁;观察组男性 130 例,女性95 例,年龄 20~66 岁,平均(46.84±15.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随机分组对比研究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胃镜等相关检查诊断,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均已知情本次研究,同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1)诊断为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2)存有药物过敏史;(3)患有严重心、肾等器质性功能障碍患者;(4)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药方包括有:党参30 g、白术 30 g、茯苓 30 g、柴胡 10 g、泽泻 10 g、枳实 10 g、制附子10 g、白芍 20 g、大腹皮 15 g、黄连 6 g、砂仁 6 g、广木香 6 g。使用300 mL 净水以水煎服,1 剂/d,2 次/d。观察组则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进行治疗,选取患者肾关、中脘、侧下三里、足三里穴位为主穴;四穴同用,每天仅用单侧穴位,配内关及三阴交穴。每处穴位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40 mm 针采用捻转补法垂直刺入,得气为度,留针0.5 h,1 次/d,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情况以及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的改善情况。治疗效果采用治愈、显效、无效三个维度进行评判,治疗后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则为治愈;患者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则为显效;患者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消化不良症状包括有早饱感、上腹痛、饱胀不适、上腹烧灼感;症状评分:0 分为无明显症状情况,1 分为轻微症状情况,2分为明显症状情况,3 分为严重症状情况。胃动素以及胃泌素通过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同时注入存有60 μL 抑肽酶和 40 μL 的 10%EDTA 试管中,静置 60 min 后进行离心后,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78%(193/2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4.44%(145/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情况

观察组患者胃动素以及胃泌素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情况比较

组别 n 早饱感 上腹痛 饱胀不适 上腹烧灼感观察组 225 0.98±0.24 1.08±0.23 1.06±0.27 0.98±0.13对照组 225 1.34±0.48 1.48±0.39 1.46±0.39 1.38±0.35 t 10.062 13.252 12.649 16.070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比较

组别 n 胃动素 胃泌素观察组 225 167.93±44.16 116.30±28.75对照组 225 121.34±39.20 93.81±27.56 t 11.835 8.471 P 0.000 0.000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指临床表现为嗳气、腹胀以及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此病有着较高的复发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4]。目前,临床中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胃动力不足、胃酸增多以及胃排空延迟等病因有相关性[5]。临床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通常使用吗丁啉以及奥美拉唑等胃药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胃肠蠕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其治疗效果较为不理想[6]。而我国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脾胃气虚证”的范畴,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主要由于脾胃受损,脾胃升降失司,导致脾气不增,产生寒气,胃气不降,导致产生热气,寒热交错,导致气机痞塞[7]。因此,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通过健脾行气、和胃降逆、温经散寒[8]。针灸作为中医学中特有的治疗手段,其主要通过以针刺的方式刺激穴位,随后燃烧艾绒团针柄,将热力传入穴位之中,刺激穴位下血运,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9]。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78%(193/2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4.44%(145/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动素以及胃泌素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胃动素及胃泌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胃动素胃泌素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离断胃迷走神经对门静脉高压胃病大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胃溃疡”反复发作警惕胃泌素瘤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胃泌素-17 无创检测胃部疾病
降逆理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慢性肾衰竭与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相关性分析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