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2020-07-08杜丽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左室黏度心绞痛

杜丽娟

(河北省永年区第一医院,河北 邯郸)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症状是不稳定型的范畴,属于心绞痛不稳定型疾病类型,主要是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的2 d 至1 个月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和程度。临床上针对心绞痛症状的治疗手段更偏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因西药(抗心绞痛药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只能短暂抑制疼痛而缺乏根本性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结合中医治疗,改善患者心脏远期效果,逆转心肌功能[1-3]。本次研究主要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寻求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并将28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4 例)和参照组(14 例),研究时间为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其中参照组中男 8 例,女 6 例,年龄在 52~78 岁,平均(66.19±9.03)岁;研究组男 7 例,女 7 例,年龄在 52~78 岁,平均(66.24±9.91)岁。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可知,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镇痛治疗(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并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依据患者心绞痛变化情况给予合适的针对性镇痛治疗(β-受体阻滞剂)。

研究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实行中医治疗,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血府逐瘀汤:红花1.8 钱、赤芍1.2 钱、桃仁2.4 钱、当归 1.8 钱、川芎 0.9 钱、枳壳 1.2 钱、生地黄 1.8 钱、牛膝 1.8钱、柴胡 0.6 钱、甘草 1.2 钱、桔梗 0.9 钱、桂枝 2 钱、人参 1.2钱、法半夏3 钱。伴有胸痛加延胡索、降香、郁金;伴有麻木、头晕,加何首乌、钩藤、女贞子、生龙骨;伴火气重,加承气汤;伴心律失常,加龙齿、紫石英[4-6]。水煎服,每日2 次水煎,剂量:1 剂 /d,疗程为 4 周。

1.3 观察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依据疗效水平可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逐渐消失,心电图检测正常,疼痛感完全消失;好转:患者的疼痛感降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趋于稳定,血清心肌酶检查结果趋于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没有任何改善,疼痛感不减反增,心电图测试不稳定或死亡。治疗总有效率=(治愈+ 好转)/ 总例数×100%;血液流变学水平包括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时长和次数,心功能包括左室短缩率、左室射血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绞痛发作和心功能情况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心绞痛发作和心功能情况

表1 心绞痛发作和心功能情况

组别 例数发作时长(min) 发作次数(次) 左室短缩率(%) 左室射血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4 13.39±3.84 1.94±1.51 12.76±3.89 2.84±1.32 22.41±3.20 29.79±5.78 38.74±4.83 47.15±5.14参照组 14 13.21±3.52 3.62±1.91 12.78±3.91 4.91±2.79 22.29±3.18 23.13±3.75 39.87±6.18 39.13±4.52 t 0.129 2.581 0.013 2.509 0.099 3.616 0.539 4.384 P 0.898 0.009 0.989 0.018 0.921 0.001 0.594 0.000

2.2 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水平

依据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可知,治疗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均为研究组优于参照组,对比数据形成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如表2 所示。

研究组与参照组例数均为1 4 例,研究组患者治 愈 1 0 例、好 转 3 例、无 效 1 例,治 疗 有 效 率 =(1 0+3)/1 4×1 0 0%=9 2.8 6%,参照组治愈6 例、好转4 例、无效 4 例,治疗有效率 =(4+6)/14×100%=71.43%,两组对比结果显示,χ2=15.648,P=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血液流变学水平

表2 血液流变学水平

组别 例数血浆黏度(mPa·s) 纤维蛋白原(g/L) 全血黏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4 2.51±0.21 1.74±0.21 3.80±0.32 3.11±0.30 6.40±0.72 5.32±0.51参照组 14 2.50±0.31 2.49±0.19 3.89±0.38 3.80±0.35 6.60±0.71 6.49±0.62 t 0.099 9.909 0.677 5.600 0.740 5.453 P 0.921 0.000 0.503 0.000 0.465 0.00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且病情发展迅速,难以快速掌握病情变化,从而出现治疗不及时出现致死情况,不仅如此,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会有严重的心绞痛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7]。从中医的角度解释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症状,气虚血瘀、痰瘀伏邪是主要发病机制,而针对气虚血瘀主要的治疗方式则是结合补血通气和化瘀的手段为主[血府逐瘀汤:红花(轻度兴奋心脏、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改善血流阻滞及障碍)1.8 钱、赤芍1.2 钱、桃仁(活血化瘀、润肠通便)2.4 钱、当归(抗血栓、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1.8 钱、川芎(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0.9 钱、枳壳 1.2 钱、生地黄 1.2 钱、牛膝 1.8钱、柴胡 0.6 钱、甘草 1.2 钱、桔梗 0.9 钱、桂枝 2 钱、人参 1.2钱、法半夏3 钱]。在此基础上再加入西医治疗,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8]。本次研究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单独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有效率高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研究组的治愈及好转概率均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相当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情况,其发作时长及次数是研究组少于参照组,左室短缩率和左室射血评分是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效果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流变学水平(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明显是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数据形成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明显,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血脂水平等有所降低,中西医治疗也具有安全性和高效性。

猜你喜欢

左室黏度心绞痛
标准黏度油混配及重复利用方法的探讨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