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头坏死患者CT 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分析

2020-07-08夏文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小梁髋臼股骨头

夏文强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0 引言

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一种髋关节疾病,发病诱因主要是股骨头受损和骨内血液流动不通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骨细胞死亡,造成软骨塌陷、骨结构变化、关节功能障碍等诸多不良症状[1-2]。最终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不能行动自如,同时由于关节疼痛引起其他组织受到牵扯出现疼痛感,为患者生活带来不便,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应当尽早就诊进行后续治疗,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准确的诊断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主要通过CT 和核磁共振两种方式进行诊断,本文将对这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8 年5 月至2019 年 8 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6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组为CT组(采用CT 诊断)38 例和核磁共振组(采用核磁共振诊断)38 例。CT 组:男性 17 例,女性 21 例,年龄 22~71 岁,平均(48.83±5.62)岁。核磁共振组:男性16 例,女性22 例,年龄23~72 岁,平均(49.21±5.47)岁。76 例患者致病原因:髋关节外伤史37 例,血液系统疾病15 例,伴有酗酒行为13例,不明原因11 例。两组患者均出现髋关节和大腿近侧疼痛、髋关节功能受阻等症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经过我院批准、同意。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CT 组:辅助患者处于仰卧态,用CT 扫描仪对其进行扫描检查,设置层距3 mm,层厚3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20~300 mA/s。

核磁共振组:辅助患者处于仰卧态,用核磁共振仪进行检查,选择永磁体,2D 模式最小层厚2.0 mm,3D 模式最小层厚0.5 mm,实施横断面和冠状位的扫描[3]。

1.3 观察指标

(1)阳性检出率:统计两组患者经过检查后,各种病变特征的阳性检出率,阳性检出率=CT 或核磁共振检查阳性例数/ 手术检查阳性例数×100%。将两组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所占百分比越高表明诊断符合性更高。病变类型包括,骨髓水肿、单一囊变、骨小梁结构模糊、股骨头内坏死囊变、骨小梁及皮质改变、股骨头变形、髋臼病变、关节病变。

(2)分期准确率:参考国际股循环研究会(ARCO)进行分期,比较两组分期准确率,分期准确率=CT 或核磁共振检查分期例数/手术检查分期例数×100%。分期准确率越高表明该方法的诊断效果更佳。

1.4 ARCO 分期标准

(1)Ⅰ期:CT、X 线检查结果均正常,核磁共振检查异常;(2)Ⅱ期:CT、X 线检查结果为无股骨头塌陷,核磁共振异常,骨密度异常;(3)Ⅲ期:出现新月征,股骨头关节面变平,出现塌陷;(4)Ⅳ期:髋臼发生改变,关节受到损坏,部分患者股骨头塌陷严重,疼痛感强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分析,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

通过对比结果可以看出,骨髓水肿检出方面,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 诊断法(P<0.05),在骨小梁结构模糊、骨小梁及皮质改变以及髋臼病变方面,CT 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核磁共振检查(P<0.05),在单一囊变、股骨头内坏死囊变、股骨头变形以及关节病变方面,CT 检查与核磁共振检查的检出率相当(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对比[n(%)]

2.2 比较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分期准确率

通过手术检查结果显示,CT 组患者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有 4 例、8 例、15 例、11 例,核磁共振组患者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有 5 例、9 例、14 例、10 例。通过统计数据对比得到,两组的ARCO 分级对于股骨头坏死Ⅲ期和Ⅳ期无明显差异(P>0.05);ARCO 分级Ⅰ期和Ⅱ期两组出现了较大差异(P<0.05),且核磁共振诊组的准确率高于CT 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分期准确率[n(%)]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骨小梁结构损伤引起的,导致股骨头塌陷、结构变形、关节功能受阻。股骨头坏死不仅阻碍人体活动功能,影响生活质量,病情严重时会造成患者残疾、瘫痪。股骨头坏死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两种:(1)外伤性坏死:骨折复位愈合不良,骨小梁结构改变,应力承载能力减弱,出现损伤[4-5]。(2)非外伤性坏死:骨组织自身发生病变,主要由人体自身生活习惯等其他外部原因造成,如慢性酒精中毒或长时间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造成骨组织再生修复能力减弱。若髋部活动时有不适感,一定加强关注,尽早就诊,早期为治疗最佳时机,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当前,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方法有CT 扫描、核磁共振以及X 线。X 线及放射检查对人体伤害较大,实用价值不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核磁共振的确诊率为86.84%,CT 的确诊率为71.05%,核磁共振检查的确诊率更高;关于股骨头坏死具体诊断方面,核磁共振对于骨髓水肿的检出率更高,对于骨小梁结构模糊、骨小梁及皮质改变以及髋臼病变的检出率则是CT 检查检出率更高。两种诊断方法对相对晚期的Ⅲ、Ⅳ期检出率都比较高,但是CT 检查对早期的Ⅰ、Ⅱ期检出率相对较低,低于核磁共振的检出率。CT 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对骨头进行多层面的检查,结合新月图与星芒图能够较好地对股骨头病变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对股骨头内部情况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效果[6]。核磁共振可多方位成像,早期检出率更高,这有利于早期对病变定性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股骨头骨髓成分中,脂肪细胞较多,核磁共振检查可将脂肪细胞的信号强度反映呈现,进一步对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龚彤等[7]研究得到,CT 检查对于Ⅰ期的检出率为5.33%,核磁共振检查的检出率为12.00%,进一步证实了核磁共振更有利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管立威[8]通过研究得到,核磁共振与CT 检查的骨小梁结构模糊检出率分别是20%、95%;骨小梁及皮质改变的检出率分别是80%、100%;髋臼病变检出率分别是77.78%、97.22%;骨水肿检出率分别是95.24%、0%,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的病症类型的检出率不同,且有各自优势。

综上所述,CT 和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核磁共振的诊断敏感度、早期检出率更高,有利于患者尽早发现接受治疗,对患者远期预后有重大意义,两种检查方式在不同病变特征的检出率有所不同,各有优势,对于具体病症的诊断,必要时可结合两种检查方式,以采取针对性治疗。

猜你喜欢

小梁髋臼股骨头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补 缺
补缺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