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非瓣膜病房颤中的临床应用

2020-07-08张淑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华法林瓣膜抗凝

张淑华

(黑龙江省嫩江市人民医院 内二科,黑龙江 嫩江)

0 引言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简称房颤,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电活动丧失,取而代之的是快速而无序的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点活动紊乱。非瓣膜性AF 为房颤的常见类型,是指心房快而无序的搏动,但与心室无关[1]。华法林是临床治疗非瓣膜性AF 的常用抗凝类药物,主要用于血栓及脑卒中的预防,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其局限性也逐渐突出,例如其余多种药物和食物有相互作用,需要经常对剂量进行监测和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剂量掌握不到位,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等。近年来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AF 的治疗中逐渐崭露头角,相关研究报道,采取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性AF 能够有效预防血栓,且无需对患者特殊血液指标进行监测,安全性高,适用性更强[2]。为探究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AF 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近期收治的非瓣膜性AF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对象,先展开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0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26 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纳入观察组,采取利伐沙班进行治疗,选择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华法林治疗。观察组中,男性18 例,女性 8 例,年龄 63~81 岁,平均(76.55±2.54)岁,发作类型:持续性 5 例,发作性 3 例,永久性 10 例。CHADS2 评分:(2.75±0.87)分。对照组中,男性 16 例,女性 10 例,年龄 60~82 岁,平均(74.55±3.25)岁,发作类型:持续性 4 例,发作性 3 例,永久性 11 例,CHADS2 评分:(2.81±0.97)分。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文书自愿参与;②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无禁忌证;③患者依从性较高,能配合临床治疗及随访调查。

排除标准:①对研究用药有过敏史者或过敏体质者;②合并血液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③有出血倾向及血小板严重减少者[3];④合并肝、肾、脾等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损害者;⑤合并严重高血压者。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利伐沙班(生产商家:bayer AG,批准文号:注册证号 J20180075,规格:10 mg)进行治疗,用法用量:口服,10 mg/ 次,1 次/d。对照组患者接受华法林(生产商家: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141,规格2.5 mg)治疗,用法用量:口服,剂量通常为 2.5 mg/ 次,1 次 /d,但需考虑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因次进行INR 监测,并通过个性化用药剂量,将患者INR 调整到 2~3。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经临床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②有效:经临床治疗,患者各项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在恢复期间,仅有轻微不良事件出现;③无效:经临床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基本无变化。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样本容量×100%[4]。

治疗前后对患者血糖、血常规、肾功能及肝功能进行检查,记录并对比各项生化指标。

在治疗期间,对患者不良事件进行统计,主要包含出血事件及栓塞事件两类。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15%、84.6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治疗前后两组生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尿素氮、总胆红素、肌酐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各项指标对比仍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P>0.05。

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Glu(mmol/L) 5.60±1.24^ 5.53±1.44*# 5.56±1.55 5.57±1.05*WBC(×109/L) 6.35±1.24^ 6.32±1.25*# 6.45±1.77 6.41±1.55*转氨酶(U/L) 37.95±2.41^ 37.88±2.78*# 36.99±5.25 37.54±5.14*总胆红素(μmol/L) 9.55±2.47^ 9.62±2.47*# 8.98±3.25 8.79±2.36*肌酐(μmol/L) 69.55±10.25^ 70.65±10.52*# 68.55±15.33 69.55±15.22*项目

2.3 不良事件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54%,23.0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 3。

表3 不良事件发生率[n(%)]

3 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非瓣膜性AF 患病率明显上升,近十余年来,AF 的发病率增加了20 倍之多[5],该疾病主要危害是影响心脏输出量,心房颤动时,无法有效收缩,导致心室无法充盈,由于心房收缩缺乏,血液在右房淤积,增加了血栓形成和中风的风险,容易导致体循环栓塞、缺血性卒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乃至生存质量都有严重威胁。

AF 的治疗目标主要为对心率进行控制、恢复窦性心律,防止复发以及预防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以及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方式,维生素K 拮抗剂用于血栓栓塞预防的治疗已逾百年,其中华法林是代表药物,华法林属于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主要通过对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进行拮抗,从而抑制肝细胞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血小板聚集,达到抗凝目标,然而华法林的应用仍有局限性,其半衰期较长,通常需要给药1 周左右方能保持稳定[6]。利伐沙班是新一代抗凝口服药,其具备生物利用度Xa 因子抑制剂,通过对Xa 因子活性点位进行选择性阻断,通过外源及内源性途径将X 因子活化为Xa 因子,进而达到抗凝的目标。本次研究对比了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AF 的疗效,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尤其是在出血性事件,华法林率明显更高,采取华法林治疗需要对剂量进行严格把握,剂量过低达不到抗凝效果,剂量过大又易产生出血事件,而利伐沙班发生出血的概率却较低,此外,本次研究还对患者肝肾功能及血糖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表明两种药物对患者身体状况影响较小,比较安全。

综上所述,在非瓣膜性AF 患者中采取利伐沙班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事件少,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华法林瓣膜抗凝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烂”在心里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质子泵抑制剂对华法林抗凝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