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2020-07-08孙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咽鼓管鼓膜中耳炎

孙婕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北 咸宁)

0 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多具有耳闷、中耳积液等临床症状[1]。在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对其听力水平会产生较大影响,致聋率较高。当前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有关于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应用方式尚无确切标准。文章将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于本院就诊的78 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在差异性的地塞米松用药方式下,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于本院就诊的 78 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电脑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研究组(n=39)和参照组(n=39)。参照组男女病患占比是 20:19,年龄 41~64 岁,平均(53.45±4.76)岁。病程1~4 年,平均(2.51±0.65)年。单耳 32 例,双耳 7 例。研究组男女病患占比是 20:19,年龄 41~65 岁,平均(53.73±4.25)岁。病程 1~4 年,平均(2.44±0.71)年。单耳 32 例,双耳 7 例。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项目研究内容,自愿参与。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可以划入两组研究(P>0.05)。

1.2 方法

为入选患者均实施常规外耳道的清洁、消毒处理,参照组在内镜下鼓膜穿刺且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国药准字H32021329,生产企业:扬州制药有限公司),使用2%浓度的注射用盐酸丁卡因(国药准字H20040583,生产企业: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在内镜下实施5 min 鼓膜表面浸润麻醉。5 号针头刺入鼓膜且将鼓室的积液抽出。5 m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入鼓室中治疗,2 d 治疗1次,共治疗 6 次。

研究组在内镜下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经健侧下鼻道将鼻咽喉镜置入鼻咽,暴露患侧咽鼓。经鼻咽喉镜将注射药物导管穿出,连接注射器且注入5 mL 空气。在自感气体入耳或者咽鼓管咽口见分泌物时,注入5 m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 d 治疗1 次,共治疗3 次。

1.3 评价标准

根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诊断标准,对患者症状恢复的情况予以判断。痊愈表示患者症状消失,纯音听阈下听力低于25 dB,鼓膜形态正常;好转表示患者症状改善,纯音听阈下听力在25~35 dB,鼓膜形态部分内陷;无效表示未满足上述条件(症状恢复率=痊愈率+好转率)[3]。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患者不同频率的骨导阈值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0.0 为数据整理工具,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97.44%,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82.05%,研究组患者恢复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比较(n, %)

2.2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不同频率骨导阈值对比

研究组患者各频率的骨导阈值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不同频率骨导阈值对比

表2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不同频率骨导阈值对比

组别 1 kHz 2 kHz 4 kHz 8 kHz研究组(n=39) 8.95±0.28 10.74±2.35 14.48±2.36 13.27±3.02参照组(n=39) 10.89±1.59 12.91±2.63 16.65±2.91 15.44±3.35 t 7.03 7.47 7.93 7.75 P 0.00 0.00 0.00 0.00

2.3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出现2 例不良反应,参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3 例不良反应,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

3 讨论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发生机制尚不够清晰,多认为与腺样体增生肥大、鼓咽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及中耳局部Ⅰ型变态反应等因素相关[4]。患者发病后,其听力水平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能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是丧失听力。

糖皮质激素为临床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药物,具有抗炎的作用。作为长效糖皮质激素,能够快速被鼻粘膜吸收,避免分泌物的渗出,代谢产物毒性作用较轻[5]。地塞米松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临床用药后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水肿症状,预防患者白细胞、巨噬细胞的聚集,对患者炎症的快速控制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鼓膜穿刺注入激素,为常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中耳负压症状,引流鼓室积液。将药物直接注入中耳腔内,药物作用的速度较快[6]。但是因为鼓膜穿刺术的通气时间较长,故而也增加了鼓室积液的发生率,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同时,在重复性操作、治疗的方式下,易于造成鼓膜位置钙化、瘢痕的情况,更有甚者可能会发生鼓室永久穿孔及硬化。

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为新型的用药途径,在内镜辅助下注入激素,能够快速疏通咽鼓管,清除患者局部堵塞的症状,且药物能够直接到达鼓室,改善中耳变态反应与炎症反应,缓解咽鼓管负压与水肿症状,预防鼓室积液。内镜辅助下视野较好,临床治疗的效果更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各频率的骨导阈值均优于参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97.44%,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82.05%,研究组患者恢复率更高,听力改善效果明显。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出现2 例不良反应,参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3 例不良反应,不同的地塞米松治疗方式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距,均为安全的治疗方式。但是相对而言,内镜下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更优,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内镜下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症状恢复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导阈值水平,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咽鼓管鼓膜中耳炎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关系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耳痒耳鸣小心得了中耳炎
鼓膜穿孔严重吗
听不清,嚼软糖
警惕不疼的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