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旋切微创手术对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2020-07-08冯军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腺瘤良性微创

冯军波

(河北省宁晋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邢台)

0 引言

乳腺良性肿瘤在年轻患者中最常见,如纤维腺瘤、囊肿、纤维囊肿或损伤。良性乳腺肿瘤的管理范围从非手术保守治疗到手术切除[1]。无症状的肿瘤通常需要观测管理,然而,在出现肿块逐渐增大,肿瘤呈非典型或乳房畸形的患者则需要手术切除。良性乳腺肿瘤的手术切除目标是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缘的完全切除。大多数的乳腺肿瘤依赖局部切除。尽管常规切除术是治疗良性乳腺肿瘤的安全有效方法,但该手术可导致不理想的美容效果,例如肿瘤切除后由于腔塌陷引起的明显疤痕和畸形乳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招募了于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就诊于我院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共计120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实验组患者行乳腺旋切微创手术。实验组年龄为31~43 岁,平均为(36.8±1.4)岁,病程为 2~8 个月,平均为(6.1±1.8)个月,肿瘤直径为5~21 mm,其中单侧为21 例,双侧病灶39 例。对照组年龄为 30~41 岁,平均为(35.8±1.1)岁,病程为 3~8个月,平均为(5.9±1.6)个月,肿瘤直径为7~20 mm,其中单侧为22 例,双侧病灶38 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实验组患者行乳腺旋切微创手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根据B超确定肿瘤的位置及大小,行手术切除。对手术部位进行止血处理,采取间断缝合。实验组患者行乳腺旋切微创术:根据超声探查明确肿瘤的大小及位置等,局部麻醉后,采用旋切刀切除肿瘤,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旋刀位置,切割肿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愈合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如感染、血肿等。

1.4 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愈合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住院费用(元)实验组 60 16.8±1.9 17.1±0.9 3.9±0.2 3729±487对照组 60 27.1±1.2 32.2±1.7 7.2±1.2 7824±366 t 13.956 22.789 19.453 10.816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术中失血量(mL)手术总时间(min)术后愈合时间(d)

2.2 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n, %)

3 讨论

可触及或不可触及的乳腺肿块是良性肿瘤女性最常见的主诉。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要么必须接受手术治疗,会出现一些畸形,不对称和不可忽视的疤痕并发症,特别是对于年轻女性,会留下明显的美容缺陷。要么选择动态观察,伴随着焦虑和(或)对明显突出的间歇性发展,局部不适和潜在癌变感到紧张。为了克服上面描述的外科困境,过去的几十年,真空辅助活检被广泛开发,以除去乳房良性肿瘤。然而,仍然会出现有区域出血及并发症如血肿和皮肤撕裂伤。因此,迫切需要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更少的术后并发症和更好的美容效果的替代技术。

由于具有微创特性的许多优势,在过去的几年中,图像引导热消融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方面越来越重要。乳腺良性肿瘤常为单侧、光滑、可移动的乳腺病变,可发生在女性的任何年龄,多发生在20~30 岁。在5 年内,多达59%的病例出现缓解或完全消退。乳腺良性肿瘤一旦确诊,非症状性乳腺纤维腺瘤需要保守治疗。有症状的乳腺纤维腺瘤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切除。这些选择将与患者讨论,同时考虑到治疗良性疾病的瘢痕形成或不适的症状的严重程度,患者大乳腺纤维腺瘤或快速增长的病变,应推荐切除。微创消融技术提供了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机会。乳腺旋切微创手术是一种优化美容效果的技术,因为它是通过隐藏在不显眼区域的小伤口进行的,是良性乳腺肿瘤的另一种外科手术技术。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告了在我们机构进行的良性乳腺肿瘤治疗的初步结果。我们的初步结果表明,经乳晕腔镜电视辅助的乳腺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并且可能适合患有中度至大型外周乳腺肿瘤的患者。

年轻患者乳腺肿块通常是良性的并且是最常见的纤维腺瘤、囊肿、纤维囊肿或损伤。良性乳腺肿瘤的管理范围从非手术保守治疗到手术切除。无症状的肿瘤通常进行观测管理。但是,如果患者的肿块逐渐增大,肿瘤表现不典型或乳房畸形,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良性乳腺肿瘤的手术切除的目标是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薄边缘的完全切除。大多数(70%)的乳腺肿瘤是单方面,这允许体积依赖性局部切除以安全地进行[2]。通常,正常的薄壁组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重建其形状并实现后续的对称性。尽管常规切除术是处理良性乳腺肿瘤的安全有效方法,但该手术可能会导致美容效果欠佳,例如在切除肿瘤后因腔塌陷而引起明显的疤痕和畸形的乳房。乳腺旋切微创手术的技术通过最小腋窝执行或乳晕切口,最初被开发以促进隆胸但现在越来越多地用于切除良性乳腺肿瘤,切除恶性乳腺肿瘤,并协助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旋切微创手术是一种优化美容效果的方法,因为它是通过隐藏在不显眼区域的小伤口进行的,可以作为治疗良性乳腺肿瘤的替代手术技术[3]。在这项研究中,根据我们用乳腺旋切微创手术处理良性乳腺肿瘤的初步经验,我们介绍了视频辅助乳腺手术的技术,手术适应证,初步结果,与乳腺旋切微创手术相关的学习曲线以及患者-报告美容效果。纤维腺瘤是良性乳腺肿瘤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在一项研究患者中,63.5%(202/318)的病变是纤维腺瘤。更新的技术已经被提出了更小的纤维腺瘤,如经皮切除或原位冷冻消融,它比传统的切除创伤更小。经皮切除与旋切或型编码器系统中执行的已被证明是合适的用于切除小或不可触及。冷冻消融,其中由“冻融冻结”技术实现了乳腺肿块完全消融,而不需要随后的切除,已用于治疗纤维腺瘤。然而,外科切除仍然是大纤维腺瘤的标准治疗,包括:巨纤维腺瘤、幼年纤维腺瘤、叶状肿瘤和多个纤维腺瘤。乳腺良性病变美容效果良好,通常可以充分切除肿瘤。即使巨纤维腺瘤已被证明是通过切口使用“瑞士卷”的操作,但是,并非所有纤维腺瘤。例如远离乳晕复合体的纤维腺瘤,都可以通过简单的乳晕周围切口来处理。在病变上方切开切口可能会导致美学效果欠佳,这是即使在有症状的情况下患者仍不愿接受手术切除的重要原因之一。乳腺旋切微创手术用于乳腺肿瘤最早是在1998 年,当时Kitamura 等人将其用于临床[4]。首次报道了在腋中线使用3 个小切口的内窥镜手术切除良性乳腺肿瘤。后来有人提出了一种改良的乳腺后空间疗法。在2009年,腋窝和(或)乳晕复合体中有2 个或3 个小切口。在当前的研究中,视频辅助经乳晕治疗被用于切除大部分(97%)良性乳腺肿瘤。这项技术最初是由Tamaki 等人提出的。于2001 年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涉及通过一个乳晕周围切口进行手术。切除巨大的青少年纤维腺瘤(大小为5~10 cm),随后用内窥镜塑料袋通过乳晕周围切口取回标本[5]。进行内窥镜辅助乳房手术的主要限制是需要全身麻醉和住院治疗。在研究中,由于患者出于保险方面的考虑选择在术后第二天出院,因此平均住院时间为(2.2±0.4)d。实际上,有些患者在麻醉恢复后的同一天出院。相对较长的手术时间[平均(81.4±30.2)min] 是该手术技术广泛用于良性乳腺肿瘤的另一个限制。这表明乳腺旋切微创手术是治疗乳腺肿瘤的有效且在肿瘤学上安全的程序。目前,尚无用于治疗良性乳腺肿瘤的标准。通过周围乳晕切开术进行的视频辅助手术对于周围肿瘤是一种有用的技术。它不仅可以切除病灶,还可以导致术后疤痕不明显,从而改善美容效果[6]。

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其中乳腺纤维腺瘤约占所有良性病变的10%。通过三重评估[身体检查、成像和(或)组织病理学/细胞学]进行诊断。对于乳腺良性肿瘤的明确诊断,除非患者有症状,否则治疗是保守的。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或通过乳腺旋切微创手术介入切除肿块。乳腺旋切微创手术提供疤痕小或美容微创治疗[7]。使用微创技术,使患者无需手术和全身麻醉即可接受治疗,并减少目前使用的手术并发症风险[8]。进一步的优点是可以在术中定位,没有瘢痕形成,改善了美容和恢复时间,这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研究发现乳腺旋切微创手术对乳腺良性肿瘤较传统手术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腺瘤良性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