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促进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2020-07-08郑志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脑梗塞肢体

郑志虎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襄阳)

0 引言

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缺氧、缺血而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脑梗塞可发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但常见于45~70 岁的中老年人群,起病急,多数患者无前驱症状,病灶神经体征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达到高峰[2],多数表现为完全性卒中。临床症状复杂,轻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重者则可造成肢体瘫痪,甚至昏迷、死亡,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后遗症。本研究将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治疗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60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将600 例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 例。观察组中,男性154 例,女性 146 例,年龄 50~74 岁,平均(68.24±1.12),对照组中,男性 1 4 9 例,女性 1 5 1 例,年龄 5 4~7 8 岁,平均(6 5.1 4±1.2 4),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内容有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监测体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发病24 h 后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无发展再开始进行康复训练[3],主要包括:①肢体训练:在患者卧床期间不能主动进行活动时,可接受被动运动,进行相应肢体锻炼,首先让患者保持舒适良好的体位及姿势,注意每1~2 小时更换1 次体位,进行关节旋转和屈伸的活动,以患者感到舒适无疼痛感为活动限度,把握好力度和活动度,同时可对患者进行轻轻挤压、按摩肌肉、敲打关节等,以防止患者形成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4]。②坐起训练:当患者有自主活动能力时,可进行坐起训练,首先缓慢抬起床头,注意控制角度,如患者无不适反应,可协助患者在床边坐起,将两腿下垂,以锻炼脊椎骨和髋关节的功能。③站起训练:患者坐起时无不适反应,则可进行站起训练,以协调和锻炼患者的下半身肌肉和肌张力。④走路训练:如患者能持续站立15 min 并无疲惫和不适感,则可对患者进行走路训练,协助患者迈步,训练时注意密切关注患者的状态,如有不适,应立即卧床休息。⑤日常生活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训练,包括语言功能的训练,指导患者独立盥洗、穿脱衣物、上厕所等。

1.3 观察指标

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运动功能(Fugl-Meyer 积分)进行对比,Barthel 指数是对患者各项日常生活项目的反应能力评分,总分100 分,分值愈高,说明患者的生活技能恢复情况愈好,反之则愈差。Fugl-Meyer 积分是对患者运动功能的评定,分为Ⅳ级轻度运动障碍96~99分、Ⅲ级中度运动障碍85~95 分、Ⅱ级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Ⅰ级严重运动障碍<50 分四个等级[5],分数越高说明恢复越理想,反之则越差。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关节运动障碍基本消失为显效;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关节运动障碍有所恢复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关节运动障碍无恢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运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对比两组患者的Barthel、Fugl-Meyer 指标,治疗前,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Fugl-Meyer 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Fugl-Meyer 指标对比

治疗前 治疗后Barthel Fugl-Meyer Barthel Fugl-Meyer观察组 300 35.24±14.32 26.32±12.35 68.24±14.21 65.32±13.21对照组 300 34.54±13.52 27.12±14.21 52.12±13.21 46.35±12.21 t 0.695 0.736 14.3908 18.266 P 0.488 0.462 0.000 0.000组别 例数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脑梗塞在临床上是常见病,也称作缺血性脑卒中,常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且有上升趋势[6]。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昏、眩晕、失语、猝然昏迷、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吞咽困难、肢体偏瘫、肢体无力等。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脑梗致死率已经得到有效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7]。脑梗塞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肢体功能障碍,一旦发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极大影响,同时也给患者自身和家庭带来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有报道称[8],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时间最好控制在发病后11 周以内,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时间最好控制在12.5 周以内。我国普遍认为发病24 h 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病情进展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本次研究中,将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治疗中,在患者体征平稳病情无进展后,对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缓抬患者关节,控制力度和幅度,待患者能自主运动后,对患者进行坐起和站立以及行走的训练,患者完成以上训练后,再对患者进行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训练。通过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接受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Barthel、Fugl-Meyer 指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脑梗塞患者采用康复疗法取得了理想效果,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恢复,同时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痛苦、家属压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的治疗原则是注意把握时机,尽早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帮助患者尽可能好的恢复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运功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脑梗塞肢体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伴随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面试六禁忌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