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及结果分析

2020-07-08程月霞郜慧娟王隽谢溶萍殷丽娟金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残疾医护人员

程月霞,郜慧娟,王隽,谢溶萍,殷丽娟,金苗

(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 儿科,新疆 哈密)

0 引言

巴里坤县医院妇产科承担着共9 个乡的新生儿出生,2018年的年分娩量达到大约480 人次,其中因各种原因发生了多例新生儿残疾和死亡案例,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新生儿窒息。为了降低新生儿残疾和死亡率,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本院特展开规范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推广培训计划,使本院产儿医护人员掌握更加规范合理的新生儿复苏流程技术,并将其熟练运用至新生儿复苏抢救的实践中,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1-3]。为研究分析在基层医院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特选取了2018 年和2019 年巴里坤县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哈密市巴里坤县医院妇产科于2018 年1~12 月出生的480 例新生儿设为本次研究B 组,再选取该院于2019 年1~12 月出生的496 例新生儿设为A 组,B 组新生儿出生于未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情况,A 组新生儿出生于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情况。其中,B 组新生儿的男女比例为 267:213,平均体重为(3.38±0.27)kg,平均胎龄在(39.5±2.8)周;A 组新生儿的男女比例为278:218,平均体重为(3.32±0.29)kg,平均胎龄在(39.8±2.7)周。经检查,所有新生儿皆未出现发育不完整的情况,各器官完整,所有家属皆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在性别、体重和胎龄等一般研究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本院所有妇产儿科相关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新生儿复苏抢救》流程和病情评估给予专项理论及技能操作培训,邀请具有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专业培训人员[需达到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标准]采取现场讲解的方式,再结合实践指导,遵循技术骨干“一对一”的指导教学培训模式展开技术教学。计划普及培训学员100 人次,成立专门的培训、考核师资团队,对参加学习的医护人员采取现场考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摸底其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确定系统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内容以淡化窒息和强化复苏为主,举办为时3 期(3 个月)的理论和操作学习班,在培训期间要求医护人员掌握新生儿复苏抢救技术,培训结束后进行现场考核和指导,对于通过考核的医护人员授予自治区级Ⅰ类学分8 分(理论3 分、实践5 分)。最终,要求做到区域内《新生儿复苏抢救》技术同质化,培训组要不定期对基层的培训人员进行抽查、考核,力求达到预期培训目标。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按照窒息的程度将其划分为轻度窒息(新生儿面部或全身皮肤青紫,呼吸浅表不规律,但心跳规则,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存在喉反射)和重度窒息(皮肤苍白、口唇暗紫,呼吸微弱或无呼吸,心跳弱且不规则,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4-5]。窒息发生率=轻度窒息率+重度窒息率。

(2)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窒息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窒息致残致死的情况,新生儿发生窒息主要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包括:缺血缺氧性脑病、呼吸紊乱、低钠血症,严重者导致残疾,甚至直接发生死亡[6]。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新生儿窒息情况、窒息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致残致死情况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对比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B 组新生儿,A 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明显较轻,窒息发生总概率更低,组间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对比[n(%)]

2.2 两组新生儿的窒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窒息致死致残率对比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B 组新生儿,A 组新生儿的窒息并发症发生率和窒息致残致死的概率皆较低,组间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的窒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窒息致死致残率对比[n(%)]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在产前、产时或者产后的各种原因致使胎儿缺氧发生在宫内的窘迫现象或者在娩出过程中发生的呼吸、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在出生后1 min 无法自主呼吸或者不能自主建立规律呼吸,一种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性病变的发生在新生儿群体的疾病类型[7-8]。该病是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常见也最紧急的一种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方式,如此才能降低新生儿因窒息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状,改善其预后,减少残疾和死亡的概率,为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作为新生儿窒息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医学技术,只要发生新生儿有窒息现象,该技术是首选治疗方案。只要相关医护人员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就可以有效减轻窒息程度,降低因窒息导致的残疾和死亡情况发生。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需要借助相关的器械设备,在产科和儿科的医护人员共同协作下才能有效开展。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我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已经逐渐发展至成熟,培训的医护人员也可正常投入实践之中。但这些情况只是针对经济较发达的中大型医院而言的,实际上,在很多基层医院中,由于研究资源匮乏,妇科和儿科的医护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大多都不具备完整全面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未能掌握到正确的复苏技术流程,这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新生儿存在较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对此,在基层医院开展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以2018 年和2019 年巴里坤县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B 组新生儿,A 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明显较轻,窒息发生总概率更低,而且窒息并发症发生率和窒息致残致死的概率皆较低,组间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基层医院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能够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概率,减轻窒息程度,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因窒息导致的并发症情况发生,降低残疾和死亡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并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新生儿护理技术。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残疾医护人员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