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2020-07-08陈斋周娜孙巧玉林芳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体征内镜住院

陈斋,周娜,孙巧玉,林芳丽

(1.海南省东方市东方医院 消化内科,海南 东方;2.武警海南省总队医院 内二科,海南 海口)

0 引言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内科临床的常见疾病,是指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包括胃部、食管等在内的消化道组织出血的临床急症,发病率在0.1%~0.18%,其中以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占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八到九成,如未得到及时治疗,有病死风险,受到临床重视[1]。临床多给予质子泵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近年来内镜技术发展迅速,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次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镜下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措施,以对比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一般对象,以不同治疗方式为分组原则,将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的30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的28 例患者则纳入对照组中。本次研究相关内容、程序均完全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实施。患者出血类型:18 例血管裸露、12 例喷射样出血、28 例活动性出血。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 13 例,年龄 10~86 岁,对照组中,男性 16 例,女性12 例,年龄15~90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检验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以尿少、恶心、心悸、黑便、呕血等症状来院检查,入院后,经临床诊断与影像学检查,明确为上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性)。②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③患者意识清醒,可独立配合研究相关量表填制[2]。

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与恶性肿瘤者。②因胃底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出血。③患者不符合内镜治疗指征或对内镜治疗不耐受。④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3]。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监护、禁食、抑制胃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的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支持。对照组患者在内镜下接受药物注射,将OlympicGIF-150 型电子胃镜置入,在胃镜下进行观察,确定出血灶位置与出血范围,取1:10000 肾上腺素盐水30~50 mL 对出血灶局部进行反复冲洗,使出血灶充分暴露,再次取1:10000 肾上腺素盐水用注射针在出血部位周围进行分点注射,每次注射量为1 mL,总量不超过10 mL,确定病灶经注射后有肿胀和发白征象后退针[4-6]。

观察组患者在内镜下采取金属钛夹进行止血,置入胃镜后观察、冲洗出血灶,方法与上述组别相同,将推送器经内镜钳道置入,达到内镜前端后将金属钛夹打开,瞄准病灶后,对病灶形成轻微压迫,收紧金属钛夹的同时将其断离,确保病灶与附近组织被金属夹箍紧,根据病灶的大小,将合理数量钛夹放置妥当,完成后对病灶位置喷洒生理盐水,再次确认钛夹位置妥善后将内镜退出。术后对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注意引流液颜色和性状[7]。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分为:①显效:经临床治疗,患者成功止血,未新发呕血,血便、黑便明显减少,且黑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性状改善,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未再发呕血和黑便。②有效:经临床治疗,患者成功止血,黑便症状未见明显改善。③无效:经治疗,止血未成功,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8]。

对两组患者止血时间、输血量、肠鸣音复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评定标准:患者的大便与呕吐物可见新鲜血液,引流液颜色性状出现改变,发现新的出血,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波动大,止血后24 h 内,血红蛋白降低超过20 g/L,经内镜检查有明确出血点。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判定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临床疗效判定[n(%)]

2.2 输血量、临床体征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在输血量、止血时间、肠鸣音复常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输血量、临床体征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输血量、临床体征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453.21±77.36 46.21±20.25 2.67±1.25 5.66±1.32对照组 28 736.45±87.98 70.36±21.47 4.04±1.54 7.34±1.28 t 13.042 4.409 3.731 4.915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输血量(mL)完全止血时间(h)肠鸣音复常时间(d)

2.3 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与再出血率[n(%)]

3 讨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上消化道病变引起,常见病变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应激性溃疡与上消化道肿瘤等,还有少数患者出血是由于胆胰疾患引起的。患者以呕血、血便、黑便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血压降低、心率增快、头晕以及面色苍白等全身症状。急性出血病情通常严重,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同时还有较高的再出血率。据相关调查显示,如未经及时治疗,继续出血与死亡率高达5%~10%。

随着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内镜能够直达病灶靶点,对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并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本次研究分别在内镜下应用了药物注射治疗与金属钛夹止血治疗,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止血速度更快,输血量更少,术后体征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经统计,观察组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再出血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可以充分证明在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止血治疗的效果较药物注射更好,能够快速止血,降低复发率,安全性和实用性均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体征内镜住院
妈妈住院了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