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

2020-07-08张宪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关节镜软骨膝关节

张宪哲

(河北省宁晋县医院,河北 邢台)

0 引言

每个膝关节有内外侧两个半月板,膝关节半月板就是一种月牙状的纤维软骨,位于胫骨和股骨的关节间隙之间,其作用是吸收与分散负重,减少关节表面的摩擦,膝关节损伤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由于软骨无血管、神经以及淋巴组织,因此损伤后通常不具备自行修复的能力,膝关节软骨损伤后,患者可有明显的关节疼痛、关节交锁、行走不便等表现,时间一长将危及关节,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治疗方式多为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关节镜下软骨形成术、骨软骨移植术等[2]。本次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为此选取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现展开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7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70 例纳入本次研究样本。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性 19 例,女性 16 例,年龄 38~63 岁,平均(53.22±12.25)岁,损伤位置:左膝关节18 例,右膝关节17 例。对照组中,男性 20 例,女性 15 例,年龄 40~62 岁,平均(54.28±13.25)岁。损伤位置:左膝关节19 例,右膝关节16 例。将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内容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经审批同意实施。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MRI 检查及临床诊断,确诊为膝关节软骨损伤。②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③患者依从性高,能配合相关检查及随访。

排除标准:①有手术禁忌证者。②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③合并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④中途失访者。

1.2 方法

术前常规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体格检查,明确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清理术,麻醉后,分别做膝关节前内切口及前外切口,在关节镜下,利用探针、刨刀、弯刮匙等器械将软骨组织损伤部位进行清理,取出松动软骨,处理软骨损伤边缘以表面后反复冲洗关节腔,将碎屑完全清除[3]。对照组患者采取关节镜下骨骨折治疗术,在关节镜下,采用刨刀、探针等器械对软骨损伤部位进行系统清理,待边缘出现正常的透明软骨后,采取射频治疗将软骨损伤边缘进行处理,将其修整为光滑的斜面。在关节镜辅助下,确定膝关节软骨缺损部位及范围,在尽可能清晰的视野下,在软骨缺损部位采取打孔锥打孔,在应用打孔锥时,尽可能使其与软骨损伤表面呈垂直关系,孔位尽量分布均匀,孔间距控制在3 mm 左右,打孔锥尖端底部达到软骨下骨面处时即为打孔适宜深度,待孔中流出血液或脂肪滴后,将多余骨碎屑以及凝血块完全清除,反复冲洗关节腔,留置引流管,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毕。

1.3 观察标准

疗效评价:①显效:患者关节疼痛、卡索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不影响正常体力劳动;②有效:患者关节疼痛、卡索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进步;③无效:经临床治疗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膝关节HSS 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该量表涵盖了疼痛、活动范围、功能、肌力、关节稳定性等方面内容,总分 100 分,优:>85 分,良:70~84 分,中:60~69 分,差:<60 分[4-6]。

采取VAS 评分对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该量表总分10 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85.71%,经检验,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5 62.33±5.33 7.66±1.36对照组 35 63.58±6.21 9.23±1.20 t 0.904 5.121 P 0.366 0.000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及HSS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及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2 周后,观察组患者 VAS 及 HS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HSS 评分变化情况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HSS 评分变化情况

VAS HS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7.63±2.62 2.64±0.89 56.33±15.35 83.55±5.21对照组 35 7.71±2.68 3.06±0.54 57.05±13.54 75.63±5.47 t 0.126 2.387 0.208 6.203 P 0.900 0.020 0.836 0.000组别 例数

2.4 术后并发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共1 例发生膝关节活动角度缺失,1例浮髌试验阳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中3 例膝关节活动角度缺失,2 例浮髌试验阳性,1 例髌骨关节研磨试验阳性,发生率为17.14%,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膝关节软骨损伤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外伤是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常见原因但并非必要发生因素,还有多种因素可引起膝关节软骨损伤,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多数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都存在强度较高的劳力活动,导致膝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改变,此外,急性撕裂损伤、暴力挤压、长期高负荷运动等均可磨损关节,长期积累造成其关节软骨出现损伤[7]。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手术以成为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治疗首选方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临床发展,现已成为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常用术式[8]。该技术在关节镜的辅助下,通过对损坏关节软骨进行平整修复,并在软骨下骨表面钻孔直达骨髓腔,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微小裂缝可坚强骨髓腔承受压力,当机体开始自我修复时,骨髓间质干细胞被释放并进入关节腔内,附着于小孔周围与骨质发生蛋白进行结果,从而对受损的软骨表面进行修复。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之对照组明显更好,经治疗,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平均值接近优级,而疼痛症状也明显减轻,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还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也更少,充分说明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符合力学结构、能够清除受损结构,促进软骨面恢复等优点,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关节镜软骨膝关节
手术室舒适护理用于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效果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SOX9在SD大鼠胚胎发育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有关髁突软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